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治疗.ppt
54页第四章第四章心理治心理治疗的体系的体系(上)(上) 张旭静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学治疗行为认知治疗完形心理治疗第1 节心理动力学治疗一、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 (二)分析心理学 (三)个体心理学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要素 (一)治疗设置 (二)治疗技术 (三)治疗过程三、应用及发展趋势一、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基本理论动力学心理治疗个流派(一)精神分析1.经典精神分析2.自我心理学3.客体关系学派4.自体心理学(二)分析心理学(三)个体心理治疗精神分析发展详树荣格(一)精神分析 西格蒙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Sigmund Freud,,18561856--19391939),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学派创始人 1.经典精神分析1.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生平简介Ø弗洛伊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Sigmund 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Ø18561856年出生于(年出生于(FreibergFreiberg)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是)市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雅各布是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一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但资本微薄的犹太商人,他虽然经商,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但为人诚实、单纯所有的这些性格,对弗洛伊德有很大的影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响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当时才2121岁,他是同母所生岁,他是同母所生8 8个个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兄弟姐妹中之长兄,而他还有两个异母的哥哥Ø1873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曾在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生理实验室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曾在生理学家布吕克的生理实验室工作Ø1881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维也纳总医院工作,先任外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维也纳总医院工作,先任外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科医生,后任内科实习医生18831883年年5 5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月转到精神病治疗所任副医师18851885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年春天,弗洛伊德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神经病理学讲师。
病理学讲师1.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生平简介Ø1885 1885 年到巴黎随神经病学家沙克进修神经病学在沙克影年到巴黎随神经病学家沙克进修神经病学在沙克影响下,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学响下,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学Ø18861886年回到维也纳同生理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研究了歇斯底年回到维也纳同生理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研究了歇斯底里及其治疗在这期间了解并应用催眠术里及其治疗在这期间了解并应用催眠术Ø18891889年再次到法国向当时南锡学派的首脑人物伯恩海姆学年再次到法国向当时南锡学派的首脑人物伯恩海姆学习催眠术习催眠术Ø18951895年与布洛伊尔合著年与布洛伊尔合著《《歇斯底里研究歇斯底里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开创了精神分析法逐渐放弃催眠法但保留了宣泄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法逐渐放弃催眠法但保留了宣泄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由联想法了自由联想法Ø18971897年父亲去世后年父亲去世后1 1年,弗洛伊德开始结合临床实践用自由年,弗洛伊德开始结合临床实践用自由联想法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梦和患者的梦联想法进行自我分析,分析自己的梦和患者的梦1.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生平简介Ø19001900年出版年出版《《梦的解析梦的解析》》,当时倍受冷遇。
该书现在被许多人,当时倍受冷遇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Ø19041904年出版的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可能是他流传最广可能是他流传最广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的一本著作这本书探讨了种种有缺陷的心理作用,比如遗忘、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失言、笔误、错放东西等等许多看似偶然、毫无意义的行为,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实际上是人们没有意识到的隐秘而矛盾的愿望所驱使的Ø19081908年,在年,在“心理学星期三聚会心理学星期三聚会”的基础上,成立了维也纳精的基础上,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成立神分析学会,标志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成立Ø1910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Ø19331933年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年希特勒上台迫害犹太人,19381938年到了英国年到了英国Ø19391939年年8383岁去世1.经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重要著作中文名中文名外文名外文名出版年份出版年份《《歇斯底里症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 与约瑟夫与约瑟夫··布鲁尔(布鲁尔(Josef Josef BreuerBreuer))合著合著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18951895《《梦的解析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1899《《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日常生活之精神病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19011901《《性学三论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1905《《图腾与禁忌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19131913《《论自恋论自恋》》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19141914《《超越快乐原则超越快乐原则》》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19201920《《自我与本我自我与本我》》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1923《《幻象之未来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19271927《《文明及其不满文明及其不满》》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Kultur19291929《《摩西与一神论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Monotheistische Religion19391939《《精神分析概要精神分析概要》》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Psychoanalyse19401940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 心理结构:意识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Ø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
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Ø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consciousconscious),前意识),前意识((preconsciouspreconscious)和潜意识()和潜意识(unconsciousunconscious)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潜意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潜意识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个体所觉察,但当个体的控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制能力松懈时比如醉酒、催眠状态或梦境中,偶尔会暂时出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现在意识层次里、让个体觉察到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Ø意识(意识(consciousconscious))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人的心理活动有些是能够被自己觉察到的,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只要我们集中注意力,就会发觉内心不断有一个个观念、意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象或情感流过,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叫做意识意识((consciousconscious))。
Ø潜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unconscious))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一些本能冲动、被压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力却在不知不觉的潜在境界里发生,因不符合社会道德和本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人的理智,无法进入意识被个体所觉察,这种潜伏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被称之为潜意识潜意识((unconsciousunconscious))Ø前意识(前意识(preconsciouspreconscious))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是指虽然界于意识与潜意识的层次中间,是指虽然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冰山理论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理论Ø本我(本我(idid,伊底),伊底)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无意识的、原始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只寻求无意识的结构部分无意识的、原始的本能、欲望和冲动,只寻求个体欲望的直接满足个体欲望的直接满足 能量源泉。
能量源泉 快乐原则快乐原则 本能:人类行为的内驱力本能:人类行为的内驱力生本能(生本能(life instinctlife instinct):自我本能、性本能(其能量为):自我本能、性本能(其能量为 力比力比多多LibidoLibido))————利于个体生存及享乐的行为利于个体生存及享乐的行为死本能(死本能(death instinctdeath instinct)) :死亡、攻击、破坏、毁灭的本能:死亡、攻击、破坏、毁灭的本能————富有破坏性的行为富有破坏性的行为Ø自我(自我(egoego)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调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调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现实原则现实原则Ø超我(超我(superegosuperego)监督的自我,代表个体的道德理想,抑制本我中)监督的自我,代表个体的道德理想,抑制本我中不符合理想或良心的冲动,促使个体追求完美自我理想和良心不符合理想或良心的冲动,促使个体追求完美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至善原则)道德原则(至善原则)Ø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出于无意识水平的,超我和自我则可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出于无意识水平的,超我和自我则可能在三个意识层面都存在。
能在三个意识层面都存在 意识意识前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 本本 我我(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一切行为动力的来源) 快乐原则快乐原则自自 我我超我超我现实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道德原则适应作用适应作用稽查作用稽查作用动力作用动力作用人格结构说人格结构说心理动力心理动力论论潜意识理论潜意识理论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的发展即是性心理的发展,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的发展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为5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性欲满足的对象也随之变化每一阶段的性活动都可能影响人的人格特征,甚至成为日后发生心理疾病的根源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发展过程如不能顺利地进行,停滞在某一发展阶段,即发生固着;或在个体受到挫折后从高级的发展阶段倒退到某一低级的发展阶段即产生了退行,就可能导致心理的异常,成为各种神经症、精神病产生的根源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理论(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口唇期(0~1岁左右)口欲阶段此期中,婴儿的主要活动为口腔的活动,快感来源为唇、口、吸吮、吃、吃手指,长牙后,快感来自咬牙、咬东西。
2. 肛门期(2~3岁左右)肛欲阶段此期中,婴儿要接受排泄大小便方面的训练,主要为肌肉紧张的控制,快感表现为忍受和排便 3. 阳具崇拜期(4~5岁左右)性器欲阶段此时儿童能分辨两性并产生对异性双亲的爱恋和对同性双亲的嫉妒,生殖器部位的刺激也是快感来源之一 4. 潜伏期(6~12岁左右)潜伏期阶段儿童性欲受到压抑,快感来源主要是对外部世界的兴趣 5. 生殖器期(13~18岁左右)青春期阶段儿童兴趣逐渐转向异性,幼年的性冲动复活,性生活继续沿着早期发展的途径进行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ego defense mechanisms) ----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Ø压抑压抑————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就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这是一种不自觉的主动遗忘和抑制Ø否认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
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Ø反向形成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近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ego defense mechanisms)Ø抵消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 如强迫症病人固定的仪式动作常是用来抵消无意识中乱伦感情和其他痛苦体验 Ø隔离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这种机制叫隔离 如人死了叫“仙逝”“归天”,这样说起来可以避免尴尬或悲哀Ø投射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责的痛苦 如一个人性张力过大,做梦时都梦见另一个人与异性在发生性行为,这是自我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得到一种解脱的心理机制。
Ø退行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即放弃已经学会的成熟态度和行为模式,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退行 例如有人遇到紧急情况只会哭泣,上幼儿园的孩子突然又开始尿床Ø合理化合理化——是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从而为自己进行解脱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ego defense mechanisms)ego defense mechanisms)Ø补偿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这种作用 Ø幽默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通过幽默来表达攻击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担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类的幽默中关于性爱,死亡、淘汰,攻击等话题是最受人欢迎的,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受压抑的思想Ø升华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如用跳舞,绘画,文学等形式来替代性本能冲动的发泄。
Ø置换置换——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而移到另一对象上去了 如找个“替罪羊”发一通火 Ø幻想幻想——通过想象来满足欲望 如幻想自己很有能力 2.自我心理学 安娜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Anna FreudAnna Freud,,1895-19821895-1982),),弗洛弗洛伊德的女儿,自我心理学派创始人,儿童精神分伊德的女儿,自我心理学派创始人,儿童精神分析和治疗的奠基人析和治疗的奠基人2.自我心理学安娜·弗洛伊德其人弗洛伊德的小女儿,六个兄弟姐妹中唯一继承父亲衣钵的人我和精神分析学是一对从一出生就争着引起父亲注意的双胞胎” “当时如果有避孕药,我是不会来到这个世界的 14岁时开始旁听著名的“星期三讨论会”17岁阅读父亲的作品,并常与父亲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 22岁因连串噩梦侵扰,迫使弗洛伊德违背“禁止对亲朋好友进行精神分析”的禁令,历时4年之久将安娜作为自己心理研究的对象之一高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为照顾晚年患病的父亲和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终生未婚尽管安娜未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最终成为了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创始人之一,并被后人评为“20世纪100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
由于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卓越贡献,许多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其中有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杰佛森医学院、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她父亲的母校、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此外美国政府还曾授予她“麦迪逊奖”,英国政府也曾授予她大英帝国骑士爵位2.自我心理学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认为伊底对心理活动具有绝对支配作用,自我仅是伊底对付外界的工具,能量来自伊底安娜重视自我的作用,伊底和超我只能通过自我去了解弗洛伊德主张伊底控制自我,安娜主张自我约束伊底弗洛伊德以分析伊底作为治疗和理论起点,安娜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精神分析问题的起点由于安娜,自我成为精神分析的一个合法研究对象补充了心理防御机制:对攻击者的认同、否认、禁欲主义、利他主义、自我约束等在儿童身上普遍存在)2.自我心理学海因兹·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海因兹·哈特曼(1894一1970)生于德国,早年学医获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二战后移居美国,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 二战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
《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一书,可与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主要贡献: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2.自我心理学海因兹·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自我不一定要在伊底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心理冲突之外的过程自我的起源:自我和伊底都是从同一种先天的生物学禀赋即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从起源上区别自我和伊底,标志自我心理学的最重要进展使精神分析的研究包括普通心理学自我在发展上也独立于伊底,是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哈特曼的最大贡献:把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转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从而把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的范围2.自我心理学埃(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美国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只受过大学预科教育1933年参加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并追随安娜学习儿童精神分析同年在美国波士顿开业,1936-1939年在耶鲁大学医学研究院精神病学系工作,1939-1944年参加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福利研究所的纵向“儿童指导研究”。
40年代曾到印第安人的苏族和尤洛克部落从事儿童的跨文化现场调查1951-1960年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任精神病学教授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直到1970年退休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他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所重视的社会环境对自我适应作用的思想,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察了自我的发展,提出了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及社会发展阶段理论2.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对自我的理解 同意弗洛伊德的人格三层结构说,但认为自我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综合起来,可决定个人的命运,能够创造性解决人生发展阶段的诸问题 同一性 同一性是对自我身份确定的自我意识对自我身份确定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知道自己去什么地方的感觉” “我应该相信什么,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 其治疗理论就是重新整合同一性的过程2.自我心理学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学习信任阶段(0-1 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是一个生命初来世界时的无助阶段,需要积极的爱和关怀成人应给予规律照顾满足其基本需要,以形成对世界的信任,憧憬未来。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3 岁):自主与羞耻、怀疑的冲突 作为父母应该既宽容又坚持确立儿童的良好习惯,做到宽严相济发展主动性阶段发展主动性阶段(3-5 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父母应该尊重和培养儿童的主动行为和想象,充分发挥儿童主动性 变得勤奋阶段变得勤奋阶段(6-12 岁):勤奋与自卑的冲突 最重要的是让儿童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到有乐趣,感到有勤奋感,在学习和学习技能上得到应有的满足 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8 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对前阶段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思考自己和社会的各种信息,最后确定自己的生活策略从这个时候开始,生活就是扮演同一性的过程一个人已经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他会把自己的角色一直扮演下去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25 岁):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发展具有爱的能力和会工作的人一个有确定同一感的人才敢与他人建立爱情关系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意味着与他人的同一性融为一体,这具有牺牲精神,牺牲精神需要很大的自我确定感,对自己不敢确定的人是没有能力给与他人爱或感情的。
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 岁):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把积极的自我同一性传给下一代,形成关心的品质,否则自私自利 达到完善的阶段达到完善的阶段(65 岁以上):自我整合对绝望的冲突 通过前六个阶段的发展,人就有充实幸福的生活,这一阶段对人生是感受阶段对人生没有做什么的人,这时候常常回忆以往的事情和对人生的绝望 2.自我心理学奠定了儿童自我意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实践基础安娜提出儿童是自我中心的,他们的推理归纳能力发展并不充分,比成人拥有更多的幻想等安娜认为儿童和成人是采用不同的防御机制的儿童更倾向于表达感受而不是将其压抑,儿童的梦和幻想均是其无意识内容的表达对儿童的治疗应以实际行动为主,如游戏绘画等提示我们面对特殊儿童时,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不再是想其解释晦涩的无意识内容或防御机制,而是引导他们意识到如何更加有效的适应环境3.客体关系学派梅莱尼·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1960]儿童的焦虑感受大多不是来源于性本能 冲动,而是更多的来自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客体——相对于儿童自身而言的他人。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围绕自我与他人关系建构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着如何与他人相互作用,从而满足自身需求客体关系学派认为:人生而是社会性的,对于“关系”的需求是一种主要驱力,高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婴儿再起幻想世界中不断地运用投射、内射、分裂等机制去调节自身对于外界的恐惧和焦虑,建立客体关系使自己感到安全早期的亲子关系将影响儿童日后与他人的人际关系3.客体关系学派克莱因的游戏疗法儿童的游戏是一种无意识内容的表达,与梦相似,儿童会将自己的心理内部冲突投射于玩具或治疗师治疗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的游戏来理解他们幻想和无意识,主要是儿童形成的客体关系进行解释游戏的设置: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房间,在柜子里放上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和做游戏用的材料一旦某个孩子更多地是通过游戏而不是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她就开始分析这个孩子的自由游戏(free play),将其视为自由联想来加以处理分析师可以在教育式的或安慰式的这样一些关系之外,与孩子建立起一种精神分析式的关系她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媒介藉由诠释儿童的潜意识幻想,可以降低、释放儿童的焦虑,减少其内在恐惧,提升身心的健康。
4.自体心理学科胡特和科恩伯格是自体心理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自体心理学认为: 自体在人格结构中具有独立的地位,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而人格的发展与经典精神分析所谈的本能驱力无关主要研究领域:自恋人格:自恋人格的个体是将他人作为自我的延伸,因此通过与治疗师之间的移情关系可以治疗自恋并非总是一种病理表现,正常的自恋是每个人为了保持自身心理健康所必需的边缘人格:个体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且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师表现出矛盾的依赖情绪其病源在于童年早期情感受到抑制治疗师的任务是帮助当事人回到最初阻碍其发展的事件,寻找适宜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其成长(二)分析心理学分析心理学卡尔 · 荣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分析心理学的创立者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曾被弗洛伊德任命为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主席,后来由于两人观点不同而分裂荣格认为:心理是一个自我调节的系统,人类本性是向着精神的整合及自我能力的实现发展的在这种本性的驱使下,心理障碍也是个体追求完善的一种努力和表现 分析心理学荣格的理论:无意识分为:个人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两部分“集体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包括:本能与原型本能是指行为的先天反应原型是先天的关于知觉、情绪和行为的心理倾向集体无意识是由父亲、母亲、太阳、月亮、英雄等人类经验中普遍的原型建构起来的原型代表着一种先天的可能性,其表达与意义根据个体生存的环境不同而存在差异分析心理学原型理论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人格面具:指身处于现实世界的各种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如同带着面具一般展现经过“打扮”的自己来适应环境及人际交往需要 人格面具与内心欲望冲突较大则可能引起心理障碍阿尼玛:指男性无意识中女性化的一面阿尼姆斯:女性无意识中男性化的部分人类心理是具有双性品质的,个体只有接受了其人格中男性及女性两个部分,才可能获得人格上的平衡找对象—将自己身上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投射到现在的对象身上阴影:代表无意识中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部分,一部分是个体压抑的消极情感,一部分是来自于集体无意识中的恶的观念 易被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是个体感受到自己人格中令人讨厌的部分 处理:接受阴影的存在并将其整合于意识之中可能激发个体的创造力自我:它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荣格认为这是人性所要达到的最高目标 分析心理学人格类型在荣格的人格类型理论中,有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与外倾以及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感知、直觉和感受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内倾与外倾,也是我们每个人适应生活的基本心理模式,前者其能量与兴趣朝向内在的世界,后者其能量与兴趣朝向外在的世界当两种基本的心理态度与基本的四种心理功能相互搭配的时候,就有了八种基本的人格类型比如内倾的思维型和外倾的感受型(三)个体心理学(三)个体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第一位脱离弗洛伊德经典 精神分析阵营的心理学家重视个体成长的社会性推进个体发展的是其追求 卓越的努力,个体会为了 克服自卑感而斗争,选择 适宜的生活风格(三)个体心理学理论观点阿德勒的自由意志人性观:强调个人的行为能根据其目标自主表现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社会驱力的激励,而非性驱力人格的核心是意识,而非潜意识人具有相当的自主倾向,会选择目标与理想,并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因而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决定自己的未来、创造自己的生活人格(阿德勒):一个人为了尝试去适应他所居住的环境而显现出的特殊风格。
强调个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重视个体与社会其他部分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即重视个体生活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而不仅仅把人看做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因此,他认为应该更重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而非内在心理动力层面(三)个体心理学 理论观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有了自卑感,促使儿童寻求补偿,不停的进行一生的抗争并追求卓越这就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追求卓越不是指获得财富、权力,而是自我追求满意、充实的人生人们拥有不同的人生理想,也形成了不同的理想自我自卑既能毁人,也能助人(三)个体心理学父母教养方式:溺爱和忽视,这两种方式可能形成不良的生活风格溺爱:指父母给儿童过多的关注和保护,使他们没有机会独立解决问题,导致儿童有强烈的自卑感,成年后难以应付生活问题忽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很少,使他们长期生活在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中成年后冷漠,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过度克制出生顺序:长子:值得依赖、努力上进中间的孩子:易于与人合作最小的孩子:特别重视权利唯一的孩子:缺乏和其他小孩合作分享机会;有时依赖(三)个体心理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贡献对后来很多疗法及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都有引导作用。
治疗不关注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沉思,而是富有务实精神,鼓励当事人勇敢承担职业、爱和婚姻和社会这三种主要的责任将心理治疗与社会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关注父母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建立了儿童指导中心,为特殊儿童的父母提供免费咨询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要素(一)治疗设置治疗情境设置(针对特殊儿童)有适合于儿童尺寸的桌子、椅子,布置一些玩具,如积木、玩偶、画笔和沙盘等治疗环境:适合儿童和家长共同参与可以在成人治疗室之外设置一间游戏室作为儿童治疗室明确当事人的特点对特殊儿童进行系统评估,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特长,确立与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方可决定接纳个案,开展治疗如不适宜,转介给其他更适合的治疗师对非自愿治疗的儿童,应确定于父母、教师、儿童的沟通,了解儿童的真实状况和处境,并充分关注儿童的主观意愿制定治疗合同讲解心理动力学治疗的原理和基本过程介绍双方须遵守的规则签订治疗合同:会面时间、间隔频率、治疗目标、付费安排、当事人的责任与角色等(二)治疗技术催眠弗洛伊德最初使用催眠对当事人进行治疗催眠状态中个体的自我阻碍会减轻,使得治疗师有机会洞见当事人的无意识内容会遇到阻抗,和被催眠者的受暗示性有关。
自由联想 就是要患者不要受意识的控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包括身体的感觉、情绪、幻想、思维、记忆、近来的大事甚至是分析师,不管这些话是真是假,也不要去管这些事是多无理、愚蠢、无聊甚至令人厌恶l目标: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影响病人病态 行为的东西揭示出来(二)治疗技术梦的解析梦是满足无意识冲动的一种替代方法,在睡眠状态中超我对本我的监督能力下降,使得那些冲动在梦中得以象征性的表达显梦是梦的内容,隐梦是梦的象征意义当事人记录并报告自己的梦,展开自由联想儿童的梦有比较少的防备,内容简单,易于理解,通过做梦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阻抗治疗过程中阻碍治疗的行为,如躲避治疗会面、拒绝谈论敏感的话题等也是治疗进展的一种标志,处理阻抗现象时分析治疗的中心任务之一儿童的阻抗表现为:对治疗退缩、出现退化的幼稚行为等处理:接受、表示共情和理解(二)治疗技术移情和反移情移情:患者在潜意识中把治疗师看成是自己过去某一重要人物的再现或化身,把对他们的情感或反应转移到治疗者身上正性移情:积极情感表达负性移情:消极情感移情反移情:治疗师将自己过去的情感转移到患者身上,是治疗师潜意识冲突的结果。
(三)治疗过程建立治疗关系和谐的合作关系,温暖包容的华宁,适当回应,与父母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保护儿童隐私下让父母了解进展澄清问题对一些行为和言语、游戏内容、感受进一步澄清,如:“你似乎很生气,是这样吗?”共情的理解、尊重解释问题对儿童的内心世界作出解释:梦、幻想、阻抗、移情等产生的原因,解释应对当事人有意义,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注意时机修通在稳定的治疗关系中,解释移情现象,将现在的行为想法通过去的经验及无意识动机联系起来,反复缓慢深入达到修通三、应用及发展趋势开创心理动力学治疗对心理治疗的发展贡献很大认真对待患有心理障碍的当事人,注意到每个人都有丰富的心理现象第一个系统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诸多疗法包括安娜、克莱因等的理论为儿童心理动力学治疗奠定了基础经典:疗程长、泛性论当代:短程疗法、亲子关系、依恋模式、早期家庭环境、父母教育方式等治疗师帮助儿童更清晰认识自身真实想法,使发展受阻儿童获得正常的发展过程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生活状况对儿童精神世界、情感体验重视:儿童心理治疗的准则,父母、教师等教育方式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