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双井茶送子瞻》高中诗词翻译赏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8****9
  • 文档编号:197172446
  • 上传时间:2021-09-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7.0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双 井 茶 送 子 瞻黄庭坚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硝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前言】《双井茶送子瞻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这是为送茶致苏轼的 诗作,诗中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前四句在对苏轼推崇备至时特地提出 “东坡旧居士”的伤心事;后四句先称美家乡的茶,然后深情地道出自己 的嘱望全诗词意畅达,没有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 路,但其构思方式千回百转,一波三折,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注释】⑴子瞻:苏轼,字子瞻,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好友⑵风日:风景阳光日:黄庭坚文集、山谷集作“公”⑶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 着许多珍贵的书籍森:众多茂盛的样子这里指翰林院珍贵的书籍有很 多⑷东坡旧居土:指苏轼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苏轼于元丰 二年( 1079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在城郊的东坡筑室居住,因自号“东坡 居士”⑸斛:古代的重器,十斗为一斛泻明珠:说苏轼赋诗 作文似明珠倾 泻而出⑹云腴:即指茶叶高山云雾生长的茶叶肥美鲜嫩,称云腴腴是肥 美的意思,⑺硝:亦作“偎”,小石磨,研制茶叶的碾具。

      落硝:把茶叶放在石 磨里磨碎霏霏:这里指茶的粉末纷飞雪不如:说茶的粉末极为洁白, 雪也比不上它⑻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被贬之地⑼“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 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翻译】人间风吹不到日照不到之处,是天上的玉堂,森然罗列着宝书我想见你这位东坡的旧居士,在挥笔为文好似飞泻百斛明珠这是从我江南老家摘下的云腴茶, 用石磨研磨细细雪花也比它不如 唤起你在黄州的旧梦,独驾小舟像范蠡那样泛游五湖赏析】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分宁 (今江西修水) 出产的一种名茶 1087年 (元佑二年) ,诗人在京任职时,家乡的亲人给他捎来了一些,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诗篇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 苏轼当时任翰林院学士, 担负掌管机要、起草诏令的工作玉堂语意双关,它既可以指神仙洞府,在宋代又是翰林院的别称由于翰林学士可以接近皇帝,地位清贵,诗人便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 把翰林院说成是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 那里宝书如林, 森然罗列,一派清雅景象开首这一联起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足了势头。

      第二联转入对象本身 “东坡”原是黄州的一个地名苏轼于 1079 年(元丰二年)被贬到黄州后,曾在东坡筑室居住,因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加上一个“旧”字,不仅暗示人物的身份起了变化(由昔日的罪臣转为此时的清贵之官) ,也寓有点出旧情、唤起反思的用意,为诗篇结语埋下了伏笔 “挥毫百斛泻明珠”一句,则脱胎于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诗中的 “诗成珠玉在挥毫” 杜诗表现的是早上朝见皇帝的场面,用“珠玉”比喻诗句,在夸赞对方才思中兼带有富贵气象,与诗歌题材相切合所以作者这里也用“明珠”来指称苏轼在翰林院草拟的文字,加上“百斛”形容其多而且快,尤其是一个“泻”字,把那种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刻画得极为传神,这也是化用前人诗意成功的范例从第三联起, 方转入赠茶的事情 云腴, 即指茶叶 腴是肥美的意思,茶树在高处接触云气而生长的叶子特别丰茂,所以用云腴称茶叶硙,亦作“偎”,小石磨宋人喝茶的习惯,是先将茶叶磨碎,再放到水里煮沸, 不像现代的用开水泡茶这两句说:从我老家江南摘下上好的茶叶,放到 茶磨里精心研磨,细洁的叶片连雪花也比不上它把茶叶形容得这样美, 是为了显示他送茶的一番诚意,其中含有真挚的友情。

      但这还并不是该篇 主旨所在,它只是诗中衬笔,是为了引出下文对朋友的规劝结末一联才点出了题意作者语重心长地对朋友说:喝了我家乡的茶 以后,也许会让您唤起黄州时的旧梦,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浮游于太湖之 上了五湖,太湖的别名最后一句用了春秋时的典故相传范蠡辅佐越 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 “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苏轼贬谪在黄州时,由于政治上失意,也曾萌生过“小 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的退隐思想可是此时他应召还朝, 荣膺重任,正处在春风得意之际,并深深卷入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作 者一方面为友人命运的转变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着送茶 的机会,委婉地劝告对方,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在风云变幻的官场 里,不如及早效法范蠡,来个功成身退末了这一笔,披露了赠茶的根本 用意,在诗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番用意又并非一本正经地说出来, 只是从旧事的勾唤中轻轻点出,不仅可以避免教训的口吻,也显得情味悠 长,发人深思 整首诗词意畅达,不堆砌典故,不生造奇词拗句,在黄 庭坚诗作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但全诗由高雅的玉堂兴起,引出题赠对 象,再进入送茶之事,而最终点明题意,这种千回百转、一波三折的构思 方式,仍体现了黄庭坚诗的基本风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