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野莫因塔(散文)-乡野散文.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223508784
  • 上传时间:2021-1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9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乡野莫因塔(散文):乡野散文 库鲁斯台大草原位于新疆塔城32公里,自黄土岗边缘向南至南湖,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389万亩,仅次于鄂尔多斯草原,也是人民共和国最大的连片草原草原上,清澈如练的额敏河汇集10余条支流,自东向西南缓缓流动,湿地广袤,草丰水盛,鲜花怒放,禽走鸟翔,有“世界之肾”的美誉……———题记一场初夏的雨,将库鲁斯台大草原洗得更加浓绿绿得本真,绿得浪漫,绿得莹脆,绿得圣洁像海、像湖、像玉、像翡翠、像玛瑙在深过膝盖的青草中漫步,水珠似滴滴滚落的珍珠,轻轻亲吻着脚背远眺,塔尔巴合台山脉山峦绵延起伏,清晰的雪线下,悠闲的羊群似散落在草原上的蘑菇,坐骑上的牧人扬鞭策马,吹着响亮的口哨;近看,探头探脑的野黄菊,摇曳雅丽的响铃刺,浓艳贵气的野芍药竞相怒放,一层一层,层层递进,一波一波,波波向前,旖旎万千,美轮美奂总之,雨后的库鲁斯台草原,那远山、白云,露珠、鲜花、牛羊构成一幅悠长的画卷,即便一腔诗情,你也吐不尽胸中的情愫很远很绿的草原深处,有一片林子远得辨不清树的枝干和叶片视线中,是一团一团的绿,像初握画笔的孩童用蜡笔涂抹的一簇簇葱绿色的圆团圆团周围,散落着一座座土黄色的宅子,像古老童话中的小泥屋。

      通向那片林子的,是一条高于草原水平线的碎石铺就的道路与城市的柏油马路相比,不平的碎石路很窄,只能单车行进路旁插有一根直杆,杆头挑着一块蓝色的小木牌,牌上轻描淡写着“莫因塔”三个字,向路人讲述着这个地方的名字,这片仿佛童话世界般的草原乡野———莫因塔说不清是莫因塔闯进了我的视线,还是我的思维闯入了莫因塔,总之,这一切都来得无意留守莫因塔的哈萨克女人下了碎石路,是一条夹裹在草原中的崎岖的土路雨水尚未浸透,泥土还淤着驾车的师傅绰号“老虎”老虎发威,猛轰油门,车轮卷起淤泥,泥花飞溅,拍打着车身林子还远着,几座零落的屋子就在眼前了屋子的面墙有红,有白,有黄白的是刷了石灰,红的是没有饰过的一水红砖黄的,便是那种简陋古朴的土坯房了汽车泊在红色的房屋前门洞开着,房前,几只老母鸡带着各自的鸡娃子,“咕咕咕咕”地叫着,随地觅食一座土打炉坐地露天,一人高的烟囱中升着袅袅青烟,炉旁堆着燃用的牛粪,灶上坐着一口半抱粗的锅,锅内的沸汽“刺刺”作响,不知蒸着馒头,还是烧着开水这座房屋的哈萨克族女主人叫“阿玛加依”此时,她正与七八个面色黝黑的哈萨克姐妹坐在房后的绿荫下,一边乘凉,一边叽叽喳喳地聊天听到车声,阿玛加依先是惊喜,然后,站起身来。

      阿玛加依闪出山墙,闲适地踱步至屋门前,七八个姐妹嘴里嚼着口香糖,跟在她身后,走近屋前我试探着问了几句话,可她们只是捂着嘴,“咯咯咯”地笑,笑得憨实无羁她们不懂汉语可不懂就是不懂,毫不掩饰或为此羞涩阿玛加依也笑,笑得阳光灿烂淡蓝色T恤,烟色长裤,裹着她已见丰腴的体态一双褐色的眸子忽闪着,满是善意陪同我们前往的市委宣传部沙德来提副部长用哈语与她们对话,然后翻译,说阿玛加依听到汽车喇叭声,以为“家里来了什么人”阿玛加依说的“什么人”,是她转场去了“北山”的至亲至爱的丈夫她知道,这种时候,丈夫是不会回来的可听到车声的那一刻,她依然心动莫因塔的哈萨克牧民有“上北山”、“下南湖”之说北山,是坐落在库鲁斯台草原北部的夏牧场南湖,则是莫因塔所在的“冬窝子”北山,遍布着湖波和溪流,雨水丰沛,气候凉爽,草木繁茂相比北山,南湖的气温高了些,羊们过多消耗热量,难以长肉增膘因此,每每入夏,哈萨克族牧民便迁往北山的夏牧场他们将与羊群一起,在那里度过一个凉爽惬意却又孤独寂寞的夏日只待入秋,再赶着羊群转场下南湖,在冬窝子度过漫漫冷冬前往北山夏牧场的哈萨克牧民,每年春分,吃过用小麦、玉米、黄米、大米、白面、肉和盐烹制的“纳吾鲁孜”饭之后,便开始筹备转场了。

      男人们挑选出体格壮硕的骆驼、牛和坐骑,整理毡房的主要构件,女人们当助手,将前去夏牧场所需的物品分门别类整理停当,然后扎成“驮子”,等待择吉日出发选择了吉日,开拔的当日清晨,举行过隆重的祈求人畜平安的“巴塔”仪式,壮观的转场队伍就浩浩荡荡,向北山进发了莫因塔到北山的路程约60来公里车行不过个把小时可是,熬过漫漫长冬的牛羊身体极其虚弱它们走走吃吃,停停歇歇,要用去三四天时间,甚至更长期间,难敌长途跋涉的辛劳,常有身染疾病的牛犊和羔羊,毙死途中可见,无论上北山,还是下南湖,对转场的牧民来说,都是一次艰难的生命大迁移孩子尚在学龄前的牧民之家,丈夫与妻儿同行老人身体健壮,能够三世同行,将是一次幸福的转场之旅而家里有学龄中的孩子,或是老人身体孱弱,不能同行的牧民,只有孤身前往北山了阿玛加依的丈夫就是牵着“驮子”,独自踏上转场之旅的十年前的初春,阿玛加依与丈夫走进了铺满婚礼红地毯的毡房婚后,便开始了跟随丈夫转场北山的牧游生活那时,她有一个美好的心愿,生生世世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世了她信守意愿,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坐上丈夫为她专饲的彪悍坐骑“白鼻梁”,跟随他去夏牧场白天,丈夫扬鞭去了更远些的牧场。

      阿玛加依把孩子放在草地上玩耍,打理了帐篷内外的卫生,备了牛粪,点了地炉,煮肉,熬奶茶,炸“包尔撒克”,然后,静静地等候夕阳西下之时归来的丈夫那种安然恬静的生活,是她生活的最高境界后来,上天又赐给他们一个漂亮的女儿转场途中,她依然坐在白鼻梁上,背后背着儿子,怀里抱着女儿春来夏去,秋来冬往,他们的一双儿女在草原上一天天长大三年前,儿子该上学了,丈夫对她说,你留下来吧将来的时代,即便儿子做了牧场主,也是需要文化的女儿必定要出嫁,哈萨克牧民不希望娶一个目不识丁的妻子从那时起,阿玛加依结束了游牧生活,定居下来可她知道转场的征途漫长而又艰辛出征前的“巴塔”仪式上,她与有声望的老人一起默念祝词,为丈夫和即将转场的牧人祈祷:转场的道路艰辛漫长美丽的夏牧场令人向往祝所到达的夏牧场水丰草旺祝迁徙的牛羊牛羊膘肥体壮祝转场中的老人孩子平安健康……坐骑上,丈夫高大的身影消失在晨曦中,阿玛加依开始了漫长的留守生活当年的生生世世相随的充满爱意的心愿,完全消融在琐碎繁杂却又温馨的生活体验中除了照顾孩子,栏中的30头奶牛需要牧放从牛奶中分离“干酪素”的活计,也在她的肩上担着100公斤牛奶中,可以分离出3公斤干酪素年景好的时候,中间商以每公斤30元起价收购。

      用于分离干酪素的工具极其简单,却能准确地从牛奶中提取有用的元素,用于食品添加剂、酪素胶、水彩、造纸、纺织、皮革以及其他较小体积的塑料制品最有价值的是用于航空机舱精致配件的制作阿玛加依和留守在莫因塔的女人们,没有乘坐过飞机偶尔,一架银色的苍鹰般的飞机从白云深处驶来,又驶向白云深处她们遥望着渐渐消散在蓝天上的白色烟轨,心想,那架银鹰机身的某个部位上,一定带着莫因塔的干酪素那是她们心中的一份骄傲和自豪何况,对牧民来说,出售干酪素,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夏日莫因塔的哈萨克女人,大都因此留守家中,生活毫无传奇之色,更无浪漫之采她们的心目中,丈夫和孩子,是天是地她们心里装着一份牵挂,肩上担着一份辛劳,以妻子的贤淑和宽宏,以母性的温厚和慈爱,以哈萨克族女人坚韧和勤劳,守候着家园为了孩子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条件好些的牧民在塔城买了房,经济条件不足以买房的,倾尽囊中租了房无论买房和租房,在丈夫转场北山的日子里,女人们都陪伴着城里读书的孩子那些家里有老人的女人,同样不能离开莫因塔她们要让北山的丈夫放心,尽心尽责地照顾老人的起居还有,草原上青草泛黄的秋日,她们要开镰割草牛羊过冬,需要储备足够的饲料丈夫远走北山的季节里,留守在莫因塔的女人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可从她们憨厚质朴笑得阳光灿烂的面庞上,看不出丝毫幽怨和惆怅想必,期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远远胜过了繁忙辛苦的劳作而远在北山的丈夫们,一定也在等待着秋来草原,解缆转场,返回莫因塔,阖家团聚乡野莫因塔300多年前的一个初夏,一位名叫哈德尔哈斯的哈萨克牧民赶着羊群转场北山,途经库鲁斯台草原腹地的莫因塔那时的莫因塔,河水川流,草木纵深,人畜根本无法驻足于是,他调转坐骑,离去了深秋,哈德尔吆喝着羊群从北山转场下来,他重新巡视,河水断流之后的莫因塔,不但避风、少雪,气温适度,而且枯草繁盛,是最好的“冬窝子”于是,哈德尔与他的羊群便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第二年,他把这个发现转告给其他牧人就这样口口相传,莫因塔作为冬窝子,年年有牧人转场到此无论史书上有否记载,从那时起,莫因塔就有了人迹不过,那时的哈萨克牧民视碧野悠悠的库鲁斯台大草原为丰腴富有的天堂,称莫因塔为“哈萨克巴依部落”巴依”的汉语意译为“地主”上个世纪30年代,两位俄罗斯兄弟来到塔城,他们骑着骏马,顺着蜿蜒的草原小路,听着潺潺水声,来到了“哈萨克巴依部落”水草丰沛,空气通透,远离尘世的一望无际的库鲁斯台大草原,令这两位异国兄弟兴奋至极他们用西方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展臂对天大声惊呼:上帝,这里简直是人间仙境。

      于是,弟兄俩驻留了下来他们在草原上搭架起一座木屋,在木屋周围拦起木栅栏,总之,他们在这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20年他们喝“窝的嘎”,吃黑面包、红肠,黑森森的草原之夜,烛光摇曳的板房中还传出悠扬悦耳的手风琴声后来,木栅栏里走出了一头又一头奶牛这时,牧民们才知道,这两位浪漫的俄罗斯兄弟,是繁殖优质奶牛的专家库鲁斯台草原腹地的莫因塔成就了他们在异国繁殖优质种牛的事业据说,当年的良种奶牛“阿拉套”,是他们的卓著成果解放以后,莫因塔归属了国家1956年,草原上挂起“红星公社”的旗子,作为塔城的国营种牛场,繁殖良种奶牛,牧民们的身份成为了“牧工”,月月两三千元薪水,看病有医疗保险,退休以后,由国家奉养莫因塔直属塔城地区种牛场,居住着100多户人家,老少600余口它不同于一般的村落,110户人家,三户五户,十户八户为一庄,散居在草原上,很有些风雅和闲适的意味沙德来提部长对哈萨克女人们说:这位作家想了解了解莫因塔的历史女人们把惊奇却和善的目光转向我,然后对沙部长说了些我听不懂,却能感觉出含义的话不一会儿,一位戴着落时的“鸭舌帽”,面庞黝黑,布满褶皱,个头不高的哈萨克族老人踽踽走来老人名叫吐肯,会说汉语只是说得拐弯抹角,像拐着弯路滚落的豆子。

      吐肯看到我手里的照相机,低下头,认真地拍了拍退了色的藏蓝色中山装的前襟,幽默地说,要照相吗?早知道要照相,我应该打扮打扮,穿件好看些的衣服然后,他寻得一个凳子落座,双手扶膝,仰起头来,一脸严肃地等待着城市里的人若发现自己被摄影师瞄上,要么像遭遇瘟疫般地逃离,要么挥手去遮镜头我的一位摄影师朋友被一桩“肖像权”官司缠得头大,却无可奈何,只能等待仲裁赔偿我想,回去一定介绍他到莫因塔来这里,能捕捉到最美的大自然图景,最淳朴憨实,发自内心深处的哈萨克牧民的笑在莫因塔,吐肯算是年长的一位只是,他已经说不清他的爷爷是哪一年来到莫因塔的了可他却记得父亲在世时说过,爷爷曾抱着他在坐骑上去牧羊那时候,莫因塔的水比现在多,可掬可捧草比现在高,人走进去会迷失方向人比现在少,几公里没有一户人家这几句话,吐肯说得非常流畅为了证实所了解的历史的真实性,他说,他的去了另一个世界的爷爷和父亲的尸骨,都葬在了这里吐肯刚退休不久,因身体欠佳,将家里的50只羊花钱交给转场北山的牧民代放,自己在家休息莫因塔的牧民,有的骑马从这里走出去,做生意或者打工为了腾出手,便花钱雇人,把自家的羊带到北山夏牧场休息,吐肯也不像城里的老人,或养花侍草,或含饴弄孙,闲谈消遣。

      他还有20头存栏的奶牛每天清晨,他与太阳同起,先去圈内挤奶早餐后,用简单的工具从牛奶中分离出干酪素午后,等待收购商到来……一代又一代哈萨克牧民转场而来,又溘然而逝最终留下了莫因塔定居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吐肯和留守在莫因塔的女人的游牧民族古老的生活模式,也完全颠覆了我们印象中的游牧文化的概念政府倡导牧民们定居很多家庭在夏牧场盖了房子,冬窝子业已不再是一顶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