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综论与展望.docx
8页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综论与展望 余丽霞 王璐 钟亚伟【摘 要】 会计稳健性不仅是一项会计惯例,更是一项公司治理机制近年来以FASB为首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会计稳健性持有的否定态度,引发了学术界对会计稳健性治理机制的研究热潮文章系统梳理和归纳了国外关于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成因、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与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基于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治理机制; 投资行为F234 :A :1004-5937(2015)14-0055-03一、引言会计稳健性是一项被人认知已久的会计惯例,也是会计计量中最古老的原则近代学者们关注的“会计稳健性”,其概念由Watts(1993)首先从盈余会计信息质量中引出,而Basu(1997)第一次提出会计信息稳健性度量模型之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逐渐兴起近年来,理论界对会计稳健性的研究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由对会计稳健性存在性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转到对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特别是治理价值的研究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理机制,不仅可以缓解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冲突,还能降低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投资效率(韩静等,2011)。
因此,对会计信息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国外,会计信息如何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以及在决策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机制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热点(McNichols and Stubben,2008;Biddle et al.,2009)同样,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第一,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及其成因;第二,会计稳健性影响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第三,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第四,本文通过对现有关于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行为关系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并考虑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对会计稳健性与投资行为研究进行展望二、国外研究综述(一)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及其成因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问题研究之前,首先要明确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性以及成因最早验证会计稳健性存在的是Basu(1997),他在对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研究时发现,会计盈余对股票负收益率比对正收益率更敏感,并且正的盈余变化持续性比负的盈余变化持续性长,从而验证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与此同时,会计稳健性也饱受会计准则制定者和部分学者的质疑。
主要因为会计稳健性会整体低估当前盈余而高估未来收益,违背了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最佳职业判断并予以报告的初衷但是,Givoly and Hayn(2000)发现会计稳健性原则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呈增加趋势那么,有哪些动因使会计稳健性能够继续保持新鲜活力呢?Watts(2003)提出会计稳健性在法律诉讼(Litigation)、公司契约(Contracting)、政府监管(Regulation)和税收因素(Taxation)四个方面有存在的必要,以后学者的研究大多是在Watts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开展并进行验证的在法律诉讼方面,Lobo and Zhou(2006)研究发现美国上市公司在SOX法案实施后,公司会计稳健性更强,他们认为主要是因为SOX法案要求美国管理层对公司财务报告准确和完整性提供保证,提高了管理层的被诉讼风险,所以诉讼是会计稳健型成因之一;在公司契约方面,Lafond and Watts(2008)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的角度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会计稳健性可以降低管理层操纵财务数据和修饰报表的动机,有效抑制管理层侵害投资者利益,另外Peek、Cuijpes and Buijink(2006)和Ball、Robin and Sadka(2008)指出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契约是会计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政府监管方面,Watts(2003)认为高估收益所导致的损失比低估收益所导致的利得损失更显著,从而使监管者更加偏好于坚持会计稳健性原则,Francis and Martin(2010)也得到了相似结论,他们证明会计稳健性确实能够对企业投资决策进行监督;在税收方面,Shackelford and Shevlin(2001)认为税收可以使企业对外财务报告更稳健性,从而可以减少当前税收支付,提高企业价值,Xinrong Qiang(2007)在对美国资本市场研究时,发现税收因素是美国会计稳健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税收成本导致了非条件稳健性的产生。
二)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如何提高企业投资水平一直是西方学者孜孜以求的问题,而从会计学科出发提高信息稳健性在企业投资决策的作用无疑是提升整个会计学科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依据那么会计稳健性是如何对企业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呢?国外学者的研究偏向于认为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具有治理作用在文献梳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国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1)会计稳健性可以看作是对信息不对称的自然反应机制,能够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外部投资者面临较高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收益的不透明更加重了信息不对称程度,而会计稳健性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提高投资决策水平LaFond and Watts(2008)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外部投资者对会计稳健性的需求,因为会计稳健性可以提供更加“硬性”的信息他们认为通过提供“硬性”信息可以降低管理者对未来盈利等“软性”信息的操纵机会,从而降低了信息需求者的信息不对称及其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提高了企业和股东的价值Bushman and Piotroski(2011)通过研究财务报告体系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发现,当企业财务报告体系越谨慎,管理层对投资机会就越敏感。
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投资决策水准2)稳健的会计政策可以有效缓解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冲突,减少代理成本,从而提高投资决策水平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往往不相一致股东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经理人在会计核算时严格遵循会计稳健性原则,会计稳健性可以有效约束经理人的机会主义,从而有效提高投资效率(Ahmed and Duellman,2010;Garcia et al.,2010)Pimmuck and Lillis(2007)指出,会计稳健性能及时地确认损失,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可以有效约束经理人对非生产项目的进一步投资和短视行为LaFong and Roychowdury(2008)研究发现企业会计政策稳健可以加强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管以及财务报告的相关可靠性,缓解两者的代理冲突,进而影响企业资本资源的配置Nikolaev(2010)从企业债务契约层面分析了发行债券企业的稳健性会计政策,研究发现,如果企业实行稳健的会计政策,及时确认损失,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债权人会有效约束管理层和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三)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效率近年来,涌现出大量关于会计稳健性研究的文献,而对于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者效率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且研究时间较晚。
国外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主要是基于治理机制视角来研究的,会计稳健性能够改善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投资效率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个方面展开,而会计稳健性对企业存在的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具有“校正效应”,主要分两个方面:(1)会计稳健性可以使管理者进行投资的结果在其任期内反映,从而约束其为了个人利益投资净现值为负的项目,达到抑制过度投资的效用Garcia et al.(2010)以美国1990—2007年公司数据研究了会计稳健性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关系,结果发现会计稳健性与过度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即会计稳健性越高,企业进行过度投资的动机越小,会计稳健性能够抑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Francis and Martin(2010)从公司并购行为角度出发研究了会计稳健性,结果发现,及时确认损失可以约束经理人的过度投资行为,并且会计稳健性可以使管理者更加理智地作出并购投资决策,从而提高投资效率2)较强的会计稳健性可以使企业以更低的融资成本获取资金,缓解了投资不足企业会计政策越稳定,就越能及时向外部潜在的投资者传递高质量的信息,从而得到其信任企业内外部信息需求者所得到的信息越对称,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越低,就越容易获得发展资金来进行投资活动(Ahmed et al.,2002;Bushman et al.,2006),从而缓解了投资不足,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
Biddle et al.(2009)在关注企业是否对净现值为正的项目存在投资不足行为时发现,当企业存在投资不足倾向时,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与投资规模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会计稳健性可以在投资不足时加大企业投资,缓解投资不足Verdi(2006)和Garcia et al.(2010)都得到与Biddle et al.(2009)相似的结论然而,随着学者们更深入的探究,发现了一种和这两类观点截然相反的观点,即会计稳健性对企业投资不足具有“恶化效应”Bushman et al.(2006)证实虽然会计稳健性缓解了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改善了企业融资环境,对企业投资不足具有缓解作用,但是如果企业管理者是风险厌恶型,当企业实行稳健的会计政策时,为了降低私人成本或者避免由于投资失败而被解雇的风险,就会放弃一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加剧了投资不足Roychowdhury(2010)认为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完全是基于投资对未来盈余的影响,由于会计稳健性要求及时确认损益而收入获得时间间隔又较长,即使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风险厌恶型的管理者也会放弃三、基于中国资本市场背景的研究展望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资本市场并不成熟、稳定,特别是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一直是参考国际准则,摸着石头过河,稳健的会计政策对企业整体资源的配置是否有效,长期存在争议。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路线图”的实施,会计稳健性在现行提倡公允价值计量制度下整体重要性被严重削弱(毛新述、戴德明,2009),更引起了我国学术界对会计稳健性作用的探讨同时,这一现状也为研究会计稳健性怎样影响微观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国内学者关于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的现有研究是承袭了国外学者研究的一般分析逻辑,主要是“参考性”成果而非“原创性”成果,但是在“参考性”文献基础上,我国学者又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学者对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研究的扩展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展望一)制度环境、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为学者研究会计稳健性与企业投资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机遇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来分析我国企业会计稳健性政策,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会计稳健性在不同环境下的作用机制,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目前,我国学者对制度环境下的会计稳健性政策已经作了大量研究,包括产权性质与会计稳健性关系(刘运国等,2010;张兆国等,2011)、政治关系与会计稳健性(杜兴强等,2009;陈艳艳等,2013)等,但还少有学者把制度环境、会计稳健性和企业投资行为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进行分析。
由于不同背景下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从而对投资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那么,产权性质、政治关系这些制度环境是否影响会计稳健性作用于企业投资行为?在会计稳健性影响企业投资行为过程中,这些制度环境起到怎样的调节作用?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面二)条件稳健性、非条件稳健性与企业投资行为会计稳健性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甚至一些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