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文化多样性.doc
8页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二单元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学设计贵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曹俊魁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课时的教学是贯彻新课程标准2.6规定的“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民族文化的概念”的要求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文化生活》P28页至P33页,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一框题“世界文化多样性”包括了“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三个小标题教材内容教学重点: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学情简要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普遍存在对政治科学习兴趣不大,学习中有畏难情绪、综合分析能力不强等问题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在教学中体现了高中政治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并得出结论学习目标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的意义,能在生活中坚持正确的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学会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各民族的文化,正确地处理生活中的文化多样性的问题。
通过学习《文物保护法》,让学生树立爱护文物,保护文物的概念过程与方法:能认识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等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及其意义通过文化多样性的学习,能正确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及其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通过对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学习,树立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知识与技能:感受文化多样性: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含义及其表现形式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原则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以情景探究的方式将课堂设计成为多个活动,每个活动后有一个或几个设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最后老师总结遵循“情境导入——情景设问——情景回归”的活动方式将全班分为六个小组,课前搜集整理资料,课上选择恰当的方式展示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把握本课内容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活动过程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情境导入播放视频:《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片情景设问:这部宣传片里展现了哪些文化元素?为什么要展示这些内容?你看完该片后有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将看到的文化元素记录在本子上,然后在全班交流、讨论。
选用这个视频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有话可以说活动二:传统节日和文化遗产展示图片:中西方传统节日(中国:春节、西方:圣诞节)情景设问:同学们知道春节和圣诞节的由来吗?春节和圣诞节各有哪些习俗?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节日中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有什么不同?除此之外,你知道我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教师展示我省少数民族图片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同学们知道贵州的苗族和布依族有哪些传统节日?一、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节日情景回归:从民族节日的形成上看,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从庆祝传统节日的意义上看,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教师播放视频:纪录片《故宫》片段情景设问:除了故宫以外,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其他国家的呢?教师展示:文化遗产在中国展示世界上比较著名的文化遗产情景设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2、文化遗产情景回归: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以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类著称的文化遗产,如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等,不仅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为了使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予以保护 我国为了加强文物保护,特别制定了《文物保护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各位同学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传统节日资料,由组长整理后形成本组的材料,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我省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学生观看视频,感受文化遗产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在全班交流、展示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形成答案后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春节和圣诞节都是重大节日,内容丰富,学生便于收集我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众多,学生本身就有所了解,有些同学本身就是少数民族,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在交流合作探究探究中逐步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精髓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第二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活动三:外国游客吃中国饺子和中国古曲茉莉花风靡世界二、透视文化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本上找到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并划下来教师展示:一个外国游客在中国餐馆用餐,他把一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喝完后,从口袋里掏出刀叉吃水饺他先把每一个饺子切开,将肉馅和饺子皮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儿,再吃一口馅儿,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对面的中国顾客微笑示意中国顾客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道:“香,好要是配上果酱和奶油,更好情景设问: 1、同学们会用这种方法吃饺子吗?为什么? 2、这位外国人奇特的吃饺子的方式表现了中西方的什么文化不同? 3、这种不同仅仅是餐具、吃法上的不同吗? 结论:文化是民族的。
教师播放视频:《茉莉花》展示材料:中国名曲《茉莉花》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情景设问:中国古曲茉莉花为什么会受外国人的喜爱?原因是什么?结论:文化也是世界的学生找到后划下来,并齐读一遍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并思考问题,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得出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茉莉花曲的魅力然后仔细阅读材料,在小组内认真讨论问题,形成共识后在全班交流讨论在生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对于概念直接给出比较清晰明了用风趣幽默的故事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最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茉莉花曲家喻户晓,比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有利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为最终得出答案创造了好的条件活动四:历史上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的态度三、尊重文化多样性教师展示材料:历史上,人们对于不同的文化的态度有着不同的表现:既有虚心学习不同文化的,与异国平等交往的例子如唐代玄奘西天取经;也有盲目自大、贬低排斥异域文化的情况,如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文化的怀疑,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炸毁举世闻名的巴米扬大佛;还有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异域文化现象,如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民族主义者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文明情景设问:今天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态度?我们对于多样的世界文化应该遵循怎么样的原则?请同学们用事例来说明情景回归: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应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②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必须遵循差异,理解个性,和平共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就材料给出的三种观点进行辩论小组长认真记录本组组员的发言,辩论结束后各小组总结观点,形成共识最后来回答这三个问题,形成结论选择辩论的形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可以使各种观点得到展示和体现,让学生在辩论中逐渐找到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原则 辩论会的形式还可以增强学生得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力板书设计第三课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异彩纷呈,交相辉映(1)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2)文化遗产: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透视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的界定(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理解其他民族文化(2)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作业设计反思与讨论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长,曾多次访华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文明冲突》的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他认为,在这些文明中,对西方文明构成威胁的主要是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因此,伊拉克战争就是为了消除伊斯兰文明对美国的威胁 请你简要评判亨廷顿的观点如果你要写一篇反驳的文章,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展开? 家庭作业 1、将《反思与讨论》的问题分析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