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我国古代方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08253774
  • 上传时间:2022-06-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6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我国古代方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 我国古代方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 【作 者】陈国生 【作者简介】陈国生,西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邮编400715地方志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而详细地记录了各地方的山川形势,关隘、古迹、奇观、金石等自然和社会史料,是对一个行政地区的地理和历史的记载,其间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地理和人文旅游地理资料,具有很高的旅游地理学价值本文拟对我国古代方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及其开发利用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引起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使此资源得以开发应用  一、方志的渊源与类目方志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周官》的“外史掌四方之志”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山海经》、《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都是记述全国地理之书汉班固撰《汉书·地理志》是较早有系统的总志雏型,它根据朱赣《风俗》之说和刘向《七略》、《别录》写成,内容有州郡的经野、区域、户口晋常璩仿其撰《华阳国志》,综述一地之沿革地理、风俗、人物于一书之中挚虞依《禹贡》、《职方》而作《畿服经》又详载州国郡县的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的道里、土田、民物、风俗、人物,奠定了方志体例的基础唐人图经虽增加了贡赋、学校、怪异、古迹、祥瑞、歌谣等门,但基本内容与前代无异,唐代《括地志》及以后的《元和郡县志》均未超逸其范围,且仅记地理而不及人物。

      宋人撰《太平寰宇记》始恢复《华阳国志》、《畿服经》的体制写入了姓氏、人物以及官爵、诗词杂事等从汉到唐的地理、图经内容不过地形、疆域、气候、土产等地理范围,到宋代才发展到历史方面至此,方志的体例才确定下来:大致分疆域、建置、水道、田赋、物产、学校、祠祀、兵防、职官、名宦、选举、人物、艺术、游寓、列女、艺文、名迹等(注:完成于乾隆(1743年)的《大清一统志》共计342卷,规模甚巨,包括内地18省,1600府州县,其府州县部门概按建置沿革,山川形势,城池、学校、户口、田赋、物产、风俗、古迹、关隘、堤堰、津梁、陵墓、祠庙、寺观、名宦、人物以及流寓等项记述,而此等项目,遂成为后来编纂方志的标准内容较之以往仅记地理沿革、物产、山川的地理书、记载人物先贤的郡书、记载风土民俗的风土记、记载城邑宫殿的都郡簿更为完善周备自此我国省志、府志、州志、县志、乡镇志等地方志的编写非常盛行根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现存方志8264种,11万多卷,这举世罕见的中国历代方志著作是我国旅游界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一座富矿方志虽有传统的编纂格式,但其内容亦因地方特殊性而多有变通,就地方性而言,大运河所通过的各府县,对于运河或漕运记载特别详细,而那些有名胜古迹和四通八达的都邑地方的志书,则对名胜古迹多所记述,甚至出现一些专记山水、古迹、寺观、祠墓等史料的专志,如记名山胜川的有《泰山志》、《衡山志》、《游名山志》及《冀州图经》、《齐州图经》、《幽州图经》和《江城名胜记》、《天目山名胜志》,记建筑民居的有《三辅黄图》、《洛阳宫殿簿》。

      记寺观的有《洛阳伽蓝记》、《华山精舍记》,记坟墓的有《圣贤冢墓记》记岩洞的有《临安岩洞志》、《临安三洞记》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家多系旅行家,他们记录所见所闻的地名、特产、风土人情,因此发展了志书的地理学在这类志书和游行中,蕴藏的旅游地理史料就更加丰富如,贵州旧时因交通不便,颇多险隘,多洞壑,水穿山而过自唐代以来,迁官游客多记之以诗,明清后复记之以文,如明徐宏祖《滇游日记》、《黔游日记》,清檀萃《黔囊》,陈鼎《黔游记》,张澍《黔中纪闻》,吴振棫《黔语》等均涉及贵州的溶洞光绪《云南通志》所载《华亭山记》、《罗汉壁记》和《吴道士新开石室记》则将昆明西山三个著名风景名胜点的林、岩、山、泉、僧寺、自然风光等细加描述掩卷之余,黔滇地方的幽、奇、险、静美景如在眼前  二、方志中的自然旅游地理资料及作用方志的许多门类中包含有旅游地理学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的蕴藏颇为散漫,且多集中于人文方面,但确有一些自然地理方面旅游资料,比较明显的为名山奇洞、火山和温泉等名胜的记载如,乾隆《黔滇志略》对于分布在贵州、云南的四十二个著名岩洞有精辟叙述,从每个岩洞所在位置、名称由来,到洞内顶部倒悬的石钟乳、底部耸列的石笋、石柱都有生动的介绍。

      《徐霞客游记》也对云南地区的31个溶洞进行详细记述,给后人展现出姿态各异的洞穴风光,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厚层石灰岩的分布及地貌特征,这对于今天开发云贵两省的溶洞资源的考察利用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浙江省温岭县(旧称太平县)大溪的方山、南嵩岩和太湖山为温州、台州的界山,其中方山景区中的羊角洞属于乐清雁荡山八大景区之一方山是北雁荡山的支脉,本名“方城山”,王羲之《游西郡记》记云:“临海南界有方城山,绝壁立如城”唐时改称“王城山”后称“方山”,以其山略呈方形,顶平如铲,遂以为名,明谢铎誉为“东南第一名山”,清邑人谢瑜《方山杂诗》则进而形象描绘:“仰止方岩千纫几,巍巍高大与天齐当头白日青云接,万里江山一望低”方山周围十里绝壁皆在百米以上,气势磅礴,远望庄严肃穆,所以又号为“邑之镇山”,(注:曾才汉,叶良佩《嘉靖太平县志·舆地上》古人在方山上供奉杨府大神,有威镇四海之意方山既有许多奇峰叠,深壑绝涧,异洞神穴,碧水飞泉,历史上许多骚人墨客也就方山留下不少优秀的诗文,王居安、谢铎和赵大佑甚至把自己的字号与方山之名挂上钩,谢铎曾取方山之石,制成32只棋子和镇石,送给挚友李东阳,李东阳喜不自禁和诗答谢然而,由于将方山景区隔绝于南嵩岩、太湖山景区之外,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开发,其原因虽与方山地处台州、温州交界之处,行政区划致使开发措施不一有关,亦因研究部门特别是旅游研究部门不注意挖掘有关方志史料、对方山的历史地位评价不确,宣传不力。

      致使其名声不能远播  三、方志中的人文旅游地理资料及作用方志还有更丰富的人文旅游地理的资料,但这些资料不能简单地利用如,风俗民情为旅游地理的重要部分,但方志对于风俗民情的处理,常只胪刊旧志的记载,而对当代风土人情特别是各民族的不同风情则记载不详,因此以现代旅游地理学的观点来评价方志中的风俗一门,自不免感觉呆板和贫乏然而,倘能汇合不同方志对风俗的记载,对于今天开发民情风俗游确有参考价值如,方志中对民情习俗的详细记载有助于我们对各地民族风俗的了解如西双版纳傣族的服饰,男子一般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着长管裤,白布或蓝布包头,有纹身的习俗妇女则多穿浅腓色小背心,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花色长统裙而这些服饰形成的原因在方志中有较详记载,据《蛮书·名类》所载,元代以前,西双版纳傣族的服饰是“以青布为通身裤”,即穿一种以“青布”缝制的没有衫(衣襟)、领(衣领)的通身裤到元代中叶以后,傣族服饰越来越趋向于蒙古化、契丹化因此钱古训《百夷传》称“男子衣服多效胡服,或衣宽袖长衫,不识裙袴(裤)”李思聪《百夷传》亦载“男子皆衣长衫,宽襦(即衣)而不裙”,就是说男子都穿衣衫,衣服宽大,而不穿裙,与元代以前的“贯头衣”大不相同,其原因是元朝对缅作战和镇守的主要力量系蒙古军和由北方契丹、女真、高丽与汉族人组成的军队,这些少数民族将士留驻当地,其生活习俗当对傣族发生影响,其中包括服饰的影响。

      地方志还提供了大量的文艺资料:地方志所录的金石、古迹、艺术、歌谣和诗文、种类繁杂、数量庞大,许多是正史中无法找到的特别是当地的名胜古迹不仅是奇观,同时也是“野性”的载体和文化的体现,最受古人重视如,王象之采李吉甫、乐史及王存书中纪名胜古迹者而撰成《舆地纪胜》200卷(今缺22卷),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则是观阁苑囿记载中极得后人称誉的一种方志中还常常提到“八景”朱士嘉先生认为“八景”的记载大概始于宋代《潇湘八景图》,虽然有些地方的八景有名无实,但其中确有名胜古迹,故对方志中的“八景”需进行研究(注:《隋书·经籍志》浙江省中部浦江县的仙华风景区,号称越中第一仙峰,以奇、秀的山顶峰林为胜,辅以神奇峡谷、晶莹湖水,其旅游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仙华山在宋代已有“仙华八景”(华柱丹光、仙坛灵草、中峰啸月、深穴嘘风,剑峡迟鸾、卦尖望鼎、药壶闪影、龙门飞瀑)历代所称“浦阳十景”中,仙华山即占三景(仙华岩雪、宝掌冷泉、昭灵仙迹),故吴应台(崇祯)、薛鼎铭(乾隆)、黄志璠(光绪)所撰《浦阳县志》的舆地形胜志均称仙华山“一邑之胜概,浦邑之望山”今天对仙华山进行研究时,如能利用这些方志的若干记载,这对于发展浦江旅游事业是有好处的。

      方志的建置沿革或其他有关项目中,绝大多数都有地方设治及筑城的记录至今我国幸存的著名古城有12座,其中完整的西安、平遥、兴城、寿县、商丘、襄阳、崇武、榆林、荆州等9座正是根据曾道唯(光绪16年)《寿州志》所载,我们知道寿县城墙建子宋熙宁年间,至今有910多年历史城呈四方形,周长7141米,东南西北四门依次曰宾阳、通淝、定湖,靖淮,东北拐与西北拐各有排水涵一个,为别处古城所无由于寿县城墙兼有军事与防洪双重功能,所以,1991年5月至7月特大洪水袭击安徽,淮河两岸数百里一片汪洋,四门紧闭的寿县古城却巍然屹立于滔滔洪水之中遗憾的是,安徽省这座唯一城墙保存完好的古城却未引起旅游部门注意,也未给予以投资修缮,因此向当地旅游等有关部门介绍《寿县志》等有关资料,或许将改变此现状在地方志书中,往往较具体地叙述了本地方的园林建筑、文化遗迹、名人故居和遗迹等等如位于鄂西北均县境内的武汉山,被称为“天下第一仙山”,拥有庞大的道教建筑群,其规模远远超出了五岳从同治时陈维模主纂的《长阳县志》中的记载,即可了解其历史演变;而根据同治13年刊刻的王士铎《上元江宁两县志》所载:秦淮河畔的学宫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因成帝司马衍淮王导建议:“治国以培养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畔。

      后经历代扩建,学宫逐步完善,已形成规模,到明清时代,成为我国东南一带最大的儒学之地南京旅游部门即凭方志的有关记载塑造了秦淮风光带中夫子庙三大文教古建筑群之一的学宫建筑群,现已成为南京市最火爆的景点之一  四、方志的利用方志中既然蕴藏有很丰富旅游地理学资料,故方志的旅游地理学价值,尤其是对中国文化旅游地理的研究价值,当不言而喻了但过去对此认识不够,更谈不到有计划的利用和研究了加之地方志研究者往往多胶执章学诚主张的“方志为史”之说,过于重视其文献价值,而忽视地方志导游的功用直至当代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提出了从地方志书中汇录编纂名胜古迹资料,为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服务的建议还在1980年元月写成的《夜半偶记》中他就提议:“似可组织人力,即以地方志中适合于旅游者之多方面兴趣而引人入胜者,编写导游指南”还在三十年代,黎绵熙即将地方研究和旅游事业结合起来了注:见《光明日报》1981年8月16日不过茅盾和黎绵熙提出的课题,至今仍未找到圆满的答案因此,还需要我们对地方志和古籍中有关的旅游资料系统、全面整理,并将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进行研究、整理和叙述,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开辟新的途径1.古代方志的“艺文”、“金石”多收录不见于正史的本地土著作品,尤其是艺术方面的更多。

      如雕塑,《续修昆明县志》、《昆明市志》都谈到筇竹寺的罗汉,在清朝光绪年间,该寺住持梦佛和尚请来了四川“隆昌帮”的名匠黎广修师徒四人到昆明;花了七年时间,塑成五百阿罗汉当时昆明,每十天赶一次圩集,他们必前往观看街上各种人的神态衣着,回来后加以塑造,因此造型各别,栩栩如生,人的趣味多,神的趣味少,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些资料亟需进一步发掘、整理2.把所有旧志书上所记载的古迹保存起来,这是关系到抢救文物的重大问题像《荥阳县志》提到的檀山原的刘禹锡墓,《郏县志》郏县小峨眉山的二苏冢现在仍有遗存据此,有关部门应对其加以保护和开发3.方志中的“形胜”、“山脉”、“水系”等对当地地理的详尽记录,为今天旅游地理考察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可资利用如李坤的《云南温泉志》和童振藻的《温泉志补》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