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高效复习高二哲学常识.doc
8页如何高效复习高二哲学常识罗 先 树 一、哲学考试特点分析从整体的考试情况分析,哲学考试其难度首先在选择题,而选择题的难度又在于对哲学观点的准确理解哲学问答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归纳为主,以演绎为辅分析;一类是演绎为主,归纳为辅分析前一类的难点在于哲学观点的完整性,如2006年北京卷38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后一类的难点在于选用准确的哲学观点,在运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难度在于哲学原理的思维层次的完整性06年全国卷Ⅰ第39题(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具体来看:1、注重对哲学基本观点、基本理论的考查,考查侧重对哲学思维理解和准确把握,机械的原理性的复述较少,更注重对哲学思维理解运用如2006年四川卷涉及主客观统一;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内外因共同作用;量的积累会引起事物质的变化;发展观点;实践和认识关系等2、注重对哲学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思维层次的准确理解,哲学原理的层次性,是我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逻辑顺序从近年考试的命题和答案的组织看,如四川卷38题(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
答案要点:①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随着实践不断深化和发展②这一决策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我国农业实践形成的正确认识③这一决策已经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解决和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④这一决策在农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将随农业发展的实践不断完善又如:2006年北京卷38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答案要点: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又如39题: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盛会,回答:“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将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奥运会充分展现现中华文化答案要点: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再认识如2006年北京的34题:“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吸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多样化选用富有哲学道理的漫画是哲学考试的一大特色,如2006年的四川卷和北京卷的选择题 二、模块分析(一)唯物论(1)主干知识解析]哲学研究世界观首先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揭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唯物论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说明世界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基础上,阐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以及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讲的唯物论,没有离开辩证法,所以叫辩证的唯物论2)关注三个基本的哲学观点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注重思维的层次性) 2、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的关系,(此观点考试频率较高,办事情既要有热情又要注重科学,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几乎所有的热点问题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典型例题 1、2006年北京卷39.(27分)奥运会是跨越国界的全球盛事,是主办国向整个世界表现自身风貌的机会,回答:(3)“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要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答案:(3)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联系实际,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2006年全国卷第2套,39题材料,(3)结合材料事例,“说明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3、2006年全国卷第1套,38题(3)问“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意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要求,试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4、 2007年40题(7)问,运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分析中国玉米深加工产业政策调整的哲学依据.(答案:根据变化的实际调整产业政策,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理,从玉米深加工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来统筹考虑相关政策,体现了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二)辩证法 (1)主干知识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质的物质性,研究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辩证法是研究物质世界的状况,即世界的辩证性这两个问题是统一的,对世界辩证性的研究是对世界物质研究的进一步引申和深化,因此辩证法是物质世界的辩证法,即我们讲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在世界观上说明了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事物是矛盾的观点方法论要求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关注下面基本的哲学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普遍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事物因果联系2、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即内外因的关系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关系5、事物发展的途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6、矛盾的分析方法矛盾的定义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方法论意义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和最根本的分歧(3)典型例题1、(06年全国卷Ⅰ第39题第7问)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答案:①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构成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所以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辩证统一的对外开放要和我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自力更生是更好利用外部条件的前提;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2、2006年北京卷38题:(33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回答:(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1分)答案: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③要全面地看问题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三)认识论(1)主干知识解析]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它不仅要研究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本质、状态、规律)的问题,而且还要研究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要实现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谐发展,就必须正确地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
人类处理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活动包括两个方面: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看,这两类活动主要表现为认识和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核心就是要正确地把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实践,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关注下面基本的哲学观点:1、认识的根本任务 认识的深化、发展2、促进认识的发展必须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2006年四川考题38题) (3)典型例题 1、2006年四川卷38题:(1)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答案略,见前)2、05年北京卷第39题:(3)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几千年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地认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也是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不断加深的历史在传统农业社会,存在着人口与土地等资源的矛盾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口与矿产等资源的矛盾又进一步凸显出来人口膨胀与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要树立人类的资源危机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变化,并从认识论角度就当前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提出解决思路答案要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认识要不断深化人和自然资源的矛盾始终存在,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重要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要解决人与自然资源的矛盾,必须形成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并以此为指导,推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限制人口数量,保护、节约资源,开发再生资源,以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3、06年全国卷Ⅱ第39题: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建设青藏铁路,克服了多年冻土、生态环保、高原缺氧等世界性三大难题,标志着我国铁路建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青藏铁路的建设伴随着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活动,体现了科学实验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简述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两项活动的关系8分)答案要点:①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科学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