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叙文结构的写作指导.doc
11页记叙文的结构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文章之有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文章的结构即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形式,它既是内容题材的组织方式,又是作者写作思路的外化形态,成为评估文章品质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写作训练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基本的一种高中阶段则应以训练复杂记叙文的写作为主所谓复杂记叙文 相比初中阶段训练的一般记叙文,有如下特点:第一, 它通常是由相互联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使用的材料相对复杂了点;如果只叙述一件事,那就要求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避免直线性的叙事;第二, 它使用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即要求运用各种描写手段,使人物或者事件生动活泼起第三, 它在表达方式上复杂了,要求做到记叙、抒情和议论综合运用,即所谓夹叙夹议兼抒情 复杂记叙文的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在文章结构方面有比较高的要求,而目前高中生作文恰好普遍存在不善于安排文章结构的问题所以有必要来谈一谈复杂记叙文在结构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一、复杂记叙文结构的基本要求 就好像你在宴请客人前,预先要安排好菜单一样:什么菜先上桌、哪一道菜必须在哪一道菜之后、最后的甜品是冷食或热汤,都要策划安排一番。
复杂记叙文动笔写作之前也要明确一些基本的要求 1.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 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述中的种种人物与事件比做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这根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文章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就能组织得井然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文章的线索可以是某个事物,某个人物,也可以是某种感情、人物的某种精神,也可以是某句话、某种行动,还可以是某一悬念,某一矛盾冲突等等如《项链》中(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以项链为线索连缀全文,凸显主旨,文章就显得纲举目张,眉目清楚 2.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 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叙述方式,而是以一种叙述方式为主,结合其他几种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如舒婷名作《真水无香》,主要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抒写了对母亲的热爱,同时又辅之以插叙、倒叙表达对母亲的思念、追忆,行文活泼,选材丰富却又有条不紊 3.要注意层次段落之间的衔接,注意过渡和照应 写作当中,有时要用某些词、句、段贯通文意,起桥梁作用,这就叫“过渡”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
常见的照应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二、复杂记叙文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复杂记叙文的结构安排在严密、完整的前提下,当然也应该追求跌宕变化但是,“文无定法”却又“行文有法”,掌握一些常见的结构形式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是复杂记叙文几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1.逐层递进式 文章各个片段的中心之间形成层递关系,使得文章主旨不断升华或深入比如写作《感受幸福》,第一个片段可以写幼时母亲给我买一串冰糖葫芦的甜蜜,次写中考前夕父亲给我理解的温馨,最后写不久前“我”在生活中的一次奉献所带来的充实感和自豪感,这里一、二两个片段间构成了“物质——情感”的递进 2.片断并列式 对于记叙性作文来说,可以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也可以是不同时间、同一空间的片段形成并列比如朱自清的《冬天》,全文四段,首段写幼时父爱,第二段写友谊温馨,第三段写夫妻情深,三个片段都发生于冬天这一季节,但时空变换,成为有序的并列式 3.一线串珠式 即根据内容特点选准恰当线索,串起表现主旨的材料一线串珠式的基本框架是由实物引起话题——就实物陈述往事——因实物抒发感情如习作《我的视线》以一把蓝色雨伞作为穿越时空的线索,文章构思时截取这代表亲情之爱的雨伞,以母爱和对母亲的爱作为落笔,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情,感人至深。
4.情景交融式 即文章中心确定后,以此为辐射点,广泛展开联想,组合材料,让情与景相映成趣比如习作《美好的生活》,作者将今晚月色与盛唐诗歌、星空的浩渺与人脑的精微、小径的幽静安谧与登临送目的瑰丽雄奇、自然界的和谐与亲情的温馨结合起来,让美好之情渗透到生活中的美好之物、美好之事之中,主题突出,意趣盎然 5.点面结合式 找准一个切入点,由点及面组织文章内容如毕淑敏的作品《回家去问妈妈》由出游敦煌回来偶然听妈妈忆及往事得出“在我和最亲近的母亲之间,潜伏着无数盲点”的感悟,继而写道“我们在悲痛中愕然回首,才发现自己远远没有长大”,“趁老树虬蚺的枝丫还郁郁葱葱时,让我们赶快跑回家,去问妈妈问她对你充满艰辛的诞育,问她独自经受的苦难问清你幼小时的模样,问清她对你所有的期冀……”点是面的载体,面是点的延伸,材料排列有序,思路清晰 另外,较为常见的结构形式还有前后比照式、悬念设置式、铺叙点化式、虚实相生式等等 三、记叙文的创新结构 古人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一个好厨师做菜不会一成不变;一篇好文章也应力求创新 所谓创新结构,就是在作文的结构上打破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而根据自己文章的特点,采用别人所不常用的结构。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中还有少数考生采用了下面的一些结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小标题式即把全文的内容细分为几大部分,每部分都以一个凝练的小标题,加以统帅与凸显,让读者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先睹为快恰当地运用小标题,能使文章线索清楚,层次明晰,且呈现匀称醒目的外在结构之美如《我最喜欢的学校》这篇作文有三个小标题,依次是:课堂笑语、师生浓情、节日欢歌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校园生活的美好,扣住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小标题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2.日记式即有意识地选用几篇有代表性的日记来组成全文的主体部分这样以点带面,选取有典型意义的几个片段来表现中心当然,既然是日记,就要注意必须写明时间,必须是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独白方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也可用来叙事 3.书信式要符合书信体裁,无论生活事件、经历以及感情都要表达得真实、具体、形象,不说空话、套话、以及太过抽象笼统的话,也就是文章要有写真实的生活经历,要表达真实的生活感受,而且感受要敏锐细腻 俗话说“巧匠施工,不露斤斧”,但对高中生来说,还处在借鉴学习阶段,了解复杂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和结构形式对于掌握规律,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身写作水平,还是大有裨益的。
例文评鉴: 冬天 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象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慈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评鉴: 我的视线——记一把蓝色的雨伞 我的视线,这么久以来都不得不为一把蓝色的雨伞所牵绊……那蓝色,明澈如天空 小时侯的那些下雨天,妈妈,总撑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学校接我,我头顶上是一片蓝色,肩膀上也笼罩于一片蓝色之中,触目所及都是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后来的一个下雨天,矮小的我抬头和妈妈说话,却发现妈妈的那一半天空是一片阴沉的灰色,风夹着雨滴,落入妈妈灰色的天空,妈妈的肩膀湿了,额前的头发也湿了,而我,依旧置身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
妈妈,雨伞歪了我提醒道没有,雨伞没有歪啊妈妈轻轻回答我的视线落在倾斜的伞柄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固执地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后来我长大了,不再要妈妈在下雨天接我,那把蓝色的伞在柜子中一年一年地褪色,我曾一度以为我淡忘了它或许是巧合,又一个雨天,又是那把蓝色的伞,伞下的是妈妈和我,快和妈妈一样高的我撑着伞 我的视线那么不自觉地落在了伞柄上,那一幕与我小时侯的情景混在了一起,妈妈笼罩于一片蓝色的无雨的天空而我的肩湿了,头发也湿了 “雨伞歪了妈妈提醒我没有,雨伞没有歪啊是真的,雨伞歪了妈妈重复道妈,真的它没有歪,没有伞下是许久的沉默,回头却瞥见晶莹的泪珠划过妈妈的脸颊 那把褪了色的伞,又重现以前的明澈如天空的蓝色 终于明白,这么久以来,妈妈都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我多想也给妈妈一片快乐的天 想起孟郊说过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于是我的视线便牵绊于那把蓝色的伞,每天深夜在灯下夜战的人是我,每个周末穿梭于补课地点的人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