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doc
254页山东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山东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3+4”” 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人才培养方案 二二〇〇一五年一月一五年一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1 目目 录录 一、教学计划2 (一)本科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2 (二)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2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2 (四)培养目标 2 (五)培养规格 2 (六)课程结构框架 3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5 (八)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安排 18 二、课程项目教学标准25 三、师资配备标准224 四、实验(实训)室及设备配备标准229 五、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分析报告236 六、 “3+4”贯通培养方案与原中职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2 一、一、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一)本科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一)本科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专业代码:080202 (二)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二)对应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1.专业名称:数控技术应用 2. 专业代码:051400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 应届初中毕业生。
2.学制 七年一贯制,中职三年,本科四年 (四)培养目标(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经过“3+4”七年一贯 制职业本科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掌握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能力,具有较高机械加工技能、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业务素质,能够满足机械制造 和相关、交叉领域工作岗位要求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五)培养规格(五)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数控编程、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使其具有机械产品设计、数控编程、机械产品制造、 数控加工设备操作维护、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1 1.基本知识要求.基本知识要求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 品德与法律基础、艺术等基础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3 (2)机械识图、机械制图、材料科学、工程力学、电子及电工学等工程基础科学知识; (3)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技术与方法、数控编程与操作技术、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管理等机械专业工程知识; (4)安全文明生产知识、数控机床等加工设备安全操作知识。
2 2.基本素质要求.基本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具备正确对待工作岗位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不断学习机械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的意识; (4)具有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的意识; (5)具有与领导、同事、客户进行有效的专业沟通能力; (6)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素质以及创新能力 3 3.基本能力要求.基本能力要求 (1)掌握机械工程实践中的各种技术和技能,具备数控类设备的高级操作技能,获得 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设定的数控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能分析机械工程问题,具有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及其工装设计能力; (3)具备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的基本能力; (4)具备使用 CAD/CAM 等软件、实施工艺、信息收集处理、数控编程、设备管理、产 品销售的基本能力; (5)具备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6)能够分析数控机床加工等机械制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具有获取机械制造新知识、新方法的能力 (六)课程结构框架(六)课程结构框架 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按照“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技能与技术相结合、 校企相结合”本科职业教育改革思路,构建公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与技能、专业 课程以及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4 职业证书 能力目标 训练场所 公 共 课 程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专 业 课 程 机机 械械 设设 计计 制制 造造 及及 其其 自自 动动 化化 专专 业业 课课 程程 体体 系系 示示 意意 图图 专业 技能 证书 等 英语 能力 证书 等 计算 机应 用能 力等 级证 书、 职业 技能 资格 证书 等 1.身体素质 2.公民道德素养 3.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英文阅读能力 5.团队协作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3.数学计算能力 4.环境适应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 3.创新能力 4.交流能力 5.社会适应能力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计算 机应用基础、公共艺术、德育、 体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 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军事 理论、大学英语、大学信息技术、 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 育 机械识图、高等数学(上) 、高 等数学(下) 、线性代数、概率 论与数理统计、普通物理Ⅰ、 工程图学 I (上) 、工程图学 I(下)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精度检 测、机械基础、金属加工基础、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计算机辅 助制造、金属工艺学、工程力学、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工程软件、 机械精度设计、机电控制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 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床电气 与 PLC、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 辅助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 控机床结构原理、数控编程与应 用 工程训练项目钳工、普车、数车、 数铣、焊接;机械制图测绘、机 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 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习、机械 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电子工艺 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生产 实习、毕业实习、入学教育与军 事技能训练、安全教育与公益劳 动、生产劳动 课堂 社会 实践 课堂 校内 实验 中心 校内校 外实训 基地 校内校外 实训基地 实习合作 企业 1.遵守劳动纪律能力 2.专业实践能力 3.沟通协作能力 4.独立学习能力 5.综合职业素养 6.执业能力 实 践 课 程 训练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5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1 1.课程设置.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序号序号课程名称课程名称总学时总学时学分学分 1 语文32020 2 数学32020 3 英语32020 4 物理25616 5 计算机应用基础644 6 公共艺术322 7 德育1288 8 体育19212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83 10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805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22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3 13体育Ⅰ321 14体育Ⅱ321 15体育Ⅲ321 16体育Ⅳ321 17军事理论(36)2 18大学英语综合Ⅰ644 19大学英语综合Ⅱ644 20大学英语综合Ⅲ644 21大学英语综合Ⅳ644 22大学信息技术643.5 23形势与政策2 2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322 公共基础课 小计小计 23202320144.5144.5 1 大学写作 公共课 公共选修课 2 沂蒙文化与沂蒙精神 192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6 3 人文社会科学模块(限选) 4 自然科学模块 5 艺术教育模块 6 体育健康模块 7 外国语言模块 8 计算机提高模块 小计小计 1921921212 1 机械识图966 2 高等数学Ⅰ(上)805 3 高等数学Ⅰ(下)805 4 线性代数322 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3 6 普通物理643.5 7 工程图学 I (上)644 8 工程图学 I(下)643.5 专业基础课 小计小计 5285283232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644 2 机械精度检测644 3 机械基础1288 4 金属加工基础1086 5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966 6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I644 7 金属工艺学644 8 工程力学 965.5 9 电工技术483 10 电工学实验(上)160.5 11 电子技术483 12 电工学实验(下)160.5 13 工程软件321 14 机械精度设计322 15 机电控制技术483 专业课 专业技能课 16 机械设计基础965.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7 17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805 18 液压传动与控制483 19 机床电气与 PLC322 20 先进制造技术322 21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Ⅱ322 22 模具设计与制造483 23 数控技术483 小计小计 134013408080 1 数控机床机械装配与调整 966 2 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 644 3 数控机床 PLC 控制与调试 644 4 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966 5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排除 966 6 钳工工艺与实训 966 7 数控车技能操作与考证 644 8 数控铣技能操作与考证 644 9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321.5 10 微机原理 322 11 机械制造专业英语 322 12 企业管理 322 13 工程化学 322 14 工程材料 322 15 传热学 322 16 机器人概论 322 17 有限元分析 322 18 UG 基础 322 19 CAD/CAM/CAE 技术 322 20 MATLAB 编程与应用 322 21 特种加工 322 22 金属切削机床 322 23 机械系统优化方法 322 24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22 专业选修课 25 机械创新设计 32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4”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 8 26 数控加工实训 642 小计小计 7207204545 1 工程训练项目一钳工 2 周2 2 工程训练项目二普车 2 周2 3 工程训练项目三数车 2 周2 4 工程训练项目四数车 2 周2 5 工程训练项目五数铣 2 周2 6 工程训练项目六焊接 2 周2 7 机械制图测绘 2 周2 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2 周2 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2 周2 10 机械制造工艺实习 2 周2 11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 2 周2 12 电子工艺实习 1 周1 13 毕业论文(设计) 8 周8 14 生产实习 8 周2 15 企业实践与项目训练(毕业实习) 12 周12 16 入学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含学科专业导 论) 2 周2 17 安全教育与公益劳动 (2 周)1 18 生产劳动 (1 周) 实践环节 小计小计5656 周周 4848 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Ⅰ (16)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Ⅱ (32) 3 毕业教育 1 周 就业指导 小计小计(48)+1(48)+1 周周 2 2 创新教育 该板块主要包括各类专业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及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活 动,由各学院根据学校创新创业相关文件精神具体设计专业特色鲜明、 效果好的教育内容与形式,由学院组织专家认定,教务处备案, 3 学 分。
可置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 实践教学 素质拓展 该板块主要包括沂蒙精神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与调研(科技文化 卫生服务) 、志愿者服务、技能资格培训等组成,具体由各学院根据专 业培养目标和需要自行设计确定并组织实施,由学院组织专家认定, 教务处备案,2学分可置换通识选修课程学分 总课时及学分合计总课时及学分合计5100+625100+62周周 380.538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