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古代美洲工艺美术.ppt
258页古代美洲工艺美术,第一节 概 述,“美洲”名称16世纪初出现 美洲,北美洲——加拿大、美国 拉丁美洲——从墨西哥到美洲最南端,,印第安人(Indians) 15世纪末叶以前的美洲居民 属蒙古利亚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 三大文明中心,玛雅人 阿兹特克人 印加人,,印第安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农业:培植玉米、落花生、马铃薯、向日葵、龙舌兰、烟草 等40多种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 医学:发现并使用金鸡纳、毛地黄、藿香、蕃木鳖等药物 手工业:金、银、铜冶铸,纺织、制陶 天文、历法、建筑,玛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 印第安各族中最高的文化 “新大陆的希腊人” 地域,墨西哥东南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西部,,社会发展 公元前10世纪初——原始农业 公元2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 文化成就 文字、神话、诗歌、天文历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成就: “彩绘陶” 发展时间:公元4世纪至公元9世纪——玛雅文化全盛期 表面磨制光亮的桔红和桔黄色陶器,受壁画艺术影响 特 点,线条娴熟流畅 釉色丰富多彩 烧制工艺出色 陶塑以写实为特征,,阿兹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 地理位置:今墨西哥 创造者:印第安人 公元1世纪,特奥蒂瓦坎文化(Teotihuacan Culture) 12世纪,托尔特克文化(Toltec Culture)衰落 15世纪到16世纪初,阿兹特克部落处于强盛时期,文化成就 灌溉农业 、集市贸易、象形文字、建筑、历法、医药 生产工具:石器、木器 工艺成就,陶工艺 金属工艺 纺织、刺绣、羽毛镶嵌 石刻工艺,,印加文明(Inca Civilization) 地理位置:以今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Andes)山区 居民:克丘亚人、莫其卡人和艾马拉人,查文文化(Chavin Culture) 起源于公元前1200年,“中央安第斯文化之母” 工艺成就,陶工艺 建筑 石刻 金属工艺,,公元8世纪~公元9世纪 莫其卡文化(Mochica Culture)兴盛 13世纪 蒂亚瓦纳科文化(Tiahuanaco Culture)繁荣 13世纪 以库斯科为中心的印加文化开始兴起,印加人——“新大陆的罗马人” 文化成就: 大兴水利、开拓公路、砌石建城、发展农业 文字、天文、历法、医药、交通 工艺成就,陶工艺——双耳小口突底坛 金属工艺——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工艺品 染织工艺——布匹织造,,第二节 陶 工 艺,出现:公元前2000年之后,墨西哥高原 发展时期,前古典期——形成期,公元前2000~公元300年 古典期——公元300年~公元900年 后古典期——公元900年~公元1520年,,一、中美洲地区的陶工艺 1. 前古典期——奥尔梅克文化的陶工艺 年代:公元前10世纪初至公元前300年 分布 主要遗址:特雷斯萨波特斯、拉本塔,墨西哥韦拉克鲁斯(Veracruz)州 墨西哥塔巴斯科(Tabasco)州,,揭开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的序幕 主要创造:台庙建筑、象形文字、数学和历法记号 陶工艺,陶制动物 神灵的形象 “虎人”(半人半虎)神像 以美洲虎为题材的雕塑,,2. 古典期 萨波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重要遗址:蒙特阿尔万遗址 位于墨西哥南部城市瓦哈卡(Oaxaca)郊外 发展,公元前500年兴建 公元100年后趋于繁荣 10世纪后成为米斯特克文化中心 15世纪后衰落,,陶工艺成就 以陶塑人像著称——“霍奇比利”(司舞、乐、戏曲之神) 手制人像形陶器——壶、钵、骨灰瓮等,特奥蒂瓦坎文化的陶工艺 位置:墨西哥城东北48公里的特奥蒂瓦坎文化典型遗址 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古典期的著名中心之一 发展,公元前100年城市出现 5世纪时达到鼎盛时期 8世纪下半叶被焚毁,,文化遗存,“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 陶器工场、旅店、商场 表现手法极富特征的壁画,,,特奥蒂瓦坎城的羽蛇金字塔,陶工艺成就 手制陶器,胎壁较薄,胎质呈黄色或橙黄色 器型 装饰:器身施挂朱色或施以彩绘纹饰,花瓶状细口陶壶 圆柱体三足罐 模制人像陶偶,,塔欣城址的陶工艺 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古典型著名中心之一 曾接受奥尔梅克文化影响 居民:华斯提克人、托托纳卡人 位置: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首府哈拉帕西北110公里 年代:公元3世纪~公元10世纪,托托纳卡文化的陶工艺 以陶塑工艺著称——“笑面人像” 雕花陶瓶,3. 后古典期 托尔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创造者:托尔特克人 时间:公元5世纪~公元10世纪是全盛期 文化中心:墨西哥城北80公里的图拉城,文化成就 建筑、文字、历法 对中美洲地区文化继往开来的作用 托尔特克文化,奥尔梅克文化 玛雅文化 特奥蒂瓦坎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陶工艺成就 器型:以碗为主 装饰,施挂铅釉 几何形装饰图案(后期),,阿兹特克文化的陶工艺 创造者:阿兹特克人 发展: 公元12世纪灭托尔特克人之后进入墨西哥中部 1620年为西班牙人所灭,陶工艺成就 陶器为橙黄质地,绘黑色纹样 器表光滑润泽,造型饱满大方 纹饰强烈奔放,具有浓郁的装饰性,4. 玛雅文化的陶工艺 前古典期(约公元前2500年~公元250年) 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 危地马拉东北部的蒂卡尔遗址 后古典期(约公元900年~公元1520年) 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部的奇钦·伊查遗址,代表器物 彩绘陶器 “玛雅艺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彩绘柱型壶,二、南美洲地区的陶工艺 分布:南美洲西部和西北部 中心:在安第斯山脉中部今秘鲁、玻利维亚一带 主要文化,查文文化 纳斯卡文化(Nazca Culture) 印加文化,,历史 公元前8500年~公元前5500年:开始栽培豆类植物 沿海地区出现村落 公元前1800年:产生陶器 公元前200年:出现国家 15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印加帝国统治时期 16世纪中叶:被西班牙殖民者所灭,1. 查文文化的陶工艺 南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形成期的重要文化 年代:公元前900年~公元前200年 分布:秘鲁北部和中部 宗教建筑、石刻、陶器、编织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陶工艺成就 胎色红、棕、黑,质地坚硬 典型器物:马镫壶、敞口碗 装饰:神话图案(半神半兽动物图案) 影响秘鲁南部的帕拉卡斯文化的陶器,2. 莫奇卡文化的陶工艺 属古典期文化 年代:公元前200年~公元700年 分布:秘鲁北部沿海地区 中心地区:莫奇卡(Mochica)、奇卡马两河谷,陶工艺成就 器型:以马镫壶为主,还有漏斗形的钵和浅碗 器型塑成精巧的塑像,以人像为最多 装饰:内容丰富,多为人物形象 特征:写实风格,现实题材,3. 纳斯卡文化的陶工艺 发源于纳斯卡河谷 分布:秘鲁南部沿海地区 年代:公元前200年~公元600年,与莫奇卡文化处于同一时期,陶工艺成就 代表器物:彩陶 制作方法:泥条盘筑 器型:双口提梁壶、敞口碗 陶胎:砖红色或褐色 装饰:彩绘颜色有红、黑、白、灰、橘红等10多种,纹样有 鸟、兽、虫、草木等,宗教性的神怪如猫神像,艺术风格发展 第一阶段:以一些类似猫科动物形象的神作为题材 第二~第四阶段,器型:敞口钵、桥形双口壶 装饰:以植物或鱼、鸟类动物为主 表现手法:出现图案化的倾向,,第五阶段 第六、第七阶段:象形陶器,用3 ~ 8种不同颜色绘饰 后期:人头陶器 “阿塔尔卡” 样式 器型以双口壶、盘、钵为主,装饰题材:人或神的形象 装饰手法:完全图案化,铺满器壁,,,4. 蒂亚瓦纳科文化的陶工艺 年代:公元5世纪~8世纪 分布:玻利维亚、秘鲁北部和沿海、厄瓜多尔南部、智利 北部和阿根廷西北部 典型遗址:蒂亚瓦纳科(Tiahuanaco) 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以西60公里处,代表器物:色调明亮的彩陶 装饰题材:神话人物、动物纹样、几何纹样 装饰手法:彩绘,以2色和3色为主 器型:敞口直筒杯、水壶 特征:考虑实用功能,有较强的民间色彩,奇穆文化(Chimu Culture) 与蒂亚瓦纳科文化同一时期 陶器类型:磨光黑陶 器型:马镫壶、双腹壶、单把手带流壶等,5. 印加文化的陶工艺 继承莫奇卡文化的传统,又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器型,双耳小口尖底瓶 敞口直筒杯 单柄浅碟 单柄小口壶,,装饰 特征,纹样: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几何纹更为常见 装饰色彩精美,造型精致简括 装饰明快,风格幽雅 注重实用功能 制作工艺精湛,,,人面像三足陶杯 公元250年~900年 古典期 中美洲 特奥蒂瓦坎,彩绘三足陶器,彩绘杯形大钵,镫形陶壶,镫形陶壶,镫形陶壶 南美洲,镫形陶壶 南美洲,镫形陶壶 南美洲,镫形陶壶 南美洲,镫形陶壶 南美洲,镫形陶壶 南美洲,战士头像形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陶壶 南美洲,提梁陶壶 南美洲,提梁陶壶 南美洲,果实形陶壶,彩绘双口提梁陶壶,黑纹陶壶,尖底陶瓶,鸟纹盘 公元前1800年~公元250年 前古典期 饮食器 中美洲,凤鸟纹彩陶杯 公元700年~公元900年 饮食器 中美洲,水禽纹彩陶盆 公元700年~公元900年 饮食器 中美洲 墨西哥地区,武士像彩杯 公元700年~公元900年 古典期晚期 饮食器 墨西哥,狩猎纹彩陶盘 公元700年~公元900年 古典期晚期 饮食器,火鸡像陶锅 公元 900年~公元1250年 后古典早期,人形陶器,美洲虎瓮 陶 公元250年~公元900年 古典期 礼仪用品 中美洲,美洲虎武士像锅 陶 公元900年~公元1250年 后古典期早期 托尔特克时期,彩绘人像锅 陶 1250年~1450年 后古典期中期,墨西哥北部文明,陶器 南美洲,双头鸟形靠背 陶 公元250年 ~公元900年 随葬品,中美洲,盛装玛雅贵族像 陶 公元700年~ 公元900年 古典期晚期 随葬品,中美洲,玉米神像香炉 陶 公元1450年~公元1521年 后古典期晚期 礼仪用品,中美洲,球员粘土塑像 出自杰纳岛 腰部围有皮的衬垫 墨西哥,拥抱的夫妇 粘土塑像 墨西哥,玛雅首领像 粘土塑像 缠腰布上有穗子 披着羽毛披肩 墨西哥,长胡子的玛雅人 粘土塑像 墨西哥,坐在祭坛上 身着庆典盛装 手持香袋,第三节 金属工艺,发展 2000多年前,安第斯山区即有炼金术 公元后,各种神庙建筑中都附有金制神像和祭器 公元2世纪~3世纪,金属工艺品种类增加,技艺精美,一、卡利马(Calima)型 时间:公元2世纪~10世纪 品种:饰物和佩饰品 造型:富于变化 纹饰:较为抽象 技法:锻金、雕金,面具 首饰 胸饰 仪式用品,,二、穆伊斯卡(Muisca)型 时间:公元7世纪~16世纪 创造者:在哥伦比亚中部高原居住的穆伊斯卡族 主要品种:宗教礼仪用品 材料:多为金和铜的合金 制作技术:失蜡法,器物特征 造型奇特、装饰新颖,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常见品种,奉纳用品(夸张、变形的人物和动物形象) 盘 发夹、鼻饰 垂饰和佩饰品,,三、纳里诺(Narino)型 时间:公元世纪7~12世纪 分布:哥伦比亚最南端的纳里诺高原地带 创造者:的卡普里族、比阿塔尔族 艺术风格:纤细小巧、造型复杂、装饰独特 品种:以饰品为主,宗教性的奉纳品较少 代表:带有浮雕纹饰的圆形耳饰,四、琼巴亚(Quimbaya)型 时间:公元3世纪~16世纪 黄金制品造型多样、装饰丰富、品种各异 常见式样:钩针、鼻饰、动物形垂饰、胸佩、各式容器 特点:古朴浑厚、含蓄典雅 制作手法:失蜡法铸金工艺,五、圣·阿古斯丁(San Agustin)型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