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南开校刊看青年周恩来的戏剧活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4141018
  • 上传时间:2018-0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6.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南开校刊看青年周恩来的戏剧活动 杨爱芹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期, 经常在南开校刊发稿和被南开校刊提及, 主要源于新剧周恩来在新剧实践中既编又演、既记又评报刊是历史的资料库, 本真地记录当时的情况, 保存了原生态的史料从当时校刊去寻觅周恩来总理的学生时代, 更有历史感和说服力关键词: 校刊; 青年周恩来; 戏剧; 南开中学; 作者简介:杨爱芹 (1969-) , 女,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报刊文学研究收稿日期:2016-11-01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现代作家与天津的文学因缘” (TJZW15-012) Received: 2016-11-01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期, 经常在南开校刊发稿, 并被南开校刊提及, 主要源于新剧青年周恩来多才多艺, 热衷新剧新剧是从西方传入的早期话剧, 与中国传统旧剧以唱为主不同, 主要通过对话、动作表现戏剧内容, 在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周恩来在新剧实践中非常活跃, 既编又演、既记录又评述, 许多学者都谈到过青年周恩来对早期话剧发展的贡献报刊是历史的资料库, 本真地记录当时的情况, 保存了原生态的史料。

      从当时校刊去寻觅周恩来的学生时代, 更有历史感和说服力, 也能避免一些以讹传讹的错误一南开学校演剧始于 1909 年, 至周恩来入学已经有了几年的话剧编演经验1914年, 学校成立新剧团, 建立结构健全、分工明确的戏剧组织, 使演剧活动更为正式和频繁学校演剧在中国话剧发展初期,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以舞台实践的形式推进了西方话剧在中国的传播, 培养了一批演艺人才演出中, 教师学生一起上阵, 气氛热烈因为时常有演戏的机会, 也就造成许多的演剧员[1]热爱新剧的周恩来, 积极参与演出查阅校刊《校风》《敬业》《南开星期报》《南开季刊》等, 周恩来中学期间参演新剧八部, 演出多个场次, 演出的角色有主要人物, 有次要人物, 有男角, 有女角当时社会风气男女不能同台, 普遍的做法是反串周恩来长相英俊, 因此反串女角比较多, 如《南开星期报》第 20 期记载, 1914 年 10 月 10 日校庆十周年演出新剧《恩怨缘》, 周恩来扮演烧香妇, 《校风》第 19 期记载, 1916 年 2 月 18 日寒假中演出新剧《华娥传》, 周恩来扮演华娥, 《校风》第41 期记载, 1916 年 10 月 9 日为筹备校庆十二周年而排演的独幕剧《醒》, 周恩来扮演冯君之妹。

      周恩来演女角比较多, 但也演过男角色, 比如《一念差》和《千金全德》有的时候, 同样的剧目在这一次演出中扮演女角, 在下一次演出中扮演男角, 比如《校风》第 19 期记载, 1916 年寒假期间演出《千金全德》, 周恩来扮演高桂英, 《校风》33 期记载, 学校为庆祝华北运动会优胜, 在礼堂开全校庆祝大会, 邀请新剧团演出《千金全德》, 周恩来扮演童男周恩来演出的新剧, 影响比较大的是《一元钱》《一元钱》是为 1915 年 10月 17 日校庆十一周年排演的新剧, 是根据明代杂剧《炎凉镜》改编的, 周恩来参与了改编《一元钱》在改编中对时代背景、剧本内容、作品主旨等方面都做了改动, 演出后社会效果非常好《敬业》《校风》杂志连篇报道《一元钱》, 通过校刊可以了解剧本内容和当年演出时的盛况:演出中上场师生演员三十多人, 周恩来扮演女主角孙慧娟, 该剧被演出多场每次演出, 学生、教师及新剧团成员家属都满怀热情观看对于周恩来塑造角色的成功, 天津最大的几家报纸《大公报》《益世报》等也给以积极的肯定, 《一元钱》剧组还被邀请到北京演出, 一致地认为周恩来扮演的孙慧娟给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由于南开演剧频繁, 活跃着很多演员, 周恩来是积极参与的一个, 曹禺曾回忆说:“天津的话剧运动在五四以前就开始了, 周恩来同志就是当年南开编演新剧的积极分子。

      [2]286 周恩来在新剧活动中的成绩,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班毕业同学录》有关周恩来的评价是:“君于新剧尤具特长, 牺牲色相, 粉墨登场, 倾倒全座, 原是凡津人士之曾观南开新剧者, 无不耳君之名[3]周恩来所演剧目, 具有针砭时弊改造社会的意义, 也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积淀二除了参与演出, 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期间, 还发表了多篇关于戏剧活动的纪事文章, 包括戏剧活动的编稿工作介绍、剧本内容详记、某个新剧的影响等, 从这些纪事中既可看出南开戏剧活动的频繁, 又能看出周恩来对戏剧活动的积极热情第一类纪事的内容是编剧方面的南开话剧的发展就像全国话剧发展过程一样, 经历了剧本从无到有的过程为了提高话剧演出质量, 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大力推行剧本制南开新剧团专设编纂部, 体现出对待剧本创作的规范化和严肃态度师生除了平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编写剧本外, 有时也会集体讨论剧本写作, 集思广益, 编出高水平的剧本周恩来发表在《校风》第 38 期上的《新剧筹备》, 就记述了这样一次编稿活动:“今岁暑假期中, 校长因每岁稿本编纂非易, 特集同新剧团团员数人, 前往高家庄李氏小学, 预先编纂, 以冀毋匆忙于临时。

      [4]在高家庄, 师生们聚在一起, 互评稿本, 由于把关很严, 能够中选者很少返校之后, 张伯苓再次组织人员对剧本进行修改和润色, “所费手续, 计经四次”[4]南开学校这时所进行的剧本创作, 不同于同时期的文明新戏, 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 为日趋衰落的文明新戏输入了清新健康的内容通过周恩来的记述, 能看出南开学校在剧本建设上所做的努力, 也可以看出周恩来非常热心新剧活动第二类纪事是关于剧本内容的早期话剧演出的社会习惯, 比较注重舞台实践, 没有完整的剧本, 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 演员在舞台上根据自己的角色临场发挥, 这样, 对于演出内容就需要及时记录例如 1916 年 10 月 21 日校庆十二周年的新剧《一念差》, 是一出五幕剧, 内容大体是写晚清官场, 叶中诚与李正斋争夺粤海关监督这一要职, 李正斋谋得, 叶中诚为情势所逼, 又受他人蛊惑, 以一念之差, 诬告李正斋私通革命党, 夺取了粤海关监督这一职务, 害得李正斋家破人亡, 然而终有恶报剧作的主题是揭露清末官场的黑暗和腐败, 劝善惩恶, 匡正人心, 颇受社会各界欢迎这个剧目演出时, 周恩来“速记一切动作、词句、神情, 以便编集成书, 会同写真片付印, 装定一册, 冀为完善之稿本焉”[5]。

      同时, 《本校十二周年纪念新剧〈一念差〉内容详记》发表在第五期《敬业》学报上, 署名飞飞第三类纪事是记录演出情况的周恩来记录演出情况的文章, 包括本校新剧演出情况和到外校观摩演出情况如《校风》23 期发表《纪事·纪念会志盛》, 记录了敬业乐群会二周年纪念会上演出的两剧《改良影》和《再世缘》;同期还发表《纪事·赴京志盛》, 记录校长带足球篮球两队队员赴京与清华学校比赛, 同时观看了新剧《贫民惨剧》和《卖梨人》周恩来在纪事的同时也会写些感悟, 往往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 如《校风》24 期发表《纪事·空前美举》, 记录学校首次用英语演出《一元钱》, 练习了英语, 促进了新剧发展:“我校新剧之演, 虽已历有年矣, 而用英语者, 则绝无仅有兹英文学会, 以欲善英语, 非练习不为功, 而练习又非纯恃演说故特集会员, 排演新剧, 以资模仿而藉熟习其稿本则取自新剧团新剧《一元钱》中之第四幕上星期四, 已开会排演一次, 其结果颇佳闻本星期中, 尚拟假礼堂化装表演, 以便同学往观中英并兴, 吾校英剧前途, 殊堪庆幸[6]《校风》34 期发表《校闻·新剧排演·欢迎大会》, 记录学校为欢迎新同学演出《青年鉴》, 认为好的演出效果, 是源于演员们数次的练习。

      因南开非常注重演出新剧, 每到校庆、新生入学、运动会夺冠、学务会议、游艺会、学生毕业等较大事件, 都演出新剧庆祝, 这样周恩来关于新剧的纪事就比较多, 这些纪事为南开新剧活动留下了可贵的史料周恩来在戏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 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据 1917 年《天津南开学校第十次第二组毕业同学录·班史》记载, 临毕业这一年, 全班推举周恩来任新剧总编辑[7]426三任何一种艺术的发展都需要有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使这种艺术获得理论认知南开的老师和学生结合本校的新剧编演实际情况, 归纳梳理早期话剧的发展形态, 建构戏剧理论这些文章有的涉及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批判继承问题, 有的谈到对西方话剧的借鉴创新问题, 有的注意到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周恩来就非常注重研究和探索新剧理论方面的问题在周恩来所写的纪事中, 就有一些点评比如《校风》24 期发表《纪事·往观新剧》, 谈到新剧团全体团员一周前观看益智社新剧《奇冤缘》, 评论道:“闻其内容, 颇有与吾校新剧相同之点演作亦极自然, 并含有改良社会之旨, 殊为新剧前途之幸也[8]《校风》60 期发表《校闻·大会志盛》, 记述敬业乐群会三周年演出《反哺泪》之事, 点评道:“扮演之佳, 维妙维肖, 颇引起观者之兴趣。

      [9]《敬业》第三期《本校纪念新剧〈一元钱〉内容详记》, 记述了话剧的故事梗概后, “盖改良社会, 端赖感化劝导之功用, 而新剧感人最深, 迥非旧剧之声调音韵胜明乎此, 则吾校新剧不为虚演, 观者不至无所动于中”[10]从点评中可以看出, 周恩来评论戏剧看重社会效益, 着眼于是否有感化劝导之功用这些点评还带有随感的特点, 而他在《校风》第三十八期、三十九期连续发表的《吾校新剧观》, 则是比较系统的理论长文了周恩来非常重视新剧的社会功能, 他从学校提倡新剧的目的出发, 论述了新剧改造社会的作用, 把新剧的提倡提高到开民智、新民德、救国救民的启蒙高度是知今日之中国, 欲收语言文字统一普及之效, 是非藉通俗教育为之先不为功而通俗教育最要之主旨, 又在舍极高之理论, 施以有效之实事若是者, 其惟新剧乎!”[11]话剧是以白话为语言的艺术, 便于普及, 也便于中国的老百姓接受为了有益于改良社会, 周恩来注意到南开新剧走的是写实主义道路, 或是揭露社会黑暗, 或是提倡女性解放, 或是反帝反封建等, 都与现实人生联系紧密, 并以悲剧的震撼力, 对思想启蒙、开启民智发挥独特的作用, “吾校新剧, 于种类上已占有悲剧感动剧位置;于潮流中已占其写实剧中之写实主义”[12]。

      经过清晰的梳理和有理有据的论述, 周恩来指出南开新剧的重要性, 指出了话剧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下所具有的社会功用, 肯定了南开话剧的写实主义之路, 强调了写实主义悲剧的发展方向他的话剧理论是在编演剧目的实践活动中提出的, 有体验感和说服力他对南开话剧社会功用的目的、写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总结, 符合南开新剧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并把校园演剧与中国话剧发展的整体状况结合起来, 对南开话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考虑到周恩来当时还是一个中学生, 能对新剧有这样的认识, 能对新剧做这样的理论总结, 能对新剧创作原则有这样的归纳, 这些是难能可贵的南开学校的新剧是学校教育的一种方式, 属于业余性质, 其传播方面主要是校刊在记录和报道南开校刊所记录的周恩来参加的戏剧活动, 不只是以上谈的几个方面, 还有舞台布景方面的, 改写剧本方面的, 等等周恩来与话剧的密切联系, 源于南开学校提倡新剧, 并形成了热烈的新剧之风从南开校刊可以看出, 学生时期的周恩来在学习、编演、研究话剧的实践中, 表现了出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艺术造诣和较高的理论修养参考文献[1]敬业乐群会小史[J].南开周刊, 1922, 十八周年纪念号. [2]梁吉生.南开逸事[M].沈阳:辽海出版社, 1998. [3]夏家善, 崔国良, 李丽中.南开话剧运动史料 1909-1922[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4]周恩来.新剧筹备[J].校风, 1916 (38)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