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量计算方法和程序.doc
7页储量计算方法和程序一、 工业指标1、阿舍勒铜矿床一般工业指标Cu(%) Zn(%) Pb(%) Ag(g/t) S(%)类型边界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工业品位边界品位工业品位可采厚度(M)夹石剔除厚度(M )氧化矿0.5 0.7 1.5 3 0.5 1.5 50 100 2.0 4.0原生矿0.2 0.4 0.5 1 0.5 1 50 100 8 12 2.0 4.02、阿舍勒铜矿伴生组份综合评价最低指标Zn Pb Ga Cd Se Bi Au Ag组 份(%) (g/t)最低指标 0.4 0.2 0.001 0.001 0.001 0.05 0.1 13、阿舍勒铜矿铜矿石品级分类指标种类 边界品位 表外矿 贫矿 富矿 特富矿Cu(%) 0.2 0.2-0.4 0.4-1.0 1.0-4.0 > 4.0二、计算方法使用垂直纵投影法:图上标明平均水平厚度和平均品位三、参数确定计算程序常采用三个基本公式V=SXM ① Q=VXD ② P=QXC ③ 式中: ① V--- 体积 M---平均厚度② Q---矿石量 D---平均体重③ S---面积 C---平均品位 P=金属1、面积(S)确定方法:几何法、电脑、仪器2、平均厚度(m)确定方法:算数平均、加权平均、余弦定律3、平均品位(C )确定方法:①、算数平均,包括线、面、体积的平均品位②、加权平均,包括线、面、体积的平均品位4、体重(D)硫铁矿石:D=2.325+0.047[S] ①铜 矿 石:D=2.360+0.013[Cu]+0.045[S] ②铜锌矿石:D=2.327+0.016[Zn]+0.049[S] ③①、②、③式中:D 为体重,[Cu]、[Zn]、[S]分别为元素所在块段平均品位。
确定方法:①、测定;②、回归方程法,详见勘探报告;四、矿体圈定与连接1、 矿体圈定该矿床以铜为主,伴生、共生锌、硫、金、银、铅等多种有益组份,在圈定时严格按规定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首先圈铜矿体,当铜矿体达到最低工业指标(0.5%) ,符合可采○ 1厚度指标时,圈定为铜矿体;当铜品位低于工业品位而不低于边界品位(0.2%)为表外矿锌矿体,锌达到工业指标,铜低于其边界品位,圈定为锌矿体○ 2本区此类矿石少见硫铁矿床,硫达到工业品位,而铜、锌均低于边界品位,圈定为○ 3硫矿体采矿、选矿未分铜矿石和锌矿石,圈定铜锌矿石时,未严格按锌○ 4工业指标划分,仅指明铜矿石中锌相对富集地段表外矿体,夹在矿体内,或边部,连续多个样品位大于边界品位,○ 5低于工业品位,宽度大于夹石剔除厚度,能与相邻工程对应,圈定为表外矿,不能对应,合并表内矿穿鞋” “带帽” ,指工业矿体边部连续多个样品,品位大于边界○ 6品位,低于工业品位,在单工程或分段中矿体的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带入不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表外样品,称“穿鞋” “带帽” 其平均品位大于工业品位,连成工业矿体对于相邻工程对应成片出现表外矿,则不能“穿鞋” “带帽”而连成表外矿。
2 矿体连接工程圈定表外矿○ 1该工程为边界工程的圈定为表外矿;该工程左右相邻工程为表内矿,且三个工程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则作为表内矿夹石、夹层、分支矿体○ 2矿体中夹石,或矿体分支的夹层,均按自然趋势尖灭有限外推○ 3一工程见矿,另一工程见矿未达到最低边界品位,应用计算内插法和图解内插法两相邻工程一个见矿,另一个不见矿时,工程间作有限推断时的矿体圈定:1)经工程证实,矿体为断层或脉岩切割错开,矿体边界可平行推绘至断层或脉岩边界上作板状尖灭2)两相邻工程一个见工业矿体,另一个不见矿时,可视矿体的变化特点或结合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按高级类别工程间距的 1/2(剖面法)、2/3(见矿化工程时 )零点尖灭,或 1/4(块段法)、1/3(见矿化工程时)板状等厚平推无论何种估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上都应标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或点) 3)两相邻工程,一个见工业矿体,另一个见非工业矿体(低品位矿石),且两者矿体互相对应,除按上述情况圈定外,尚可视具体条件将工业矿体和非工业矿体互为尖灭无限外推○ 4I)当矿体的外推无明显规律可寻时,可视矿体的变化特点或结合资源储量估算方法,按高级类别工程间距的 1/2(剖面法)、2/3( 见矿化工程时)零点尖灭,或 1/4(块段法)、1/3(见矿化工程时 )板状等厚平推。
无论何种估算方法,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上都应标出资源储量估算边界线(或点) 2)当矿体分布与岩相变化有密切关系时,可根据岩相变化推绘矿体边界;当矿体与构造关系密切时,可根据构造性质推断矿体的延伸;当矿体富集程度与一定的蚀变有关时,可根据蚀变特点、规模,推绘矿体边界;当见矿工程所提供的有关矿体形态作有规律变化时,可根据其自然形态变化特点,延伸矿体上一 F 盘边界线之交点,即为矿体之尖灭点但无论何种延伸距离,均不得超出相应资源储量类别的 1/2 工程间距作为尖灭点3)当矿体的物性参数与围岩有显著的差异,矿异常特征明显时,可按有关物探资料推断矿体边界:当矿体的原生晕的侧晕、尾晕有一定规律时,可按有关原生晕资料推断矿体的边界,或根据物探、化探成果综合推断矿体边界但最大距离也不得超过相应资源储量类别的一个工程间距五、储量级别和块段的划分1、储量级别的划分331、 332、 333、3342 块段的划分相邻工程同级别划分为一个块段依次编号六、储量计算结果1、矿石量Q=VXD 式中:Q---矿石量 D---平均体重 V--- 体积 2、金属量P=QXC 式中: Q---矿石量 C---平均品位 P=金属量图解内插法:如图:A 、B 两点分别代表两个工程(钻孔)位置,A 工程矿石品位大于最低可采品位,B 工程矿石品位小于最低可采品位,矿体品位边界线基点在两工程之间,位置确定见图:DEA BC连接 A、B 两点,做 AB 的垂线 AD 和 BC,两垂线的长度按一定的比例(任意选择) ,分别代表 A 工程和 B 工程矿石实测品位与最低可采品位的差值,再连接 CD 与 AB 的交点于 E,E 点位置即为所求矿体可采品位边界线基点的位置。
计算内插法:上述实测也可通过公式计算出矿体可采品位边界线基点的位置,计算公式如下:X=(CE-CB)*R/(CA-CB)式中:CA---A 工程矿石品位;CB---B 工程矿石品位;CE---矿体的最低可采品位;R---A、B 两工程之间间距; X---从矿石品位小于 CE 的工程(B)到矿体可采品位边界线基点的距离若两工程矿石品位均大于最低可采品位,而 A 工程厚度大于最低可采厚度,B 工程厚度小于最低可采厚度,根据上述同理,用内插法作图或计算,求出矿体厚度可采边界基点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