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3篇).docx
47页Word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通用13篇)学校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覆盖、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奇妙壮丽,能够依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同学体会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学设计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概雄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雄伟壮丽,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日我们来学习《观潮》(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状况 1、检查生字卡片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如同、依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覆盖、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情愿关心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3、理清叙述挨次 1、读课文,想想是按什么挨次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课文按时间挨次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挨次把钱塘潮的景象写详细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4、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其次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其次段(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5、总结写作方法 1)在写作方法上,根据“潮来之前潮来之时+作|潮过后”的挨次记叙,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对潮水到来时的景象,课文根据由远到近的挨次详细地描写了大潮的样子、声音、颜色从多方面展现了这一“天下奇观” 2)恰当地使用连环比方:连环比方是指运用一连串的比方来相接描写事物,使之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就奇妙地使用了连环比方如:“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形成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似乎大地都被震得抖动起来 六、写作小练笔 仿照《观潮》的写作挨次描写下雨的情景 学校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和雄奇,激发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引导同学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渐渐”“恢复”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 二、引导初读课文 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同学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 同学自学,老师巡察指导 三、检查沟通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 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 四、讲读课文 (一)读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二)讲读其次段 1、指名读其次段,思索: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看到了什么? 2、默读其次段,思索: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并动手画句子 3、指名读句子 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 (三)讲读第三段。
1、同学自学 2、沟通争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 (2)指导朗读 (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 (4)指名读描写江潮外形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如同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 (5)指导朗读 (四)讲读第四段 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样子的?齐读最终一段,思索: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2、沟通争论 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其次课时 一、复习旧知 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 三、学习课文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 1、《观潮》的是按什么挨次观看的?这种观看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进展变化的特点 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进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外形两个方面体现的。
四、巩固生字新词 五、课堂练习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外形的句子抄写下来 3、练习背诵第三段 六、布置作业:娴熟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学校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3—5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丽气概,领会这“天下奇观” 2、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体会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写得特殊细致浪潮越来越近……抖动起来”,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非凡的气概 2、启发同学依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力量是教学的难点,同时要注意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讲讲课文按什么挨次记叙了哪些内容? 二、讲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两遍后告知老师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师适时发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潮宏伟、漂亮、壮丽呢? 引导同学说,同时指导朗读。
3、师小结:这些语句都从声音方面写出了潮的壮丽,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读出潮的壮丽来 4、师启发:课文除了从声音方面写潮的壮丽,还从哪些方面写?怎么写?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说一说,读一读,可以小组争论生自学) 5、同学沟通学习状况 6、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找的这些句子从颜色、外形两方面写出了潮的宏伟壮丽,采纳了比方的手法,这样写使我们很真实、详细、生动地熟悉了大潮的壮丽 7、怎样读好这些句子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特殊要读好你喜爱的句子同学试读后指名读,并沟通 三、讲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写潮壮丽的词语,要求标上“” 2、沟通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两丈来高 3、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写作方法指导,习惯培育 1、学完课文,你觉得文章写得怎样? 2、知道为什么会写得这样好吗? 3、师小结:是呀,正是由于细致地观看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留心了江潮的气概,又留心了观潮人群心情的变化,因此,读了这篇课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有如置身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
五、总结 1、钱塘江大潮真是宏伟壮丽,难怪在文章一开头就说“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相机板书“天下奇观”) 2、观看录象,领会大潮宏伟壮丽的气概 学校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 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使同学初步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形成缘由及有关学问 4. 连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5. 学习按肯定挨次、抓住事物特点的观看方法,培育留心四周事物的习惯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 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提高同学观看事物的力量 3. 连续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潮来之时”的壮丽景象 教具预备 电脑、课文软件、电视、投影仪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一) 初读课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同学字、理解新词。
(二)检查同学的自学状况:认读生字、朗读课文 (三) 连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四) 同学质疑,老师解难 二、 教学过程 (略) 其次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 学习课文,使同学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点自然景观,激发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 按时间挨次给其次段分层,并归纳层意 (三) 学习有挨次、抓特点的观看方法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3、4自然段 三、 教学过程 (一) 抓中心句,导入 新课 1、 理解“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字 (1) 师引生答 师:由于“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同学说出:“所以吸引了很多中外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