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二首教学课件冀教版.ppt
19页21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古诗二首题西林壁题西林壁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鹳雀楼在山西省永济市,建于北周时期,因鹳雀经常栖息其上而得名,元朝初年毁于战火,重建于1997年鹳雀楼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景色壮美,历代文人墨客留诗者众多,其中以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登鹳雀楼》最为著名 整个鹳雀楼景区以鹳雀楼独特的人文底蕴和厚重的黄河文化为根基,以地域历史文化为特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主题,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磅礴气势为主旋律,形成了晋南地区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初读要求:初读要求: ((1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 2)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自由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奏,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诗人欲登高望远,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白日依山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 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跟随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再读诗歌要求:再读诗歌要求: ((1 1)再读诗歌,在文中勾画出表示动作的)再读诗歌,在文中勾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表示颜色的词、表示数量的词。
词、表示颜色的词、表示数量的词 ((2 2)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景物画)根据诗意展开想象,把想象的景物画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下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3 3)小组讨论、思考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小组讨论、思考这首诗蕴含的哲理 ((3)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 )1)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依、尽、入、流、目、上依、尽、入、流、目、上白、黄白、黄千里千里 一层一层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古诗的方法: 1.1.读出诗的节奏韵律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2.根据诗的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根据诗的字面意思想象诗的意境 3.3.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古诗所蕴涵的哲理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古诗所蕴涵的哲理 4.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写一写“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返回 庐山:庐山: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庐山区境内,滨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庐山山体呈椭圆形,长约体呈椭圆形,长约2525千米,宽约千米,宽约1010千米,绵延的千米,绵延的9090余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游客所向往,是国内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苏轼(苏轼(1037--11011037--1101),字子瞻,),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响很深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称““三苏三苏””擅长行书、楷书擅长行书、楷书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道理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学习任务: ((1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读出)初读古诗,认识生字,读出诗的韵律小组内互评诗的韵律小组内互评 ((2 2)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作者)理解古诗的大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的思想感情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勾画出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宋)苏轼横看横看/ /成岭成岭/ /侧成峰,远近侧成峰,远近/ /高低高低/ /各不同不识不识/ /庐山庐山/ /真面目,只缘真面目,只缘/ /身在身在/ /此山中解释: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方向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题西林壁 (宋)苏轼(宋)苏轼横看横看/ /成岭成岭/ /侧成峰,远近侧成峰,远近/ /高低高低/ /各不同不识不识/ /庐山庐山/ /真面目,只缘真面目,只缘/ /身在身在/ /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1.1.背诵并默写背诵并默写《《登鹳雀楼登鹳雀楼》》、、《《题题西林壁西林壁》》 2.2.很多古诗都蕴涵着哲理,查找几很多古诗都蕴涵着哲理,查找几首这样的古诗,先积累在首这样的古诗,先积累在《《采蜜集采蜜集》》中,中,然后背诵然后背诵 3.3.在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很在历史上关于苏东坡的故事有很多,课下也可以读一读多,课下也可以读一读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