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测试.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2874516
  • 上传时间:2017-10-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2.2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3 年历史必修二专题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表是苏联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 1925—1927 年 1928—1932 年 1933—1937 年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 527 7 360 7 290A.地广人稀B.自然灾害频发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2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3.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4.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做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

      其实党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新形式 ”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真正认识到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5.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B.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C.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6.从 1953 年到 1964 年间,苏联的钢产量从 3 810 万吨增加为 8 500 万吨,煤产量从3.2 亿吨增加为 5.5 亿吨,石油产量从 5 280 万吨增加为 2.23 亿吨,工人的生活得到改善,平均月工资从 1955 年的 76.2 卢布上升到 1965 年的 104.2 卢布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改革(  )A.把农业作为经济改革的重点B.以发展工业尤其重工业为重点C.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7. 1921 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 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但是许多百姓家里的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有人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这从根本上说明(  )A.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尚有活力B.斯大林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C.苏联忽视了生活消费品的生产D.苏联的科技和工业水平极端低下9.(2012·嘉兴)“ 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 ”这段材料反思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10.列宁曾这样说道, “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道道地地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①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 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③ 共产党人也要学会经商 ④要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④11.据张君肋《史泰林(注:斯大林 )治下之苏俄》载:“民国十七年春,俄国国营农场经理马克维次,有多余不用的机犁百架,召集附近村落的农民,许租给他们使用,而以他们所有的土地,共同耕种为条件。

      ”这种做法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了农民个体经营的积极性B.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C.推动了农业集体化的进程D.奠定了国内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12.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直到 1953 年,苏联的谷物总产量都还没有达到俄国 1913 年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苏联偏重发展工业 ② 实行全盘农业集体化③扩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 ④ 对农业的投入长期不足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 ”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 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 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 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D.1940 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14.有学者认为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有三个特征,其中之一是“在所有制关系方面,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这决定了新经济政策被终结的历史命运”。

      该“学者”认为(   )A.新经济政策不利于实现工业化而被斯大林废除B.新经济政策允许私有制存在是被斯大林废除的主要原因C.斯大林一直反对新经济政策D.单一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唯一特征15.新经济政策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B.实行了农产品市场定价C.国家改变了农产品的征收方式D.纠正了农业集体化的弊端16.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 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17.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 “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18.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有(  )年份 1981~1985 年 1986~1988 年 1989 年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3.2% 2.8% 2.4% -4%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②戈尔巴乔夫改革给苏联社会带来了巨大混乱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动荡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9.截至 2010 年苏联国旗降下已经 17 年了,当年苏联最后一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为了摆脱困境进行了改革,这与 1978 年之后的中国改革相比,其共同点在于(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巨大的成果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20.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1991 年 12 月 25 日辞职时发表的电视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 )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

      ”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A.没有从根本上触及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与美国的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D.历任国家领导人专断独行,政治生活僵化21.苏联问题研究专家闻一在《凯歌悲壮》里,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的三个时期是①剥夺年代   ②凯歌年代  ③退却时代根据所学知识,以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③① D.③①②22.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已经处于严重的经济、社会、精神道德和政治危机之中……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被社会上很多人视为期盼已久的事情 ”这里提到的“30 年前在苏联开始的改革”(   )A.彻底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改革的重点放在了轻工业方面D.在改革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3.苏联笑话:戈尔巴乔夫颁布限酒令后,想要买到酒只能在指定销售处排长队来买一个莫斯科人排队排得不耐烦了,就嚷道:“我要到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干掉 ”然后转身离去一会儿他又回来了,旁边人问他:“已经干掉了吗?”他说:“干什么干啊!那里的队比这里还长。

      ”该则笑话说明了(  )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很不成功,引起人民不满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使社会动荡,社会矛盾激化 ③改革重点放在工业方面,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④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深远影响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4. 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5.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 ”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二、非选择题(50 分)26.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动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 ,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2 分)材料一 (1921 年)列宁: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 —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跨,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1921 年) 列宁:“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1922 年) 列宁:“ 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笫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 ”材料二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