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docx
21页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 二、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读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几方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 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⒈ 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生可能回答: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并读出相关语句师随机板书 ⒉ 指导朗读: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⒊ 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⒋ 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⒌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 板书设计 3、颤抖的羽毛 美好愿望 攀比 捉鸡拔翎 后悔 捞鸡上岸 愧疚 真诚弥补 原谅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实物投影 2.课件或挂图 3.搜集资料,多方面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蒲公英 小伞兵 怀抱 吓坏 摇晃 舒服 救人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的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1)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朗读指导: “小伞兵吓坏了,他当时会怎么说话?”进入角色读一读。
吓得“大叫”该怎么叫?再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2)第3、4自然段,了解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①提问:“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们干什么去了?” ②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③引导想象:“小伞兵看见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二)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1.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2.口头组词 3.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学习会写字 1.巩固认读 2.指导学生写字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环节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四)在听写本上听写6个会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题 学习背诵 课型 练习体会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一般的背诵方法,并明确背诵的价值及重要性,能在阅读活动中不断积累。
课前准备 准备背诵古诗,想想背诵方法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激趣 导入训练 1.组织古诗背诵活动 2.交流背诵的好处 3.引入新课:列夫托尔斯泰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马克思喜欢背诵诗歌,他从小时候起,坚持用一种自己不太熟悉的外语去背诵诗歌,日久天长,他的记忆力越来越强我们在阅读中积极学会背诵,那你就会越来越聪明今天就教你背诵的方法 1.学生背诵古诗 2.小组全班交流背诵好处 积累知识、锻炼记忆、 积蓄词汇、丰富语言 提高阅读和能力 尝试练习 学习方法 1.出示精美片断《雪儿》第四、五自然段,请学生用各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并记时 2.汇报背诵情况 3.方法:明确背诵要领 ①深刻理解是背诵的基本条件 ②边读边背,可采用默读也可以用朗读的方法 ③抓关键词,给背诵以提示 ④列出提纲,便于背诵 1.学生记时背诵 ⒉交流背诵方法: (1)多读记忆 (2)理解记忆 (3)分句记忆 实践训练 巩固方法 1、出示训练片断: 少年王勃第二、三自然段要求选择方法在10分钟内背诵 2、进行小组背诵,选出代表参加全班比赛。
3、交流运用的过程,评选背诵能手 1、学生选择方法自读自背 2、小组比赛,选出代表 3、交流运用方法: ①深刻理解:凝望秋景、写成名文 ②抓关键词:站、望、天、水、鸭、霞 ③列出提纲:胸有成竹说、笔走如飞写、拍案叫绝夸 布置作业 延伸课外 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式,每天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文字,不少于100字 每天背诵100字短文,并作好记载,准备参加者班级背诵比赛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 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 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教学课时:2 板书设计 1.海上日出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 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 二、整体感知 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 重围:层层包围 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 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 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 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 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1、整体感知放录像片) 2、复习提问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 二、交待任务 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 三、学习新课 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 2 、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 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 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 ②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 a谈理解b欣赏画面朗读体会 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 4、小结。
5、朗读第二段 6、尝试背诵 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