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创新管理讲义(何郁冰)3.ppt
60页工艺创新的特性工艺创新的特性§1)相对产品创新而言,工艺创新由于“沉淀成本”和“重置成本”而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途径依赖性途径依赖性§2)企业工艺创新过程经常涉及到产品开发部门、制造部门、工艺开发部门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因而企业内部界界面面效效率率对工艺创新成本影响较大§3)企业产品核心技术和工艺核心技术之间存在技技术术上上的的交交互作用互作用,并且这种交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存在着产业差异性§4)与产品创新相比,工艺创新更依赖于开开发发环环境境的可代表性与使用成本工艺创新的开发环境与制造环境越相似,则创新导入制造环节后的有效程度越高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经济意义重大创新与渐进创新的经济意义一些学者对渐近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和重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对组织的经济意义和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Rosnberg(1982)技术中小的改进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累计效应,从而使得这种微小改进总的作用可能超过相对大的创新§J. Z. Yin(1993)提出现值指数模型对美国石油精炼工业1900年至1960年间五个重要工艺创新的经济效果进行定量考察结果表明: 渐进性创新在经济收益上要大于根本性创新。
§Dewar & Dutton (1986); Tushman & Anderson (1986)渐近创新对企业经济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工业创新的主体:大企业VS小企业§J. A. Schumpeter的观点(见《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1947年))(1)“完全竞争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低劣的,它没有权利被树立为理想效率的典范”2)大企业“已经成为经济进步最有力的发动机,尤其已成为总产量长期扩张最有力的发动机”技术创新是内生的,将导致市场集中度的增加:产业垄断创新类型(按内容维和新度维组合)创新程度突破渐进重大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工艺创新促进创新与变革的两个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将发明转化成商业化的产(将发明转化成商业化的产品,品, 和并购与开发(和并购与开发(A&D)能力)能力)§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产生新知识,即研究与发(产生新知识,即研究与发展(展(R&D)能力能力)关键知识的回顾关键知识的回顾§技术创新概念的本质技术创新概念的本质§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技术创新的界面管理1、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技术创新强调基于要素组合的市场化行为 技技术术创创新新必必须须使使良良好好的的设设想想获获得得商商业业承承认认,,这这就就需需要要彻彻底底摆摆脱脱产产品品——展展品品——废废品品的的怪怪圈圈,,强强调调绝绝大大多多数数科科学学技技术术应应面面向向市市场场,,为为满满足足市市场场和和人人民民生生活活的的需需求求服服务务,,为为社社会会的的繁繁荣荣做贡献。
做贡献 技术创新概念的本质技术创新概念的本质2.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技术创新强调技术与市场的整合 技技术术创创新新不不能能只只考考虑虑技技术术,,必必须须将将技技术术方方面面的的知知识识与与市市场场的的需需要要结结合合起起来来不不同同类类型型的的企企业业对对这这样样的的组组合合有有不不同同,,大大部部分分企企业业应应面面向向市市场场,,而而高高新新技技术术企企业业则则更更多多地地综综合合技技术术上上的的成成就就,,以以自自己己的的独独特特专长来创造市场专长来创造市场 在在技技术术创创新新过过程程中中,,技技术术与与市市场场的的整整合合在在很很大大程程度度上上取取决决于于企企业业高高层层决决策策者者、、其其他他创创新新人人员员的的“市市场场直直觉觉“或或经经营营预预知知力力微微软软公公司司希希望望员员工工是是“具具有有商商业业头头脑脑的的技技术术天天才才”就就是是强强调调技技术术与与市市场场整整合合的具体体现的具体体现 3.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技术创新强调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部门与营销部门的有效整合 企业一般需要系统地建设好企业一般需要系统地建设好研究与发展部门研究与发展部门,,生产生产制造部门制造部门和和营销部门营销部门,并着重加强这三个关键部门的,并着重加强这三个关键部门的联结,联结,根据世界上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技根据世界上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绝大部分技术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由于在市术创新的失败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失败,而是由于在市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点。
场调查、销售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缺点因而,要搞好技术创新,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市场和因而,要搞好技术创新,必须把研究与开发、市场和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生产三方面很好地协调和组织起来这是技术创新获这是技术创新获得成功的关键得成功的关键创新须与市场相伴创新须与市场相伴——访海尔总裁张瑞敏访海尔总裁张瑞敏 记者记者: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您是如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您是如何理解技术创新的?理解技术创新的? 张瑞敏张瑞敏:海尔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创:海尔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创新海尔认为,新海尔认为,发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发明不一定是技术创新,发明者也,发明者也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不一定是创新者,只有能把发明转化为社会的经济活动,而且能发挥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活动,而且能发挥显著经济效益的发明才是技术创新过去人们往往把发明等同于技术创新科研院新过去人们往往把发明等同于技术创新科研院所作为创新的上游,而下游的企业很难受益现在所作为创新的上游,而下游的企业很难受益现在我看应该倒过来,我看应该倒过来,市场的难题才是科研开发的课题市场的难题才是科研开发的课题,,课题应当围绕市场来做。
北京中关村有一种说法我课题应当围绕市场来做北京中关村有一种说法我很赞成:很赞成:“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我说我的成果和我说我的成果和产品是一流的,但市场没人要,有什么用产品是一流的,但市场没人要,有什么用!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创造价值科技创新关键在于创造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副校长刘积仁说:科技创新并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副校长刘积仁说:科技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做世界第一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创造价值,不意味着一定要做世界第一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资源投下去时,它能产生一种竞争能力,也就是说,当我们把资源投下去时,它能产生一种竞争能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能扮演一种重要的角色,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使自己在竞争中能扮演一种重要的角色,处于一种有利的地位比如,位比如,“两弹一星两弹一星”,我们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但它,我们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但它改变了世界格局服装、玩具业也不是世界一流,但它促进改变了世界格局服装、玩具业也不是世界一流,但它促进了中国的发展,原因在于这些产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作用了中国的发展,原因在于这些产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有作用 可以认为,创新不仅是纯粹的技术创新,它体现在可以认为,创新不仅是纯粹的技术创新,它体现在对市对市场的认识、对资源的组织场的认识、对资源的组织。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整个产业的布局上要综合地来考虑,要做世界一流的东西,要个产业的布局上要综合地来考虑,要做世界一流的东西,要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合作,获得竞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更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合作,获得竞争能力技术创新概念的技术创新概念的“是是非非是是非非”??§事实上,事实上,19世纪一些最著名的发明的发明世纪一些最著名的发明的发明者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者的名字已经被人遗忘;§与发明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将发明拓展于与发明联系在一起的名字是将发明拓展于商业应用的企业家商业应用的企业家§例如,真空吸尘器最初是由例如,真空吸尘器最初是由J.Murray Spengler发明,被称为发明,被称为‘电子吸力清扫器电子吸力清扫器’在发明吸尘器后,他与镇上的皮革在发明吸尘器后,他与镇上的皮革制造商制造商W.H.Hoover 进行了接触进行了接触§W.H.Hoover不懂真空吸尘器,但是他知不懂真空吸尘器,但是他知道如何将其推向市场,如何进行销售道如何将其推向市场,如何进行销售§同样,一位名叫同样,一位名叫Elias Howe的波士顿人在的波士顿人在184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
虽然他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虽然他到英国试图销售,但是没能成功后来他返到英国试图销售,但是没能成功后来他返回美国后,却发现一位名叫回美国后,却发现一位名叫Isaac Singer的人的人侵犯了他的专利,并组织批量生产侵犯了他的专利,并组织批量生产§最后虽然最后虽然Singer被迫向被迫向Howe支付所有生产的支付所有生产的缝纫机的专利权税,但是大多数人将缝纫机缝纫机的专利权税,但是大多数人将缝纫机与与Singer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不是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而不是Howe§萨谬尔萨谬尔··摩斯(摩斯(Samuel Morese))被认为是被认为是现代电报之父,而实际上他只发明了用他现代电报之父,而实际上他只发明了用他名字命名的编码;其他都是他人发明的名字命名的编码;其他都是他人发明的§摩斯拥有超人的能力与远见,为推广电报摩斯拥有超人的能力与远见,为推广电报项目,他将营销手段与政治技能结合在一项目,他将营销手段与政治技能结合在一起,以确保政府对开发工作的资助摩斯起,以确保政府对开发工作的资助摩斯被认为是被认为是‘当代最伟大的人当代最伟大的人’专题三专题三 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技术创新的过程模式 §把握技术变化机理把握技术变化机理§预知技术变化趋势预知技术变化趋势内容简介§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Ø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创新的宏观过程技术创新的宏观过程Ø技术轨道技术轨道技术创新过程模型(1)§J. Hicks:要素稀缺诱致创新:要素稀缺诱致创新内生的第一代创新内生的第一代创新=》》要素稀缺要素稀缺=》》引致第二代创新引致第二代创新=》》经经济系统的稳定状态济系统的稳定状态§N. Rosenberg:诱导机制模型:诱导机制模型创新的三种诱导机制:瓶颈创新的三种诱导机制:瓶颈(bottleneck)((1)技术发展的不平衡)技术发展的不平衡((2)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节省劳动)生产环节的不确定性:节省劳动((3)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天然橡胶与复合橡胶)资源供给的不确定性:天然橡胶与复合橡胶§传统的创新线性模型传统的创新线性模型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开发=》》制造制造=》》商业化商业化创新的过程模型(2)§S. Kline & N. Rosenberg:链环:链环-回回路模型(路模型(chain-linked model))§用户用户-制造商交互模式(制造商交互模式(von Hipple))Ø交互模式:用户交互模式:用户-制造商制造商Ø信息的粘滞性(信息的粘滞性(sticky information))¡创新相关信息的分布:职能载体创新相关信息的分布:职能载体¡载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载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成本¡创新任务的可分割性创新任务的可分割性技术创新动力来源:技术推动 vs 市场拉动?§J. A. Schumpeter的观点(《经济发展理论》中译本第73页)“经济体系的创新一般并不是按下面的这种方式发生的,那就是,首先新的需要在消费者方面自发地产生,然后生产工具通过它们的压力转动起来。
我们并不否认存在这种联系的方式可是,一般是生产者发动经济的变化,而消费者只是在必要时受到生产者的启发消费者好象被教导去需要新的东西……”§J. Schmookler的“市场拉动”观点(1966年)对美国炼油、造纸、铁路和农业这四个产业的投资、产出与这些产业的专利数量之间关系进行了考察,FINDINGS:(1)这些产业产出变化领先于专利数量的变化;(2)1939年、1947年的20多家产业投资对数值与随后3年的资本品专利数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CONCLUSION:专利活动(即发明活动),基本上是追求利润的经济活动,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制约§Mayers & Marquis(1969)考察了5个产业的567项创新研究表明,对于多数新产品而言,其成功更多地来源于市场需要而非技术机会NOTE:Rosenberg指出,他们所选择的产业是消费者主导型§[英英]Langrish等人(等人(1972))对1966-1967年获得the Queen’s Award winner的84项成功商业化的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结论:“也许,关于技术创新稳妥也是最高程度的概括是:它必须是特定需要和特定技术可能性的综合”。
§J. Utterback((1974))60-80%的重要创新是需求拉动的§SPRU(1979): Walsh, Townsend, and Freeman研究对象:science-based industry:塑料、医药、化工未发现需求拉动现象结论:科学、技术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是复杂的、互动的;主要的创新驱动力因时间、产业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Rosenberg的观点(1)“科学技术作为根本的、发展的知识基础,与市场需求的结构在创新中以一种互动的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2)“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技术创新的来源:英美的比较§ 美国 英国1,技术推动 22%27%2,市场拉动 47%48%3,来自制造的需要 31%25%资料来源:许庆瑞编著,《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高教,20001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创新过程模型§((1)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型)技术推动的创新模型Ø研发和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研发和科学发现是创新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是技术成果引发的线性过程是技术成果引发的线性过程Ø根本性创新:无线电,计算机等根本性创新:无线电,计算机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生产市场需要销售(2)市场/需求拉动的创新模型§市场是市场是R&D构思的来源,并激发寻找满足需求的技术解构思的来源,并激发寻找满足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的研发活动决方案的研发活动§各个领域各个领域60-80%的创新源自市场的创新源自市场/生产需求生产需求Ø创造细分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创造细分市场,抢占市场份额Ø减少昂贵的原材料用量减少昂贵的原材料用量§在顾客精通技术时容易发生,多为渐进性创新在顾客精通技术时容易发生,多为渐进性创新§如:科学仪器行业如:科学仪器行业市场需求销售信息反馈研发市场需求生产((3)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的创新模型§强调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有强调技术与市场这两大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和有机结合机结合§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只是特例单纯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只是特例项目确认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当前知识存量、技术进展与生产的最高水平社会和市场需求新需求识别构思产生新技术(能力)销售((4)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一体化创新过程模型§创新不是相关职能按序列展开的过程,而创新不是相关职能按序列展开的过程,而是是多职能并行多职能并行的过程。
的过程§复杂产品创新过程(复杂产品创新过程(CoPS):波音飞机,):波音飞机,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一体化创新过程的结构框架职职能能创新阶段创新阶段概念开发概念开发产品计划产品计划详细设计与开发详细设计与开发商业化准备商业化准备市场引入市场引入阶段阶段1阶段阶段2设设计计提出开发新技术、提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构思;新产品的构思;建立模型;实施建立模型;实施模拟模拟选择不见并选择不见并与供应商沟与供应商沟通;建立早通;建立早期产品系统期产品系统原型;确定原型;确定产品结构产品结构完成产品详细完成产品详细设计;与工艺设计;与工艺设计师合作试设计师合作试制产品原型;制产品原型;测试产品原型测试产品原型细化产品设计;细化产品设计;对中间试验产对中间试验产品进行检测;品进行检测;解决技术难题解决技术难题对工厂试生产对工厂试生产的产品进行检的产品进行检测和评价;解测和评价;解决技术难题决技术难题对上市产品进对上市产品进行评价,发现行评价,发现新问题并加以新问题并加以改进改进营营销销提高市场需求信提高市场需求信息;提出新产品息;提出新产品概念并进行市场概念并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确定目标顾确定目标顾客;估计销客;估计销售收入和毛售收入和毛利;帮助研利;帮助研发人员与顾发人员与顾客进行早期客进行早期沟通沟通指导顾客测试指导顾客测试产品原型;产品原型;参与评价产品参与评价产品的原型设计的原型设计指导顾客对产指导顾客对产品进一步测试;品进一步测试;评价产品原型;评价产品原型;策划新产品首策划新产品首次亮相;制定次亮相;制定分销计划分销计划为产品投入市为产品投入市场做准备;培场做准备;培训销售人员和训销售人员和现场服务人员;现场服务人员;涉及订单接收涉及订单接收和处理系统和处理系统为分销渠道供为分销渠道供货;进行产品货;进行产品促销;与关键促销;与关键顾客联系、沟顾客联系、沟通;提高售后通;提高售后服务服务制制造造提出并研究、审提出并研究、审查各种工艺概念查各种工艺概念(构思、方案)(构思、方案)估计制造成估计制造成本;制定工本;制定工艺方案;实艺方案;实施工艺模拟;施工艺模拟;选定供应商选定供应商完成详细的工完成详细的工艺设计;设计、艺设计;设计、制造或采购工制造或采购工具和设备;做具和设备;做产品中试准备产品中试准备安装测试设备;安装测试设备;建立工艺规程;建立工艺规程;制定操作程序;制定操作程序;进行产品中试进行产品中试进行商业目的进行商业目的的工厂试生产;的工厂试生产;细化工艺设计;细化工艺设计;培训人员和落培训人员和落实供应渠道实供应渠道进行商业化生进行商业化生产,达到预期产,达到预期的质量、产量的质量、产量和成本目标和成本目标((5)链环模型)链环模型§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并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并且各环节有多重反馈关系且各环节有多重反馈关系R R 研究 R ·· 潜在市场概念 设计 详细设计试验生产 销售 ·3 3 3 D 知 识 K 4 K 4 K 4 I 1 2 12 12c c c c f f f f F f f 2 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技术(创新)的微观过程创创新新过过程程Source: Van de Ven, Polley, Garud & Venkataraman, The Innovation Journey, NY: Oxford, 1999.1. 孕育孕育2. 触发触发3. 计划计划4. 增生扩展增生扩展5. 挫折挫折6. 评价评价变化变化7. 人员变化与调整人员变化与调整8. 领导参与领导参与9. 外部关系外部关系10. 产业环境产业环境11. 采用与再发明采用与再发明 12. 终止终止((1)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定义和各阶段特点描述定义和各阶段特点描述Ø各个行业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周期而演进和发展各个行业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周期而演进和发展的。
的Ø各周期由各周期由技术突变技术突变造成的,将引发技术竞争的混造成的,将引发技术竞争的混乱阶段,而后随着一种乱阶段,而后随着一种行业标准或者主导设计行业标准或者主导设计的的出现而进入平稳进步阶段,直到出现而进入平稳进步阶段,直到下一技术突变下一技术突变出出现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技术周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技术周期工业创新分布模式(1):U-A模式§1970’s::哈哈佛佛大大学学的的N.Abernathy和和MIT的的Jame M. Utterback提提出出::创创新新类类型型与与创创新新程程度度取取决决于于企企业业和和产产业业的的成成长长阶阶段段(([美美]James M. Utterback & N. Abernathy (1976)))§U-A模模式式::产产品品创创新新-process innovation-组组织织结结构构三三者者之之间间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的关系及其动态演化§主主导导设设计计((dominant design))的的出出现现将将伴伴随随着着产产业业结构的变动结构的变动Ø规规模模经经济济导导致致产产业业结结构构从从小小企企业业竞竞争争转转换换到到产产业业集集中中度度日趋增大。
日趋增大((1)) A—U模型(同一技术轨道,系列技模型(同一技术轨道,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术创新过程)创新动态模型(创新动态模型(U-A model)的三阶段)的三阶段§((1))流动阶段(流动阶段(fluid phase))- 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 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 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2))过渡阶段(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phase))- 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出现 主主导导设设计计((dominant design))::指指为为消消费费者者共共同同认认可可的的设设计计,,且且具具有技术可行性它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有技术可行性它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 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3))明确阶段(明确阶段(specific phase))- 竞争焦点放在成本竞争焦点放在成本/价格之上价格之上- 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生产流程标准化生产流程标准化- 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工业创新分布模式(2):U-A模式§创新动态模型的阶段特点 流动阶段流动阶段 过渡阶段过渡阶段 明确阶段明确阶段§竞争焦点竞争焦点 产品性能产品性能产品多样性产品多样性 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创新的主要类型创新的主要类型 重大产品创新重大产品创新 重大工艺创新重大工艺创新 产品、工艺渐进创新产品、工艺渐进创新§产品品种产品品种 多样化多样化/定制产品定制产品 稳定设计稳定设计/规模产量规模产量 标准化产品标准化产品§生产流程生产流程柔性柔性逐渐变得刚性逐渐变得刚性 效率高效率高/变更成本大变更成本大§组织控制组织控制 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 项目小组项目小组/强调协调强调协调 强调结构、目标、规则强调结构、目标、规则((2)长期)长期A—U模型(同一技术轨道)模型(同一技术轨道)§同一轨道上的核心技术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创新集群形成流动阶段 转移阶段 专业化阶段 流动阶段 转移阶段 专业化阶段创新数量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U-A模式的缺陷§(1)U-A模式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且产品消费者在偏好上具有同质性。
对于那些不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细分市场,则U-A 模式解释力较弱(Teece, 1986)§(2)U-A模式在解释发展中国家或是处于创新被动跟随者地位的企业创新分布时,也存在一些问题(J. Lee, 1988)§(3)U-A模式未能为理解整个技术进化过程提供一个综合框架(C. DeBresson and J. Townsend, 1981)工业创新分布模式(3):二次创新分布模式(reverse U-A pattern)-吴晓波§我国工业创新分布特点((1)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起点大多为对引进技术的仿制和消化吸收;)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起点大多为对引进技术的仿制和消化吸收; ((2))国国外外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展对对我我国国企企业业技技术术开开发发和和创创新新具具有有“示示范范”作作用用,,使使得得我我国国企企业业的的技技术术发发展展受受制制于于国国外外企企业业的的技技术术发发展展轨轨道道;;这这将将导导致致我我国国企企业业的的产产品品开开发发一一开开始始就就处处于于主主导导范范式式作作用用之之下下,,而而不不存存在在主主导导范范式式确确立立前各种设计范式相互竞争的阶段;前各种设计范式相互竞争的阶段; ((3))国国外外企企业业创创新新速速率率不不断断加加快快,,而而对对国国外外技技术术的的改改进进创创新新需需要要一一定定的的周周期期,,这这样样不不同同技技术术代代和和工工业业标标准准的的更更替替导导致致我我国国企企业业创创新新分分布布曲曲线线尚尚未未完成其标准状态就已进入下一个分布曲线状态。
完成其标准状态就已进入下一个分布曲线状态§创新分布模式的转换((1)技术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Ø不稳定不稳定-流动阶段流动阶段:革命性创新、技术突变为特征:革命性创新、技术突变为特征¡剧变而不是渐变剧变而不是渐变¡新思想众多频繁,但缺乏一致性,无主导新思想众多频繁,但缺乏一致性,无主导¡投入大,效益小投入大,效益小¡风险大,市场需求有待确认,产品功能有待完善,市场有待开发风险大,市场需求有待确认,产品功能有待完善,市场有待开发¡尝试、纠错尝试、纠错Ø过渡过渡-转移阶段转移阶段: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出现¡出现将技术资源和市场需要连接起来的主导设计出现将技术资源和市场需要连接起来的主导设计¡标准出现,市场不确定性降低标准出现,市场不确定性降低¡产品创新频率急剧下降,工艺创新频率增加产品创新频率急剧下降,工艺创新频率增加¡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专业生产设备替代通用生产设备,成本价格降低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专业生产设备替代通用生产设备,成本价格降低Ø稳定稳定-专业化阶段专业化阶段:渐进性创新为特征:渐进性创新为特征¡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化、自动化、集约化、系统化、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化、自动化、集约化、系统化、专业化¡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是目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是目标¡组织:一体化,刚性、僵化凸现组织:一体化,刚性、僵化凸现无序/离散有序/高度整合创新动力来自内部创新动力来自外部第一阶段:技术突变第一阶段:技术突变-替代时期替代时期§不可预测,是由科技进步或者现有技术的独特组合不可预测,是由科技进步或者现有技术的独特组合引发的引发的§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打破了现有渐进创新模式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打破了现有渐进创新模式§激发旧技术的显著改进激发旧技术的显著改进§如:如:Ø手表行业中的石英和音叉机芯出现手表行业中的石英和音叉机芯出现Ø无线电传送中的连续波传送技术创新无线电传送中的连续波传送技术创新Ø电子打字机替代机械打字机电子打字机替代机械打字机第二阶段:设计竞争时期第二阶段:设计竞争时期§与第一阶段重叠交叉,其重叠期表现为与第一阶段重叠交叉,其重叠期表现为“技术纷技术纷争争”:不同技术为了得到市场的认可而竞争,包:不同技术为了得到市场的认可而竞争,包括现有技术与新技术、新技术的不同种类之间的括现有技术与新技术、新技术的不同种类之间的竞争。
主导设计的出现将结束技术纷争主导设计的出现将结束技术纷争§并非由技术推动并非由技术推动,是可供选择的技术不同种类之,是可供选择的技术不同种类之间竞争和权利斗争的结果该竞争由竞争对手、间竞争和权利斗争的结果该竞争由竞争对手、联合团体和政府监管者等共同发起和推动,并非联合团体和政府监管者等共同发起和推动,并非市场无形协助的结果,也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市场无形协助的结果,也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主导设计主导设计是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水岭是技术生命周期中的分水岭Ø之前,技术进步是技术发展方向之间的竞争的结果之前,技术进步是技术发展方向之间的竞争的结果Ø之后,技术变革是选定技术本身的逻辑性推动的之后,技术变革是选定技术本身的逻辑性推动的主导设计主导设计§含义:某类技术(产品)的定型设计(基本结构,联结方含义:某类技术(产品)的定型设计(基本结构,联结方式等),而后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式等),而后成为公认的市场标准ØPC机:显示器,操作系统,机:显示器,操作系统,CPU,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内存,磁盘驱动器,键盘,总线结构,标准接口总线结构,标准接口§不一定比其他设计好,其本身往往没有率先提供任何创新不一定比其他设计好,其本身往往没有率先提供任何创新的特性,但后来,成为其他设计与之比较的基准的特性,但后来,成为其他设计与之比较的基准§主导设计为未来的技术进步建立发展轨道,改变行业的竞主导设计为未来的技术进步建立发展轨道,改变行业的竞争基础争基础§如:如:Ø连续波传送有三种技术:交互波、弧和真空管传送,混乱时期后,连续波传送有三种技术:交互波、弧和真空管传送,混乱时期后,真空管传送成为主导设计,而后进入渐变期真空管传送成为主导设计,而后进入渐变期Ø美国:美国:60Hz交流电动力优于交流电动力优于120Hz交流电动力交流电动力ØCT扫描:扇形波比束形波占优势扫描:扇形波比束形波占优势Ø录像机:录像机:VHS制式比制式比 录像系统占优势录像系统占优势Ø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比比MAX、、UNIX、、OS/2占优势占优势主导设计的功能主导设计的功能§满足多层次使用者的需求(通用性)满足多层次使用者的需求(通用性)§为设计的标准化提供基础为设计的标准化提供基础§为零部件、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联结提为零部件、材料供应商与生产商的联结提供条件供条件主导设计的影响主导设计的影响§对标准的影响:主导设计决定和强化标准对标准的影响:主导设计决定和强化标准§对创新方向和步伐的影响:对创新方向和步伐的影响:Ø抑制大的创新,例:标准键盘不允许有大的改动抑制大的创新,例:标准键盘不允许有大的改动Ø减缓创新步伐减缓创新步伐§对竞争与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竞争与产业组织结构的影响Ø技术(产业)成长期:大量企业进入,创新多技术(产业)成长期:大量企业进入,创新多Ø主导设计出现:企业数达到顶峰主导设计出现:企业数达到顶峰Ø主导设计之后:企业退出,总数减少,创新减少主导设计之后:企业退出,总数减少,创新减少第三阶段:渐进创新阶段第三阶段:渐进创新阶段§设计实验频率迅速降低设计实验频率迅速降低§竞争的焦点是市场细分和成本降低竞争的焦点是市场细分和成本降低各阶段的主导创新形式各阶段的主导创新形式§替代时期:技术突变,根本性替代时期:技术突变,根本性/革命性创新革命性创新§设计竞争时期:技术纷争,高频率的相关产品设计竞争时期:技术纷争,高频率的相关产品/工艺创新工艺创新§渐变时期:渐进式创新。
最后阶段出现技术集成渐变时期:渐进式创新最后阶段出现技术集成创新创新§不同行业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的唯一差别:行业标不同行业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的唯一差别:行业标准出现及下一次技术突变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准出现及下一次技术突变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2)技术生命周期曲线)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物理极限技术的性能:总会受到物理极限的限制例如:•帆船和风的力量•铜电线和传输能力•半导体和电子的速度时间技术的性能((3)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技术突变的频率在不同行业差别很大技术突变的频率在不同行业差别很大Ø微型计算机行业:微型计算机行业: 24年间年间3次次Ø水泥制造业:水泥制造业:100年,经历了年,经历了50年的渐进创新阶段,年的渐进创新阶段,20世纪世纪60年年代以来发生了代以来发生了2次突变次突变Ø玻璃制造业:玻璃制造业:200年,年, 经历了经历了50年的渐进创新阶段,年的渐进创新阶段, 20世纪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了年代以来发生了1次突变次突变Ø三个行业数据:总共发生过三个行业数据:总共发生过17次技术突变次技术突变§技术突变后不一定总有主导设计出现技术突变后不一定总有主导设计出现Ø两次突变之间时间太短,来不及形成两次突变之间时间太短,来不及形成Ø若干家制造商分别申请专利,并拒绝许可其他公司使用,主导设若干家制造商分别申请专利,并拒绝许可其他公司使用,主导设计无法产生计无法产生Ø不存在两种标准共存或者若干种设计轮流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不存在两种标准共存或者若干种设计轮流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3)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技术生命周期的特点§最初的突变总是不能成为标准,只是主导设计的基础最初的突变总是不能成为标准,只是主导设计的基础§绝大多数主导设计引入时低于当时最高技术水平。
各行业绝大多数主导设计引入时低于当时最高技术水平各行业在技术纷争时期推动最高技术水平发展,其后以低于相关在技术纷争时期推动最高技术水平发展,其后以低于相关技术最前沿的主导设计为基础而确立标准技术最前沿的主导设计为基础而确立标准§设计竞争的赢家一般都不是行业中的领头人设计竞争的赢家一般都不是行业中的领头人§设计竞争阶段:从新技术的发明和采纳到某种主导设计在设计竞争阶段:从新技术的发明和采纳到某种主导设计在市场中占据市场中占据50%份额为止其跨度长短取决于技术突变是份额为止其跨度长短取决于技术突变是摧毁式还是提升式如果一系列的技术突变都是提升相同摧毁式还是提升式如果一系列的技术突变都是提升相同的基本能力,则设计竞争阶段越来越短的基本能力,则设计竞争阶段越来越短什么时候大量淘汰公司?什么时候大量淘汰公司?§传统观点:经济大萧条时,需求下降传统观点:经济大萧条时,需求下降§实际情况:技术变革时期实际情况:技术变革时期Ø美国水泥业:美国水泥业:17家因为技术变革破产,只有家因为技术变革破产,只有1家在大萧条中破产家在大萧条中破产3 技术(创新)的宏观过程技术(创新)的宏观过程战略稳定战略变革企业规模大小企业年龄幼年成年理想模式:平稳快速增长慢速变化产业快速变化产业持续变化产业间断平衡与动态平衡创新集群(innovation cluster)§J. A. Schumpeter最早提出最早提出“创新群集创新群集”概概念念“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地分布,而是相反,它们趋于群集,或者说,成簇地发生,这仅仅是因为,在成功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步其后尘;其次,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倾向于集中于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
§美国美国1967-1982年化学工业产品创新年化学工业产品创新(年平均数)1967-1973年3321974-1979年391980-1982年65资料来源:C. Freeman and L. Soete (eds.), New explorations in the economics of technical change,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 1990, p.83§创新群集的原因创新群集的原因(1)创新之间存在普遍的“技术联结”:一项创新的产生会诱发相关技术领域其他创新的产生(2)创新的模仿与扩散过程中“二次创新”将导致创新集群的出现(N. Rosenberg, 1976)§Chris DeBresson((1989))(1)范式的不连续性:在新范式出现的领域,技术创新机会将大于传统的技术领域(2)复杂技术:技术系统内辅助系统所形成的瓶颈诱致创新集群发生(3)累积性的学习过程:相关产业的技术诀窍转移(4)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共享特定创新资源((3)技术轨道)技术轨道§含义:技术模式或技术路线含义:技术模式或技术路线§例:汽车动力模式例:汽车动力模式Ø蒸汽机蒸汽机--电动机电动机--内燃机内燃机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G. Dosi((1984))Ø技术范式(paradigm):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问题、程序和任务,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Ø技术轨道(trajectory):“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技术轨道的辨识技术轨道的辨识Ø(1)根据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特征值来辨识其技术轨道例如:1915-1983年间,飞机发展存在着两条技术轨道Ø- 注重机身宽大胜于速度:载重能力大、飞行路程长Ø- 注重速度胜于机身:战斗机Ø(2)从技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L. Biondi & R. Galli((1992))具有普遍意义的8条技术轨道:(1)成本的降低(2)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3)更长的使用寿命(4)更有效地利用资源(5)规模经济(6)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7)更快地服务(8)产品体系日益缩小的趋向§技术轨道技术轨道/范式的实践意义范式的实践意义(1)企业可以借此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2)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分析工具技术轨道的形成技术轨道的形成§科学技术进展及技术可行性科学技术进展及技术可行性Ø例:通信技术依赖于元器件技术,智能化设计技术,制造过程自例:通信技术依赖于元器件技术,智能化设计技术,制造过程自动化技术,测试技术,行业标准等动化技术,测试技术,行业标准等§技术积累技术积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市场需求与技术、经济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市场需求与技术、经济及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Ø中中 国国 VCD -- DVDØ国外录相机-国外录相机- DVD§企业战略:企业战略:JVC的战略使的战略使VHS成为行业标准成为行业标准不同行业技术轨道的基本特征不同行业技术轨道的基本特征((Pavitt,1986))§基于科学:如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业基于科学:如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业§规模密集型:规模密集型: 如汽车如汽车§供应商主导型:如服务业供应商主导型:如服务业§专业供应型:专业供应型: 如软件如软件§信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 如金融业如金融业(4)创新流:不是特定某个创新,而是所有可能创新流:不是特定某个创新,而是所有可能的变革方向上的各个阶段的创新活动的变革方向上的各个阶段的创新活动渐进式 技术(研究和开发) 突变式新的 市场 现有的技术集成的创新,如:佳能公司的小型复印机;索尼公司的便携式录音机;微软公司的办公系统;SMH公司的Swatch手表;本田公司的摩托车 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替代产品/服务),如: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摆轮——石英、音叉机芯;新化学药品——有抗病能力的种子;模拟——数字。
几代创新:如索尼随身听的四代产品渐进式产品、服务或工艺的创新,如:建立在索尼WM-20平台上的30种渐进式创新主要工艺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