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和组织机构代码的区别.docx
9页会计实操文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纳税人识别号和组织机构代码的区别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是怎样构成的?从唯一、统一、共享、便民和低成本转换等角度综合考虑,统一代码设计为18位,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机构类别代码、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校验码五个部分组成为便于行业管理和社会识别,统一代码的第一、二、三部分体现了登记管理部门、机构类别和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 兼容了之前各登记管理部门行之有效的有含义代码功能为保证唯一性和稳定性,第四部分设计为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充分体现了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建立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要求为防止出现错误,第五部分设计为校验码第一部分(第1位):登记管理部门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例如,机构编制、民政、工商三个登记管理部门分别使用 1、5、9表示,其他登记管理部门可使用相应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第二部分(第2位):机构类别代码,使用阿拉伯 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登记管理部门根据管理职能,确定在本部门登记的机构类别编码例如,机构编制部门可用1表示机关单位,2表 示事业单位,3表示由中央编办直接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民政部门可用1表示社会团体,2表示民办非企业单位,3表示基金会;工 商部门可用1表示企业,2表示个体工商户,3表示农民专业合作社。
第三部分(第3—8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使 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国家用100000,北京用110000,注册登记时由系统自动生成,体现法人和其他组织注册登记及其登记管理机 关所在地,既满足登记管理部门按地区管理需求,也便于社会对注册登记主体所在区域进行识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 码》〔GB/T 2260—2007〕)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第五部分(第18位):校验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 表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构成代码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代码xxxxxxxxxxxxxxxxxx说明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9位校验码1位 Q1:三个代码的由来1、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统一代码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2、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识别号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被赋予全国唯一的纳税识别代码,该代码是税务机关办理业务,以及进行数据信息内外部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在办理相应登记时确定。
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为理顺代码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即把以前的组织机构代码、工商注册号、事业单位证书号、社会组织登记证号、机构信用代码、纳税人识别号全部整合简单来说,之前各种证和码,在2015年国家集中整合,形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Q2:标准编码规则按时间顺序如下:1:1997发布GB 11714-1997 组织机构代码国家标准,替换1995年标准,其中明确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码规则:组织机构代码由八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本体代码和一位数字(或大写拉丁字母)校验码组成,一共9位注意:前8位是“本体代码” 2:2013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税总发[2013]41号 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明确纳税人识别号的编码规则: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的纳税人,其纳税人识别号共15位,由纳税人登记所在地“6位行政区划码” “9位组织机构代码”组成注意:其中包含9位组织机构代码3:2015年发布GB 32100-2015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明确18位编码规范:第四部分(第9—17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使用阿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
参照《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 11714—1997〕)注意:整合原15位纳税人识别号,同时包括9位组织机构编码 Q3:统一社会信息代码中是否行业分类信息?不包含!各个阶段的规则,都没有任何关于行业分类的说明各编码规则中对每一位代码都有明确说明,目前只有组织机构规则的“8位本体代码”没有找到直接规范,抱着可能跟“行业分类”相关想法,翻了N多资料1、全段引用XX地方政府网站的解释说明:根据国家标准对代码种类的划分,代码按其功能分为有含义码和无含义码无含义码是对编码对象只起标识作用,而无其他附加含义的代码,如组织机构代码,是由8位数字本体码和1位数字校验码组成,代码长度短、包容量大,尤其适合于计算机管理和应用从组织机构代码中看不出相应组织机构的类别及所在地等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之所以采用无含义码,是因为现实中会出现如事业机构转为企业机构、内资转外资、行政区划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而相应组织机构的类型、法人代表姓名、经济类型、地址等近20种基本信息在代码数据库中一查便知采用无含义码可以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统一性和终身不变性其实想想现行的业务顶层设计,都是如此因为用户行业分类的可变性,在系统设计中,都是做为可变属性来维护,随着用户档案变更而变化(如营销系统),不会放在唯一标识码当中。
再附一段工标网的解释:组织机构代码之所以采用无含义码,是因为被标识的组织机构在其存在的过程中许多基本属性经常发生变化(如机构名称、机构类型、经营或业务范围、经济类型、机构地址等),若采用有含义码,不但码位多,且无法保持代码的不变和唯一采用无含义码只对机构实行一一对应的标识,方可保证组织机构代码的唯一性和终身不变性被标识机构其他属性(如经济行业等)则采用有含义的分类码在数据库中加以标识(主要供分类、统计用)最后用我们单位的识别码对照了一下,和行业完全没有关系:公司示例税号:行业分类编码规则:即:行业分类以单字母开头,对比上面两个单位税号,分类标准中既没有两位字母开头的行业,也没有两个数字开头的行业附:相关规范标准:1、国发〔2015〕33号国务院关于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2、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66号 关于修订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公告 3、税总发〔2013〕41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通知4、《GB 32100-2015 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编码规则》5、《SW 5-2013 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6、《GB 11714-1997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7、《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