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期国学经典计划和教案.doc
37页电子备课教案( 2023年---- 2023学年度第 二学期) 学 校 科 目: 国 学 经 典 年 级: 一 年 级 教 师: 一年级下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诵读活动,有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哺育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对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哺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文广体局精神,并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特制订一年级学生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孩子的读书爱好,提高语文能力。
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爱好,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足运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成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启动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三、教学方式方法: (1)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的每周安排一节语文活动课,用于对本班诵读进行 (2)第二周,将上周所吟诵的经典,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足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规定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天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期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四、国学经典诵读展示形式: 一种为大型集体诵读,全班学生参与,可辅以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另一种为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亲子诵读等小型展演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每个节目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课题:习礼仪 第1课时集 体 备 课 内 容教学内容1、诵读经典要义的1 2句;2、能对的背诵经典要义的1 2句教学目的1、背诵主题语和“经典要义”1 2条目 2、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2、懂得:恭敬谦虚地听讲是一种礼节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也要注意礼仪规范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一、学习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①。
——《论语·颜渊》 注释: ①动:做 人有礼则安①,无礼则危② ——《礼记·曲礼上》 注释: ①安:安宁 ②危:忧惧,不安该句旨在指出礼仪关系到人心的安定、社会的安危 三、诵读并背诵1 2句1、生自由读,圈出不结识的字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3、分小组读4、分男女生读5、全班齐读6、抽生背诵五、教师总结,下课练习设计回家后背诵 “经典要义”条目给家长听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习礼仪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教学反思课题:习礼仪 第2 3课时集 体 备 课 内 容教学内容1、P11-12的经典要义1 2 3句;2、P13的故事《曾子避席》;教学目的1、背诵主题语和“经典要义”条目 2、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3、阅读故事《曾子避席》让学生懂得:恭敬谦虚地听讲是一种礼节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也要注意礼仪规范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
2、懂得:恭敬谦虚地听讲是一种礼节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也要注意礼仪规范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二、学习经典要义贰 君子不失足于人①,不失色于人②,不失口于人③ ——《礼记·表记》 注释: ①失足:举止不庄重 ②失色:容貌不庄重 ③失口:言语不谨慎1、生自由读,圈出不结识的字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3、分小组读4、分男女生读5、全班齐读6 抽生背诵三、听P13的故事《曾子避席》1、听老师讲故事2、让学生讲一讲读了故事以后的感想3、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礼让方面的表现 4、然后总结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做得不好的地方应当怎么办5、教师小结五、教师总结,下课练习设计回家后背诵 “经典要义”条目给家长听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习礼仪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教学反思习礼仪第 4 课时集 体 备 课 内 容教学内容1、背诵P11-12的经典要义;2、P12的古诗诵读——《又于韦处祈大邑瓷碗》。
教学目的1、背诵主题语和“经典要义”条目 2、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3、通过古诗诵读,激发成都学生的自豪感,提高成都文化的影响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树立学礼立身、以礼待人的意识,养成识礼、重礼、习礼的品性2、懂得:恭敬谦虚地听讲是一种礼节让学生懂得在学习中也要注意礼仪规范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1、生自由读,2、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3、抽生背诵二、古诗诵读——《又于韦处祈大邑瓷碗》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① 杜 甫②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③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④ 注释: ①韦:指涪城县尉韦班 ②杜甫:唐代诗人 ③扣:敲哀玉:如玉声般凄清的音响锦城:锦官城的简称,成都别称 ④茅斋:茅屋可怜:可爱1、生自由读,圈出不结识的字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赞美“大邑瓷碗” ,为后世了解蜀中著名的瓷窑——邛窑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3、分小组读4、分男女生读5、全班齐读三、教师总结,下课练习设计回家后背诵 “经典要义”条目给家长听板书设计第一单元 习礼仪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教学反思课题:习礼仪第5 6课时集 体 备 课 内 容教学内容1、P14-15的生活实践;2、P16-17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入则孝》教学目的1、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学会礼貌大方的待客之道;懂得外出的基本着装礼仪2、熟读并理解进而背诵《弟子规·入则孝》12 3句教学重、难点通过生活实践让学生养成“先学后玩”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懂得学习中“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毅力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以读代讲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展台课 堂 教 学 过 程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经典要义——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曲礼上》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记·表记》二 经典诵读——《弟子规·入则孝》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迟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当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气愤、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侍奉父母要专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上午起床之后,应当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1、生自由读,圈出不结识的字2、师教读,并解释其大意3、分小组读4、分男女生读5、全班齐读三、讨论学习P14-15的生活实践1、采用情景表演的形式 2、针对情景一,指出对的的做法,并说明理由3、针对情景二,回忆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4、活动拓展: 关于待客与着装礼仪, 还应当有哪些?同学们应当怎么做?5、教师小结五、教师总结,下课练习设计回家后背诵《弟子规·入则孝》给家长听板书设计《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