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范本.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1824****985
  • 文档编号:278307325
  • 上传时间:2022-04-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89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教案新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运用自制教具演示地球公转,获得对公转特点的认识 2.在正确演示地球公转中观察,并结合公转示意图和生活体验,比较分析北半球二分二至日时的昼夜长短、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四季的变化 3.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学会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在参与演示工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的公转 2.能够用四季更替和不同纬度地区热量的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难点: 能使用自制学具模拟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并列表说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状况,感悟当地不同季节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 3. 教学用具 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视频(邹城四季景观) 讲述:短短的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邹城春夏秋冬不一样的美丽,四季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产生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地理课堂探讨地球公转的奥秘。

      新授课: 第一模块:观察与发现—地球公转的基本特点 1、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结合课本16页文字,快速完成多媒体展示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以上问题教师强调: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姿态:地轴倾斜,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方向保持不变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2、用教具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第一步:介绍教具;第二步:摆位置;第三步:学生自主演示;第四步:纠错;第五步:学生示范演示 第二模块:演示与记录---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阳光直射点的差异 1、地球在公转时,它总是倾斜着身子,这就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发生移动,那么它会在哪个范围内移动呢?同学们再次演示地球的公转,让地球仪停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注意观察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演示观察结果教师完整演示一遍地球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位置时阳光的直射点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讲述:北半球春分时,阳光直射赤道;过了春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到夏至日,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北界限(23.5°N)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N称为北回归线;秋分时,阳光再次直射赤道;过了秋分,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到冬至日,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这一天阳光直射点到达了它在地球上的最南界限(23.5°S)因为过了这一天,太阳就该回头向北移动,所以我们把23.5°S称为南回归线;第二年的春分时阳光又直射赤道,地球公转一周就结束了。

      3、随着地球公转一周,你能发现太阳直射点在哪两条纬线之间往返移动呢?(生答) 第三模块:探索与发现---明白四季产生的原因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使地球上产生了很多地理现象;比如贝贝发现自己的影子在夏季、冬季时不一样,为什么呢?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联系一下我们的生活,一天中,你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最短(早晨、正午)?(生答);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高(早晨、正午)?(生答);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早晨、正午)?(生答);结合图片,说出影子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生答); 2、同理,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是如何变化的?咱们以北半球的A地为例,这次的观察点是:A 地正午太阳高度随阳光直射点移动是如何变化的?教师演示动画,学生观察,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整理: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 3、学生对原先的生活链接进行揭秘 (二)地面得到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低的变化不仅让我们的影子长短不一样,还让我们感受到冷热不同,热量从哪里来?(生答);生活链接: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高?什么时候获得的太阳热量多?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什么时候获得的太阳热量少?(生答) 教师讲述:太阳高度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多,感觉比较热。

      太阳高度越低,获得的热量越少,感觉比较冷 2、同理,一年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高?什么时候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一年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最低?什么时候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少?(生答) 教师讲述:夏至日太阳高度最高,获得的热量多,感觉比较热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获得的热量少,感觉比较冷 3、思路整理: (三)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点移动,除了使正午太阳高低发生变化,还会有什么现象呢?生活链接:我们学校夏季和冬季作息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用自制复合胶片演示观察(两人一组):随着阳光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和黑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合作演示) 学生到黑板上边演示边讲解,其他学生观察纠正,教师适时点拨 3、学生对原先的生活链接进行揭秘 4、白昼长短和地面得到太阳光热多少有什么关系呢?(生答) 5、总结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时间内获得热量不同,这四个节气,哪个节气获得的热量最多?(生答)哪个节气获得的热量最少?(生答)我们感觉到春暖、夏热、秋凉、冬冷,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所以四季变化产生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运动。

      6、北半球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包括哪几个月份?(学生看课本20页找出答案教师强调: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第四模块:感悟提升---地球上的五带 1、以井底之蛙什么时候看到阳光为思考点,引出有太阳直射的纬度范围?(生答)教师讲述:南北回归线内,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太阳热量最多,属于热带学生欣赏热带的景观图片 2、有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生答)教师讲述:南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获得太阳热量最少,属于寒带学生欣赏寒带的景观图片 3、既无阳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生答)教师讲述:回归线和极圈之间,获得太阳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属于温带学生欣赏温带的景观图片 4、根据以上分析,学生思考,五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生答) 5、总结: 第五模块:构建与梳理 理清思路,构建思维导图,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归纳,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又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构建学习方法体系,提升地理思维品质 第六模块:迁移运用 巩固练习,学生做,讲 结束语:老师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疑惑,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