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艾滋病疫情分析及病例报告要点ppt课件.pptx

70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88547356
  • 上传时间:2019-05-01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3.86MB
  • / 7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艾滋病疫情分析及 病例报告要点,内容提纲,疫情分析的出发点,把疫情特征说清楚 总结归纳定位 下一步控制疫情有哪些着力点 具体可操作,,,疫情分析思路导图,疫情分析主要框架,一、病例发生 时间变化趋势 地区分布 传播途径特征 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二、病例转归 感染率/患病率 三个90%指标 死亡,,重中之重,一、病例发生,时间变化趋势 地区分布 传播途径特征 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1. 时间变化趋势,季节性 周期性 短期趋势 长期趋势,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病学》(第六版),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 对比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社会医学 预防为主 发展,1. 时间变化趋势,1. 时间变化趋势,或可考虑减少时间跨度,合并HIV和AIDS,做成堆积柱状图或簇状柱形图; 同时也可考虑增加增幅的变化曲线,1. 时间变化趋势,以某市12-17年病例报告数为例,堆积柱形图,簇状柱形图,1. 时间变化趋势,可能是想说明近两年的负增长情况,或需要将红色实线调整为虚线,另外需要补充横纵坐标的标题,1. 时间变化趋势,对比,1. 时间变化趋势,,年平均增幅,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分布-县区/乡镇/街道 城乡分布 地区聚集性 地方性疾病,2. 地区分布,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病学》(第六版) p34-37,2. 地区分布,相同点: 构成比和累计报告,累计报告:累计发现的传染源数,这部分人会有流入流出,可以部分反映病例发现情况,但并不能完全反应本地传染源的情况,流行病学意义相对有限。

      2. 地区分布,2013年71号文关于规范疫情统计和病例报告的通知,建议: 市-报告地/现住址 县区-现住址,,,2. 地区分布,报告地or 现住址,2. 地区分布,试图将病例数增幅与检测量作比较,但各市检测策略是否可比,单独的检测量与病例报告的数据又是否可比,仅两年的变化又是否能说明问题??,2. 地区分布,传染源流动的情况未能说清楚,流入流出比这种计算方式是否科学,对当地疫情的影响有哪些??,2. 地区分布,2. 地区分布,2. 地区分布,我们能做什么? 市级 -示范区/非示范区 -主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农村地区 县级 -县城所在街道、乡镇 - 城镇街道/农村街道等 比较什么? 人群特征、流行模式、病例流动、本地感染病例情况等内容,2. 地区分布,建议可以考虑对县区分分层,归归类; 比如哪些地区同性传播比例较高,哪些以异性为主; 主城区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农村地区是?,3. 传播途径特征,,3. 传播途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目前数据分析量比较大的地方,需要做大量交叉分析表,才可以看出特征性的要点,所以需要 多花时间,过程资料很多,整理提炼最重要 主要关注点: 性别、年龄、职业、本地感染病例等与传播途径、接触史之间的交叉分析及与历年的比较 最终目标-定位重点人群,表1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地区统计 表2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性别统计 表3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婚姻状况统计 表4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职业统计 表5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文化程度统计 表6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户籍统计 表7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样本来源统计 表8 XXX市2015-2017年新报告HIV/AIDS按传播途径统计,3. 传播途径特征,常见套路,把过程留在文件夹里……,3. 传播途径特征,表格冗长、重点不突出,3. 传播途径特征,3. 传播途径特征,精简版,3. 传播途径特征,男性和女性的传播途径分布和构成情况,感染途径-与性别、年龄(对市及病例较多县区),绝对数,构成比,感染途径-异性,描述经异性途径传播的接触史分布,注意比较不同性别或年龄间的区别,并加以描述,3. 传播途径特征,3. 传播途径特征,注意绝对数和构成比的展示,3. 传播途径特征,注意要点: 不要被花哨的图表难倒/迷惑,每张图需要说明什么流行病学问题; 图表展示时注意绝对数和构成比的比较; 尽量多的挖掘有用的信息,提出假设,多做分析才能发现重点人群; 没有绝对的模板,适合本地特点,且能说明清楚的就是最好的分析方向,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分析目标: 通过对三间分布,特别是传播途径和人群特征的分析,发现的对疫情变化较大或有规律特征的重点人群/区域,通过进一步分析了解主要危险因素,验证假设,定位重点区域/人群/传染源,为防控工作提供有效依据,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思路 切西瓜 把所有病例按照性别、年龄、婚姻-传播途径等等分别拆分-横一刀、竖一刀,或许刀刀过了瓜的核心部分,但总是没有挖到嘴甜的那个球心,剥洋葱,分别定位年龄、性别、传播途径、接触史等变量,逐渐深入 抽丝剥茧,定位重点人群,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地区分布 传播途径和特征,危险因素,人群-老年人,危险行为-性行为方式 检测和宣传干预,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危险行为-性行为方式,最近一年内感染?? 本地感染??,人群特征及主要危险因素,危险行为-检测和宣传干预,的HIV/AIDS病例既往检测过HIV,男性既往检测过的比例低于女性,男男同性性传播病例既往检测比例高于异性性传播病例。

      未接受检测的原因主要是“从未想过自己会感染 HIV/AIDS曾经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宣传教育,知道艾滋病预防措施,接受知识途径主要来自大众媒体宣传、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仅有认为自己可能会感染二、病例转归,感染率/患病率 三个90%指标 死亡,分析要点: 说明传染源,包括已发现和未发现的状态,是否仍具有传播性,1. 患病率/感染率,患病率 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100% 通常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感染率 指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比例 =受检者中阳性人数/受检人数×100% 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流行态势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流行病学》(第六版),1. 患病率/感染率,人群HIV感染率 =现存活HIV病毒携带者人数(HIV/AIDS)/常住人口数; 消除常住人口数的差异对现存活病例数地区差异的影响,截止2017年底,全省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病人XXX例,全省全人群HIV感染率为41.6/10万XXX(54.3/10万)和XX市(51.7/10万)全人群HIV感染率居前,最低为XX市(28.1/10万)。

      以县区为单位,XX区(128.8/10万)、 XX区(105.3/10万)、 XX区(95.1/10万)、 XX区(93.2/10万)、 XX区(92.7/10万)全人群HIV感染率居全省前列2.三个90%指标,90% 检测发现—市级会计算 90%接受抗病毒治疗—市级/县区级会计算 90%病毒被抑制—市级/县区级会计算,应用EPP/Spectrum模型进行艾滋病疫情评估,2017年估计现存活病例XXX例,估计感染率为XXX万估计检测发现比例为XXX 其中异性途径和同性途径的检测发现比例分别为XXX和XXX 全省现存活的XXX名病例中,接受抗病毒治疗人数为XXX ,治疗比例为XXX %,治疗病人的病毒载量抑制率为XXX %可分地区,发现工作薄弱环节,3. 死亡,粗病死率的计算方法: 分子:当年死亡人数(以现住址为统计口径) 分母:上一年度存活人数+本年度新报告人数,疫情概况的文字描述,未介绍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人群感染情况等内容,疫情概况的文字描述,疫情概况的文字描述,-以地市为例,疫情概况的文字描述,重点内容提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本年新发现病例数及同比增幅; 病例的特征:性别、年龄等是否有明显变化; 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来源; 现存活人数、人群患病率; 随访管理、治疗和效果等,,,病例发生,病例转归 三个90%,Part 2.病例报告要点,主要内容,诊断标准 病例报告重点内容提示 查重工作,1. 诊断标准,HIV感染者 指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后,尚未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1)成人及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①HIV抗体确证实验阳性或血液中分离出HIV毒株; ②有急性HIV感染综合征或流行病学史,且不同时间的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2)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①小于18个月龄:为HIV感染母亲所生,同时HIV分离试验结果阳性,或不同时间的两次HIV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第二次检测需在出生4周后进行) ②18个月龄以上儿童:诊断与成人相同依据:《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WS293-2008)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标准报告 如有修订,执行新版本艾滋病病人是指 感染HIV后发展到艾滋病阶段的患者 (1)成人和15岁(含15岁)以上青少年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①HIV感染和CD4细胞200/mm3; ②HIV感染和至少一种成人艾滋病指征性疾病(C组临床表现) (2)15岁以下儿童符合下列一项者即可诊断: ①HIV感染和CD4细胞25%(11月龄),或20%(12月龄-35月龄),或15%(36月龄-59月龄),或200/mm3(5岁-14岁); ②HIV感染和至少伴有一种小儿艾滋病指征性疾病(F组临床表现)。

      1. 诊断标准,《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15年版),2.病例报告重点内容提示,发病日期: HIV感染者填写首次发现抗体阳性的初筛检测日期,艾滋病填写本次就诊日期 诊断日期: HIV填写接到确认(替代策略、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单的日期 死亡日期:病例的实际死亡时间,可以早于确认日期或报告日期病例分类: 符合HIV抗体确认试验、替代策略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判断标准上报的HIV感染者病例或艾滋病病人均选择“确诊病例” 《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 参照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报告病例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四类2.病例报告重点内容提示,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接触史、最可能的感染途径的填写,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仔细询问病例的相关接触史信息,并按照相关感染途径的有关要求(中疾控办发2013年71号文),判断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径,并注意与年龄、性别等其他信息的逻辑校验2.病例报告重点内容提示,2.病例报告重点内容提示,输血/血制品: 对于1998年及以前输血感染,应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Ⅰ.应有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地点和受血记录;Ⅱ.所在医院曾经有过输血感染HIV案例;Ⅲ.病例报告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在350个/μl及以下。

      1999年及以后输血感染,应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Ⅰ.应有医疗文件证明其受血地点和受血记录Ⅱ.要进行血源(或供血者)追溯,血源HIV核酸检测(或供血者HIV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 输血制品途径感染的报告在排除其他传播途径后,应同时具备以下二个条件:Ⅰ.报告病例有明确的医疗文件或医疗记录证明1998年之前曾经输注过Ⅷ因子;Ⅱ.若是自购Ⅷ因子,应提供当时购买发票或其他票据;Ⅲ.病例报告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在350个/μl及以下母婴传播病例的报告要慎重 只有母亲确认阳性或者经专家会诊母亲疑似艾滋病死亡,排除性传播、医源性和吸毒等因素后传播途径才能推断为母婴传播 ①如果是抱养的孩子,没有生母的HIV检测信息,感染途径不能报母婴传播,如果不能确认其他感染途径,只能报告感染途径“不详” ②15岁以上病例,母亲阳性,首先应排除其他原因(如经性、男男、吸毒、医源性等),如果要报“母婴传播”,应了解其母亲最可能的感染时间,并应符合逻辑如果不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