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地理新教材内容表述的差异性.doc
4页浅析地理新教材内容表述的差异性摘 要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学习的基本资源教材一般是指“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的基本依据,是重要的育人载体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同版本的教材涌现出来,不同版本对同一地理问题表述的差异性也随之显现出来关键词 载体 基本资源 教科书 差异性笔者就自己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认为有表述差异性的问题列举如下:一、 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5年4月第4次印刷和2007年4月第1次印刷以下简称“湘教版”)的“中国地形”一节的“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中,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而湘教版的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祖国宝岛台湾省”一节的“台湾地形”图(第50页)表述的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3852米同一版本同一地理问题表述的差异性出入很大为了搞清台湾山脉主峰玉山的海拔高度,找到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避免由于表述差异性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笔者查阅印有“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第一版,2001年12月贵州第一次印刷”字样的《教师教学用书 地理》第四册的“台湾省”一节中的“教法建议” 印有“高等学校教材《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年5月第2版,1992年 3月第9次印刷”字样的《中国自然地理》的第268页第十二章第二节“区域内部差异”和2007年12月印刷的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 以及《少年文摘报》高考文综学习版2008年3月7日第441期,少年文摘报出版社”对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表述均为3997米。
笔者又查阅印有“湖南地图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级教师刘继中主编”字样的《中学地理学习地图册》、印有“经全中国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字样的《地理地图册》第58页的“台湾省全图”中表述台湾山脉主峰玉山海拔均为3952米相比之下,学生还是主张自己测出玉山海拔高度更为可信二、“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的气候”一节中的“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图中,温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很广泛,它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界线大体上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一致在学习中使用的同样印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 初审通过”字样,配套 “湘教版”使用的《地理地图册》(星球地图出版社编制,湖南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以下简称“地图册”),其对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界线的表述与“湘教版”教材中的 表 存在着较大的出入笔者又对照目前使用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中的“不同气候类型”图,发现该图中温带季风气候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界线与上述“地图册”中的界线比较接近,但也有差别主要表现为 “人教版”地图中,山西、陕西范围内温带季风气候的范围大为缩小究竟哪个版本的教材对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的表述更接近实际,更能被学生接受呢?相比之下,“地图册”和“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对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的表述更接近当地实际。
三、在印有“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填充图》”八年级下册第13页的“天津市”一节的读图判断,根据天津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已学过的“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世界的气候”一节的“世界气候类型”图和“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的 “中国的气候”一节的“中国气候类型”图中没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表述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更能被人们认可四、“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一节阐述南方地区地理概况中有“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名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名族最多的省份”一句在印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2005年12月第4次和2006年12月第5次印刷,以下简称“教师用书”)的“彩云南国云南省”一节的“教材分析”中表述“中国56个名族 ,云南就有26个”一句,而印有“经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字样的贵州省中小学《专题教育 综合课本》初中二年级版的2006年5月第1版中,表述贵州民族有49个笔者又在网上查得云南省民族有51个云南究竟有多少个民族?是不是比贵州的民族还多等问题学生是听地理老师还是相信综合课老师?五、“湘教版”教材2007年4月第一次印刷的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的人口”一节中,对我国人口构成表述有“目前我国近13亿人中,仍有7.5亿人居住在农村”一句,而印有“湘教版2007年7月第3版第一次印刷”字样的《教师用书》关于“中国的人口”一节的“教学建议”第14页对我国人口构成表述有“全国13 亿人口,目前仍有9亿居住在农村”一句。
2007年全国究竟是7.5亿人民还是9亿人民居住在农村?显然是7.5亿更接近实际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改革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学观念也有更新,也深知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教材是供学生学的基本依据,何况是特别缺少地理专业教师的贵州?所以笔者认为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内容的生成性和表述的差异性一定是着眼于对学生生活和终身持续发展有用的地理,以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时代性要求,更快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