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翻译及赏析.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01698223
  • 上传时间:2022-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4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翻译及赏析第一篇: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 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出自] 北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解释: 次……韵:依次用所和诗的韵作诗,也称为步韵 欧公:欧阳修,号醉翁西湖韵:指欧阳修守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写下的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如下:“西湖南北烟波阔,风里丝簧声韵咽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杯深不觉琉璃滑,贪看六幺花十八明朝车马各西东,惆怅画桥风与月 “霜余”句:意谓降霜之后淮河的水位渐渐低了霜余,指降霜之后的季节 清颍:清澈的颍河水 四十三年:指写此词距欧阳修写《木兰花令》已有四十三年 电抹:形容时间快得像闪电一抹而逝 “草头”句:谓草头的露珠如珍珠一样滑动 “三五”与“二八”:指农历十五日与十六日这两天月亮开始由盈转缺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

      译文: 霜降之后,淮水失去了盛水季节那种宽阔的气势,河面变窄,只听见水声潺潺,那是颖河在幽咽悲切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草上的露珠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到了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当年识得醉翁的人,如今除了我,只有这西湖波底的月亮而已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五十六岁时为怀念恩师欧阳修而作 全词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绪凄婉,抒发了由悲秋而怀人伤逝的深沉思绪,读来令人一咏三叹,感慨不已 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于当年八月下旬到达颍州,时已深秋,故称“霜余”深秋是枯木季节,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节那种宏阔的气势,这是写实第二句“空听潺潺清颖咽”的“清颖”写的也是实情咽”字写出了水浅声低的情景水涨水落,水流有声,这本是自然现象,但词人却说水声潺潺是颍河幽咽悲切,这是由于他当时沉浸怀念恩师欧阳修的思绪中此句移情于景,使颍河人格化了 接下来一句“佳人犹唱醉翁词,”“醉翁词”是指阳修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知颍州到晚年退休居颖时所作词如组词《采桑子》等,当时以其疏隽雅丽的独特风格盛传于世。

      而数十年之后,歌女们仍传唱,足见“颍人思公”这不光是思其文采风流,更重要的是思其为政“宽简而不扰民”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贬到滁州、扬州、颍州等地,但他能兴利除弊,务农节用,曾奏免黄河夫役万人,用以疏浚颍州境内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与长淮通”,西湖遂“擅东颍之佳名”因此人民至今仍怀念他,传唱他的词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说明苏轼推算,他这次来颍州,上距欧公知颍州已四十三年了,岁月流逝,真如电光一闪而过,因此下一句说“四十三年如电抹” 词的下片写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过片言人生如“草头秋露”,明澈圆润,流转似珠,却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最后两句“与余同是识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结合自己与欧阳修的交情,以及欧阳修与颍州西湖的渊源,抒发对思师的缅怀之情,写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欧公守颍以后四十三年,不特欧公早逝,即使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亦已无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写自己“识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师生之谊、政见之相投、诗酒之欢会,尤其是对欧公政事道德文章之钦服种种情事。

      而西湖明月之“识翁”,则是由于欧公居颍时常夜游西湖,波底明月对他特别熟悉 这首词,委婉深沉,清丽凄恻,情深意长,空灵飘逸,语出凄婉,幽深的秋景与心境浑然一体结尾写波底之月,以景结情,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全词一派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因景而生怀人之情,悲叹人生无常,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它象一支充溢淡淡忧伤的的泄曲,袅袅地流进了读者的心田 第二篇:《减字木兰花春怨》原文翻译及赏析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这句描绘了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剔尽”这一动作(细节)描写作结,表现了时间之晚,愁绪之深,悲情更浓 出自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解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独酬:即应和诗词依别人题材、格律而另出新作 轻:一作“春轻” 著摸:捉弄,撩惹 仍:重复,频繁 剔:挑,把灯芯挑了又挑 寒:一作“孤”。

      译文: 我独自行走独自生活,独自吟唱独自饮酒还独自一人睡觉长时间站在那儿暗自神伤,无奈何轻寒已经落到身上 泪水把粉妆冲洗得几乎干净,如此的伤心之情有谁看见哀愁和疾病交加反复袭来,剪尽寒灯难以入睡,思念之梦都做不成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宋代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赏析: 朱淑真是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才女,但她的婚姻很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相传她出身富贵之家,至于她的丈夫是什么样的人,其说不一有的说她“嫁为市井民家妻”,有的说她的丈夫曾应礼部试,后又官江南,但朱与他感情不合不管何种说法可信,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她所嫁非偶,婚后很不幸福就所反映的内容看,这首词与她婚姻上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两句,连用五个“独”字,充分表现出她的孤独与寂寞,似乎“独”字贯穿在她的一切活动中伫立伤神”等两句,紧承上句,不仅写她孤独,而且描绘出她的伤心失神。

      特别是“无奈轻寒着摸人”一句,写出了女词人对季节的敏感轻寒”二字,正扣题目“春怨”二字的“春”字,全词无一语及春,惟从“轻寒”二字,透露出春天的信息着摸”一词,宋人诗词中屡见,有撩拨、沾惹之意如孔平仲《怀蓬莱阁》诗:“深林鸟语流连客,野径花香着莫人杨万里《和王司法雨中惠诗》诗:“无那春愁着莫人,风颠雨急更黄昏”着摸”即“着莫”,朱淑真词与杨万里诗用法完全相同轻寒为什么撩惹春愁,失去爱情幸福的女词人深有体会;寡居的李清照感到“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声声慢》)对自己的婚姻深感不满的朱淑真在“伫立伤神”之际,不禁发出“无奈轻寒着摸人”的吟咏,足见两位女词人在“轻寒”季节,有着共同的伤心之处 下片进一步抒写女词人愁怨此情谁见”四字,承上启下,一语双兼,“此情”,既指上片的孤独伤情,又兼指下文的“泪洗残妆无一半”写出了女词人以泪洗面的愁苦结穴处的两句,描绘自己因愁而病,因病添愁,愁病相因,以至夜不成眠的痛苦 这首词语言自然婉转,通俗流丽,篇幅虽短,波澜颇多上片以五个“独”字,写出了女词人因内心孤闷难遣而导致的焦灼无宁、百无一可的情状,全是动态的描写伫立伤神”两句,转向写静态的感觉,但意脉是相承的。

      下片用特写镜头摄取了两幅生动而逼真的图画:一幅是泪流满面的少妇,眼泪洗去了脸上大半的脂粉;另一幅是她面对寒夜孤灯,耿耿不寐 “剔尽寒灯”的落脚点不在“剔”字(剪剔灯心的动作),而在“尽”字尽”字是体现时间的所谓“梦又不成灯又烬”(欧阳修《玉楼春》),显然是彻夜无眠对于孤凄愁病的闺中人,只写这一泪、这一夜的悲苦,其他日子里也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又何况是“此情谁见”,无人见,无人知,无人慰藉,无可解脱!自写苦情,情长词短,其体会之深,含蕴之厚,有非男性作家拟闺情之词所能及者 第三篇:《减字木兰花春月》原文及翻译 朝代:宋代 :苏轼 原文: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译文 春日庭院,皓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执着地照着离别之人,引两地伤情 解释 ⑴香醪:美酒佳酿 ⑵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元祐七年(1092),苏轼知守颍州时。

      一年春夜,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色胜于秋月色;秋月令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何不邀几个朋友来,饮此花下听了夫人的话,苏轼十分高兴地说:“我不知道夫人原来是位诗人,方才你讲的这番话,真是诗的语言哪!”于是,便邀来几位朋友,在梅花树下饮酒赏月,并取王夫人的语意,填写了这首《减字木兰花》 第四篇: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次北固山下》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为唐朝文学家王湾其古诗全文如下: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前言】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这首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解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悬:挂 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入:到 乡书:家信 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风正;风顺 【翻译】 行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给家乡捎的书信怎样才能转达呢?北归的大雁啊,烦劳你替我捎回家乡洛阳吧 【赏析】 该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朝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2 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2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5 解决问题(2)(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2 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3 逐层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金木水火土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第6单元).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与整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四年级教学设计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3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3 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教学设计.1 观察物体(1)(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x 2025年秋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集体备课教案设计.doc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年秋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卷(附答案).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5 解决问题(一)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3 乘加、乘减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22025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2.6 解决问题(二) 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