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顿在暴风雨中邱详.doc
6页课题:19 牛顿在暴风雨中课时:1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10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罕见、泛滥、心甘情愿”等词语,区别同音、形近字 “蓬”和“篷” 2.继续学习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模仿文中连动句式,学习把句子写具体4.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过程,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1.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罕见、泛滥、心甘情愿”等词语2. 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3.了解牛顿在暴风雨中测量风力的过程,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1.边读边思考,尝试根据句中矛盾之处提出疑问2.从字里行间感受牛顿对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课前预习:(1)标小节(2)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3)正确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4)朗读课文9、10小结,根据句子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写在句子旁边一、导入新课,简要了解牛顿1.(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已学课文)同学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勤奋好学的陈毅、刻苦练功的梅兰芳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爱迪生2.(引出主人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英国科学家牛顿板书:牛顿,指导书写“顿” 字,并简介牛顿。
出示牛顿图片)牛顿:英国人,是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少年时期的牛顿是个怎样的人物,让我们走进故事《……》3.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暴”字,齐读课题说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外名人,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名人的故事中感悟名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在学习本文之前,引导学生回顾陈毅、梅兰芳、爱迪生这几位名人的优秀品质,为本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简介牛顿,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整体把握,了解文本内容1.出示自学要求:①自由轻声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边读边思考: (什么时候) ,牛顿为了 (什么) ,在暴风雨中 (干什么) ,他的妈妈看了后决定 (干什么) 2.交流说明:三年级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较弱,教师根据这一实际,通过设计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叙事要素概括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说完整,说简洁这既为后文学习作铺垫,又渗透了叙事类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方法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一)学习1-4,感受暴风雨的猛烈1.引导交流: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罕见、特大)相机理解:罕见:少见 袭击:这场罕见的特大暴风雨来势凶猛,文中用了…2.自读第1小节,你从哪儿感受到这场暴风雨的特大?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是从河水、树木、木头房子、弟弟妹妹的表现这些方面具体描写了暴风雨的猛烈。
相机创设情景,理解“泛滥”: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河水太多了,以至于都溢出来了所以,你看,它们的部首都是……(三点水旁)指导写字:泛滥3.师生配合朗读第1小节,整合信息,感受“概括-具体”的自然段结构4.指导朗读第1小节这样来势汹汹的特大暴风雨的确百年难遇谁能读好这段话关注是否读出罕见和来势汹汹)过渡:这场百年难遇暴风雨让人望而生畏遇到这样的暴风雨,人们会怎么做呢?(躲在家里、不敢出门5. 引读第2-4小节,感受家人的担忧遇到如此恐怖的暴风雨,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你看,牛顿的弟弟妹妹……此时哥哥不在家里,弟弟担心地问……妹妹惊慌起来……雨越下越猛,风也越刮越大,此时的妈妈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焦急,害怕牛顿在外面遇到(危险)板书,她对家里的孩子叮嘱道……说明:通过解决两个问题: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暴风雨呢?2、你从哪儿感受到这场暴风雨的特大?让学生感受到第一小节的内容是围绕第一句话展开,作者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出了这场暴风雨的“罕见”和“特大”,再通过指导朗读和合作读加深体会二)学习5-8小节,了解牛顿测量风力的场景,感受他勇于探索的精神1.出示第5小节,引导学生质疑预设:牛顿真的被风刮跑了吗?“刮跑”一词上为什么加双引号?牛顿被大风“刮跑”了,怎么还心甘情愿呢?……说明:“边读边思考,学习提问”这是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之一。
因此,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尝试提问,并在提问中归纳“根据句中矛盾之处质疑”的方法,同时引出重点学习的内容2. 学习第7小节,释疑1)默读第7小节,此时的牛顿在做什么呢?找一找牛顿重复做的动作,用圆圈圈出来2)交流,板书:向上跳、测量、刻①理解 “向”:这里有两个“向”字,可它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向着风”:面对着风、迎着风“向上跳”:朝上跳、往上跳②谁能用其他字来替换这两个“向”字,用一句话来说说牛顿是怎么跳的?(牛顿有时候迎着风朝上跳,有时候背着风朝上跳引读:每条一次,他都测量一下落点与起点之间的距离,用石块刻在墙上板书:测量 刻(师:不仅跳,还做记录)引读:有几次,他一起跳就用双手把斗篷往两边撑开,样子就像一只蝙蝠板书:撑开 理解:像:好像,什么想什么?(2)播放媒体①在罕见的暴风雨中,人们躲都来不及,可他却像个疯子般……出示flash媒体,是配音朗读,让生感受当时的场景3)观看动画,师创设情境,理解性地诵读第7小节4)复述:“牛顿像疯子般在风雨中不停地向上跳 5)师生接力读:这时牛顿的样子已经是狼狈不堪,他的头发(接读第六节)不管狂风暴雨如何地吹打,牛顿依然沉浸在对风力的研究试验之中——(接读) 牛顿当时看似像疯子般地不停地乱跳。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风力,请你用更加肯定的语气回答我牛顿真的疯了吗?……5、学到这儿,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板书:勇敢、坚持不懈、热爱研究 )说明:通过观看多媒体动画,结合老师带有提示性的情境创设,向学生展示暴风雨的特大及牛顿不怕危险,勇于探索的表现再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再结合课文内容谈感受,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牛顿的勇敢、坚持不懈、爱研究等精神在朗读指导方面,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朗读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复述第7小节,加深体验,内化语言3.理解“刮跑”一词加双引号的作用4.齐读5-8小节三)学习9-10小节,了解妈妈的心意1.此时,妈妈找来了自读9-10节,学习根据句子中的矛盾之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预设:妈妈寻找牛顿,为什么找到牛顿却不把他带回去?说明:在第5小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根据句中的矛盾之处质疑”这一方法,在第9-10小节的学习中继续指导学生采用这一方法提问,对达成“边读边思考,学习提问”这一目标起到巩固的作用2.释疑1)比较句子:妈妈寻找牛顿 妈妈弯着腰,缩着脖子,顶着狂风,焦急地寻找牛顿 你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更能看出妈妈寻找牛顿的辛苦,连动句式,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说明:在朗读中比较句子,让学生知道通过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可以把句子写具体,同时感受妈妈顶风冒雨寻找牛顿的艰难2)出示第10节,思考妈妈看到了什么? 交流(3)借助所给的动词,选择其中几个动词,模仿妈妈寻找牛顿的句式,把妈妈看到牛顿跳的样子说具体: 向 背(bèi) 撑 缩 弯 举 蹲 顶妈妈看到牛顿 , , ,使劲地向上跳说明:补充“妈妈看见牛顿向上跳”这一说话练习,是让学生再次回味牛顿在暴风雨中了解风力的情景,同时进一步学习使用几个动词把句子写具体这一方法4)引读理解第10小节,解决疑问“妈妈为什么找到牛顿却不把他带回去”,感受妈妈的良苦用心看来妈妈也是一个很懂得教育孩子的好妈妈,她很支持牛顿,既没有打扰他研究风力,而且还要送他去好的学校6.师根据板书,小结全文四.拓展延伸作业布置:①想象一下,牛顿的妈妈回到家,他的弟弟妹妹会问些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请至少选用两种对话形式来写②完成课后“爸爸查找资料”这一练习说明:这一环节其实是通过弟弟妹妹与妈妈之间的对话对课文内容进行再一次的回顾,他们的交流不外乎:哥哥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带他回家?牛顿的精神? 在描写对话时,对选用对话形式和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是老师需要重点指导的地方。
个性化调整板书设计: 向上跳 测量 刻 “刮跑” 妈妈找19 牛顿在暴风雨中 了解风力 心甘情愿 不带回 ( 勇敢、坚持不懈、热爱研究)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