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999918
  • 上传时间:2017-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生国学精典诵读》四年级下册《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2、杜牧古诗《过华清宫绝句》[教材分析]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2. 《过华清宫绝句》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设计思路]经典文章的学习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名句或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活动目标]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重点难点]1、 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 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活动过程]一、 复习导入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1)指名学生诵读2)全班诵读2、谈话导入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二、学习《论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1、师范读2、生自读,读通、读顺3、师讲解大意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7、引导悟理师:读了这则《论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8、练习诵读三、学习《过华清宫》1、导入(1)齐诵《泊秦淮》(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3)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牧的诗?2、出示古诗,听录音3、介绍【写作背景】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过华清宫》七绝,这是其中的一首4.小组学习(1) 读通全诗(2)师出示诗意,生对照理解诗意【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渡县骊山北麓,唐玄宗造。

      《长安志》载“骊山上下,益治汤进(即温泉),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②绣成堆:骊山左右有东西绣岭,因当时林木花卉繁盛类锦绣,故名③千门:汉武帝起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后因称宫殿重门为千门④一骑红尘:《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志京师5.大组交流(1)指名朗读(2)理解诗意:  经过华清宫来到长宫,回首向锦乡堆城般的骊山望去,只见山顶华清宫那紧闭的大门,一扇一扇缓缓地打开;山脚下,风尘仆仆的骑手拼命鞭打着跨下飞驰的骏马,身后扬起了一溜浓密的尘烟;华清宫中的杨贵妃高兴地笑了唉!没有人知道,这是皇上派人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了她爱吃的新鲜荔枝5、学生自读6、教师指导诵读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

      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7、小结: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7、诵读诗歌1)自读感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节奏美,音韵美,都能给我们美的熏陶优美的诗歌,需要优美的朗读,今天,我们就开展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读竞赛,看谁字音读得准,节奏读得好,感情读得美2)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学生进行个人朗读练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

      朗读,互评 (4).组织朗读比赛 小组推荐的选手上台朗读 每一组推选一个代表作为评委 (5)师生评价,评选最佳选手四、作业(1)诵读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内容及《过华清宫绝句》其一2)积累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其他三首,自已诵读3)积累学过的《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诵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