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4张).pptx

34页
  • 卖家[上传人]:蟹****
  • 文档编号:206677757
  • 上传时间:2021-11-01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58M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张若虚(约660年- 约720年),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因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著有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等诗歌简介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悱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 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享有“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 的美誉,张若虚也因为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月下之景,侧重写春江花月夜里的美妙景色月下之思,结合江月景色的描写抒发哲思 月下之情,侧重抒情,写出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天的江潮水势高涨,与大海连成一片明月初升,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一处没有明亮的月光 赏析:首章落笔扣题,题目中的五字,有四字(春、江、月、夜)放在句中共”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生”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的生命热情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水光粼粼、美妙异常第一章是幅极富动感、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上有下的立体画,它为我们绘出一幅春江潮涨、江潮连海、月共潮生、华光万里的图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之上,就像细密的雪粒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飞霜察觉不到,白色的月光和洲上的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赏析:诗人用其生花妙笔,继续渲染春江月夜的神往之处,江水宛然前行,伴随着芳草萋萋、繁花满树接着,诗题中的“花”终于亮相了:但见月华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然后,诗人将镜头推向空中,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

      镜头再转向江畔沙滩,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融为一体,无法区分本部分景物描写有何特点?画面清丽,色泽柔和,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紧扣题目写作,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花林、芳甸、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一一展开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赏析: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人生哲理和宇宙奥秘的探索江水、天空融成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人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人生一代代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光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人生无尽宇宙永恒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 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象征着思妇的忧愁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双枫浦上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白云一片去悠悠”与“谁家今夜扁舟子”白云与扁舟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漂浮不定 “不胜”是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守候在家的思妇的梳妆台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想用帘子卷起来月光,却卷不去;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还会回来赏析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那一轮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触景生情,更增加了悲苦月光无处不在,妆镜台上是月,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卷”和“拂”两个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于是,思妇的极度思念化为幻想:希望化作一缕月光,飞流到亲人身边,去抚照远方的亲人但这不可能于是幻想委托鱼雁为自己捎信这里,思妇无限愁思的细腻心理描写,被诗人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得异常超脱、含蓄; 这时游子与思妇共同凝望着月亮,却无法传递音信,我希望追随月光照耀着你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儿游得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可见二人音讯断绝,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赏析 诗人用落花、流水、斜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游子因思念至极,因思成梦,由梦生怜,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可怜这美好的青春,就这样在无限等待中随江水流去然后,由倒叙闪至现实:眼前月已西沉,夜已将尽,可怜这远方游子依旧没有回家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慢慢下沉,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不宁的离人的别愁,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赏析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游子的孤寂;“无限路”也无限地加深了游子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诗至此戛然而止,题中五字,或明或暗地放在诗的最后一章。

      最后以“摇情”收束全诗,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让人觉得诗欲止而情未了,让人回味无穷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 ”是全诗的灵魂月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蕴? “月”在全诗中处于中心地位,它不但作为外索贯穿全诗的意象,而且是景物描写的主体,给全诗景象营造了月光沐浴的背景 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思妇怀远游子思归三幅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月下景- 月下思-月下情- 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心中的感叹。

      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春江花月景物美(景)宇宙人生哲理美(理)思妇游子情感美(情)完美融合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突出它们在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写作特色 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

      “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写作特色运用拟人手法写作特色“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忍离去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

      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5.2《在品味情感中成长》.pptx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6.2师生交往.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课件:6.1学无止境-课件(共30张PPT).pptx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课件:3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3.1维护秩序.ppt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 我们共同的世界复习课件(共20张PPT).pptx 2025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共40张PPT).pptx 【高中语文】《大学之道》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7.1《单音与和声》.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7.3让家更美好.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课件:7.2走向未来课件.pptx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课件:4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课件:第1课时 基本经济制度.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件:4.3诚实守信 (共23张PPT).ppt 2025年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复习课件:9下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共35张PPT).pptx 2025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复习课件:8上 第二单元 做守法的公民.pptx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课件:4.2《情绪的管理》.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课件:5.2网上交友新时空.ppt 2025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课件:5.1走向世界大舞台课件.pptx 【高中语文】《短歌行》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