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docx
2页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江苏大学李争光盐城工学院 李 萍质量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产品 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努力降低成本或在成本一定的前提下尽力提 高产品质量应该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自从质量成本概念诞生以来, 尤其是在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WTO) 以来, 许多企业已经 逐步认识到,通过对质量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提高企业 竞争优势的关键但是我国企业在对质量成本管理进行考核与评 价方面尚未形成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试图通过选取部分指标来 反映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相关指标进行 比较并赋予相关的权重来对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与 评价一 、质量成本的概念 (一 )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程度, 包括设计质量和一致质量两个方面设计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 功能符合顾客需求的程度一致质量是指根据设计和生产规格来 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程度 (二 ) 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的概念率先由美国通用电气 公司的菲根鲍姆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菲根鲍姆于1956年又提出 了PAF分类法, 后来被美国质量控制协会采纳并逐渐推广。
PAF分 类法某种程度上可认为是基于成本的“发生地点”来划分的, 他将 质量成本分为预防成本、 评估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 四个部分GB6583.1-8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第一部分》 对 质量成本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质量成本是将产品质量保持在规定 质量水平上所需要的费用, 包括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 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哈灵顿博士在其著作 《不良 质量成本》 中认为, 质量成本为“劣质成本”, 为了避免高质量产品 需要高成本的误解, 应将质量成本表达为“不良质量成本” 他主张 “不良质量成本”既包括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 损失成本等直接不良质量成本, 也包括企业信誉损失、 用户不满成 本等间接不良质量成本 综上所述, 虽然专家学者们对质量成本的 概念尚存在着不统一的表述, 但对于质量成本的理解却是一致的 本文将质量成本的概念界定为企业为确保规定的产品质量水平和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而支出的费用,以及因为未达到规定的质量标 准而发生的损失的总和 它一般由预防成本、 检验成本、 内部缺陷 成本、 外部缺陷成本以及外部保证成本等几个组成部分。
二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的内容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客户满意 度A1和企业内部绩效A2两个方面由于衡量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内 部绩效的指标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考虑到相关的财务 指标可以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或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得到, 而 非财务指标的数据很难获得,所以本文主要选取相应的财务指标 来考核与评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 通常我们认为: 反映顾客满 意度的财务指标为外部缺陷成本;反映企业内部绩效的财务指标 主要有: 预防成本、 检验成本和内部缺陷成本 以上四类二级指标又分别可以用相关的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即反映外部缺陷成本B1的指标为抱怨处理费用率C1=抱怨处理费用/销售收入、折让费用率C2=折让费用/销售收入、售后服务费用率C3=售后服务费用/销售 收入;反映预防成本B2的指标为员工训练费用率C4=员工训练费用/ 销售收入、新产品审核成本率C5=新产品审核成本/销售收入、 供应商稽核费用率C6=供应商稽核费用/销售收入;反映检验成本B3的指标为检查费用率C7=检查费用/销售收入、 测试费用率C8=测试费用/ 销售收入;反映内部缺陷成本B4的指标为返工损失率C9=返工损失/ 销售收入、 产品报废率C10=废品损失/销售收入、 停工损失率C11=停工损失/销售收入。
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字母表示如表1所示表 1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指标体系 三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的方法 (一 )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简称AHP ) 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 灵活而又实用 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处理方法是将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 标、 准则、 方案等层次,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 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 思维过程数学化, 从而为多目标、 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 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 计量的场合 (二 ) 评价模型构建 具体步骤如下: 其一,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权重是指各项评价指标在企业质 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各项指标的权重确定在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中是较为重要的工作, 它取值的大小 往往会影响到最终的评价结果 关于指标权重确定的具体方法有很 多种, 本文考虑采用上述的层次分析法 (AHP ) 来进行综合确定。
其二, 确定评价指标的得分 首先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值, 然后 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出各项指标的实 际值, 即某指标的得分=(该指标实际值/该指标的标准值 )×100 其三, 构建评价模型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模型可以 表示为:11 Y=ΣPi×Wi i= 1 上式中, Y为某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考核与评价得分; Pi为各评132·综合 2011 年第 12 期 (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计算办法 客户满意度 A1外部缺陷成本 B1抱怨处理费用率 C1抱怨处理费用 / 销售收入 折让费用率 C2折让费用 / 销售收入 售后服务费用率 C3售后服务费用 / 销售收入企业内部 绩效 A2预防成本 B2员工训练费用率 C4员工训练费用 / 销售收入 新产品审核成本率 C5新产品审核成本 / 销售收入 供应商稽核费用率 C6供应商稽核费用 / 销售收入 检验成本 B3检查费用率 C7检查费用 / 销售收入 测试费用率 C8测试费用 / 销售收入 内部缺陷成本 B4返工损失率 C9返工损失 / 销售收入 产品报废率 C10废品损失 / 销售收入 停工损失率 C11停工损失 / 销售收入成本管理CO ST MAN AGEMEN T动态环境下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问题探析三峡大学张伟立黄廷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 成本的竞争。
因此, 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 能否取得竞争优势, 关键 在于对成本的管理 在不确定环境下, 传统成本管理由于存在明显 的缺陷, 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为了适应经营环境的变 化, 维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取得竞争中的主动和优势, 战略成本 管理应运而生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且在现代企业竞 争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 、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是 上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 为 了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一方面将成本管理会计导入企业战略管 理并与之相融合;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会计中引入战略管理思 想, 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 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 成本管理是以市场为导向, 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战略相结合, 从战 略高度对企业及其关联方的成本行为和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为决 策者进行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活动战略成本管理的实 质是寻求成本优势, 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 比, 战略成本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 长期性 战略成本管理的宗旨是为了取得长久的竞争优 势, 以便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更重视企业的长久发展, 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会计期间, 而是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 化中, 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它充分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特 点, 使各个发展阶段都服从于企业的长远目标, 甚至不惜放弃一些 短期利益来追求持久的竞争优势 因而, 战略成本管理的成效也要 以长远利益来衡量 其二, 全面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 根据企 业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它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起 来, 从企业所处的总体竞争环境出发, 不仅关注企业自身产品的价 值形成及增值过程,而且包括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研究和企业所 处行业的价值链分析, 从而达到知已知彼、 洞察全局的目的 其三, 竞争性 战略成本管理是在考虑企业竞争优势基础上进 行的成本管理, 重点关注企业的成本行为 对于企业竞争地位和竞 争优势的影响, 在协助企业决策者正确确定企业竞争战略的同时, 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战略而传统成本管理往往只考虑成 本的降低,对降低成本成本给企业竞争地位带来的不利影响却较 少考虑战略成本管理通过改革传统成本管理单纯降低成本的弊 端, 将成本降低定位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的基础之上, 是企业在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发展的一柄利器。
其四, 动态性 战略成本管理重视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呈 现出的变化, 要求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战略 企业属于初创期、 发展11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本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 平在整个行业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却无法得知本文就是基于企 业无法对其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的背景下, 对 影响质量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选用了11 项具体的指标作为衡量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因素,然后采用层次 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这样企业就可以根据其会计 报表及相关的会计核算资料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数值,然后与标准 进行比较, 计算出每一个具体指标的得分值, 再乘以相应的权重, 最终得到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结果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 较, 企业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便 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控制, 达到质量成本最低的目标 虽然, 本文将影响企业质量成本的因素进行了细分, 并选取了 相应的指标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状况进行考核于评价 但是, 由于 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只是纯粹的财务指标,并没有选取相应的非财 务指标, 这是本文的一个缺陷。
在今后的研究中, 我们将合理地选 择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并赋予相应的比例, 争取能够更加全面 考核与评价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水平价指标Ci的量化分;Wi为各评价指标Ci的权重, 且ΣWi=1 i= 1 (三 )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进行考核与评价的 假设其一, 指标的选取是科学的、 全面的, 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质 量成本管理的水平,即所选取的指标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的 考核与评价有密切联系 其二,通过AHP法计算的权重是合理的, 能够反映不同指标对 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考核与评价的重要程度 其三, 对于每个指标得分值计算办法是适当的其四, 所比较的企业是同一行业内的, 即所选取的企业具有可 比性 其五, 同一行业内的相关指标的标准值是已知的, 即行业标准 是可以得到的 其六, 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健全的, 能够获取计算指标的相 应数据只有在上述6个假设前提成立的条件下,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对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水平进行考核与评价的结果才有一定的意义四 、结 论目前, 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控制质 量成本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
但是对我 国企业来说, 虽然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但是对于参考文献: [1] 王耕, 高忠民, 林文雄:《整合质量成本报告和全面质量管 理 (TQM) 工具 》 ,《新会计》 2009年第1期 (编辑 李寒珺 )·综合 20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