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地基承载力计算.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14411032
  • 上传时间:2022-08-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1.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地基承载力计算5.2.1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pk≤fa (5.2.1-1)式中:p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规定: pkmax≤1.2fa (5.2.1-2)式中:pkmax——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5.2.2 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1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5.2.2-1)式中:F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N); 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N); A——基础底面面积(m2)。

      2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 (5.2.2-2) (5.2.2-3)式中:Mk——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kN·m); W——基础底面的抵抗矩(m3); pkmin——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3 当基础底面形状为矩形且偏心距e>b/6时(图5.2.2)时,pkmax应按下式计算: (5.2.2-4)式中:l——垂直于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m); a——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m)pkmaxFk+Gkaeb3a图5.2.2 偏心荷载(e> b/6)下基底压力计算示意b—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5.2.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fa= fak+ηbγ(b-3)+ηdγm(d-0.5) (5.2.4)式中: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ηb、ηd——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 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表5.2.4 承载力修正系数 土 的 类 别ηbηd淤泥和淤泥质土01.0人工填土e或IL大于等于0.85的粘性土01.0红 粘 土含水比w>0.8含水比w≤0.800.151.21.4大面积 压实填土压实系数大于0.95、粘粒含量ρc≥10%的粉土01.5最大干密度大于2100kg/m3的级配砂石02.0粉 土粘粒含量ρc≥10%的粉土粘粒含量ρc<10%的粉土0.30.51.52.0e及IL均小于0.85的粘性土粉砂、细砂(不包括很湿与饱和时的稍密状态)中砂、粗砂、砾砂和碎石土0.32.03.01.63.04.4注: 1 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3 含水比是指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液限的比值;4 大面积压实填土是指填土范围大于两倍基础宽度的填土。

      5.2.5 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变形要求: fa= Mbγb+Mdγmd+Mcck (5.2.5)式中:fa——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b、Md、Mc——承载力系数,按表5.2.5确定; b——基础底面宽度(m),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 c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 表5.2.5 承载力系数Mb、Md、Mc 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φk(°)MbMdMc0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3436384000.030.060.100.140.180.230.290.360.430.510.610.801.101.401.902.603.404.205.005.801.001.121.251.391.551.731.942.172.432.723.063.443.874.374.935.596.357.218.259.4410.843.143.323.513.713.934.174.424.695.005.315.666.046.456.907.407.958.559.229.9710.8011.73注:φk—基底下一倍短边宽度的深度范围内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5. 2. 6 对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本规范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对破碎、极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对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根据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进行计算: fa=ψr·frk (5.2.6)式中:fa——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可按本规范附录J确定; ψr——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程度以及结构面的间距、宽度、产状和组合,由地方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对完整岩体可取0.5;对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对较破碎岩体可取0.1~0.2 注: 1上述折减系数值未考虑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风化作用的继续;   2对于粘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也可采用天然湿度的试样,不进行 饱和处理 5. 2. 7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下卧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下式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 pz+pcz≤faz (5.2.7-1)式中:pz——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2 对条形基础和矩形基础,式(5.2.7-1)中的pz值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条形基础 (5.2.7-2) 矩形基础 (5.2.7-3)式中: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m);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m); pc——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m);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5.2.7采用表5.2.7 地基压力扩散角θEs1/Es2z/b0.250.5035106°10°20°23°25°30° 注:1 Es1为上层土压缩模量;Es2为下层土压缩模量; 2 z/b <0.25时取θ=0°,必要时,宜由试验确定;z/b >0.50时θ值不变; 3 z/b在0.25与0.50之间可插值使用5. 2. 8 对于沉降已经稳定的建筑或经过预压的地基,可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