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中古文学习方法的策略探讨.docx
6页初中语文中古文学习方法的策略探讨 赵玉怀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要求学生在各个学科都能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在文化交融荟萃的今天,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断被人们认可推崇和传扬,包括古文,古诗词以及其他的古文化等等,中华文化传承五千年,离不开古人所传承下来的智慧,这些精华为当代提供了经验和思考,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更要穷尽各种办法为学生打好基础,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有利于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关键词:古文学习 背景介绍 重复朗读 理解记忆 及时复习由于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意义方面有很多显著的不同,古汉语中一个字可能代表着一个在现代汉语中极为复杂的意思,而学生不熟悉不理解其中深意,导致了理解方面出现困难,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古文也有独特的好处,古文和古代诗歌都十分注重平仄押韵,因此在朗读和记忆方面相较现代文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学习古文有助于学生增长历史知识,善于思考的学生还能从这些古文中了解盛世的繁荣以及改朝换代的时代原因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文学习的各种策略,希望能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一、背景介绍,了解古文创作原因不管是小说还是议论文的创作,都有其一定的原因和时代背景,古文也不例外了解一篇文章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和学习这篇文章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前因才能清楚知道文中的每一字每一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才能清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表达什么有些古文是作者在被贬途中所写,希望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但依旧豁达开朗的心情;有些文章是作者身处动荡不安的乱世中,见到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心有所感真情流露,表达了对腐败统治的痛恨与不满没有一件事是平白无故发生的,文章的诞生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篇古文之前,一定要先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时代,或者作者经历了什么重大变故,在了解了文章背景之后,学生才能对文章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有助于了解其内涵和精髓例如,在教授《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时,文章开头叙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看起来只是范仲淹为好友重修岳阳楼而写,然而这样简单的介绍却不能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无法解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因此要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至邓州之时,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遭受迫害被贬之后,仍然心忧国事,借此为同时被贬的好友写序之际,表达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不但对于滕子京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安慰,对于作者来说也是抒发自己虽身在江湖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原因,学生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天下情怀,才能真正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内涵二、重复朗读,利用古文节奏优势古代文言文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讲求平仄押韵,这是现代文章所不再要求和强调的,古文也因此具备了现代文章所没有的优势,就是独特的节奏感,在古代诗歌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小背诵的诗歌都是朗朗上口记忆犹新的,这在有些古文中也有体现教师可以利用古文的节奏优势,引导学生重复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学生掌握好这一技巧,便不会觉得学习古文枯燥无味,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更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教授《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进行重复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这篇文章中的节奏优势,读起来朗朗上口,背诵起来也十分容易《陋室铭》堪称经典,它节奏明快,对仗工整,语言错落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以音乐的美感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都是上下联系,对仗工整的短句,不仅有益于理解,背诵起来也十分简单类似这样有节奏优势的古文还有很多,教师要把握好这一优势,引导学生重复朗读,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三、理解记忆,抓住古文中心思想在阅读任何一篇文章时,都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是囫囵吞枣泛泛而读,学习古文也是如此,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笔下必定要表达自己心中的思想情感,而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
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核,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自己的领悟与思考,能够从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思想,给予自己一定的启发,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古文时,也要将学习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重点来讲授,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中心思想,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思想优良的新时代学生例如,在教授《爱莲说》这篇文章时,在中学语文学习中这篇文章一直都是必学科目,从题目简单的来看,只是作者表达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然而作者真正想通过莲花表达的确是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肯定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描写了莲花出于污泥花朵却高洁不染,隐喻作者本身的高尚品格,也寄托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淡泊明志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作者描写莲花的状态,看到这篇文章所寄托的中心思想,学生也要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然”的高洁品格四、及时复习,加深古文长久记忆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教导学生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的确及时复习对于各个学科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学习古文也是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查漏补缺,重难点的字词和语法要一遍一遍回忆才能深刻理解,合理应用。
很多学生不能够做到及时,在这时教师就要起到督促作用,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强调学生的复习过程,加深重复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核,也有益于学生对文章的记忆程度例如,在教授《马说》这篇文章时,这是一篇议论文,文中有很多说明性的语言,比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其中“粟”是一个非常容易写错的字,这时及时复习对于学生来说加深这个字的印象,写错的几率也会降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学生在默写时就有可能丢掉某一个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一排比句,学生有很大可能會记忆混淆,不能正确记忆因此在古文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复习,才能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最大可能掌握所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应用于其它学科总而言之,古文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小觑,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放松这一部分的学习,教师要运用合理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文章思想内核,督促学生及时复习,重温重难点知识,才能更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不断地汲取文化养分,助力自己更好的拓展视野,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1]张宝荣.初中古文高效课堂教学对策分析[J].学周刊,2015 (18).[2]董潇霄.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古文的教学现状[J],才智,2012 (36).[3]马城洲.探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 (05).魅力中国2015年16期魅力中国的其它文章培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策略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研究也浅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律师的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