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2届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二).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30812
  • 上传时间:2017-07-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诗歌鉴赏(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①杜 甫兵戈不 见老莱衣 ② ,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 ③ 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 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①这首诗 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宜昌之西1)请简要分析颈联在写景上的主要特色答: (2)请结合诗句,概括诗人抒发了哪些感情答: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萨蛮 ①王安石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 杨里花是去年 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② 注  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所推新法遭到废除,落职出京卜居金陵半山时②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传》云:“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 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俗耳针砭,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诗肠鼓吹,特指听到黄鹂鸣声,可以引起诗兴1)首句中“闲”字统率全词这首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词人之 “闲”的?答: (2)“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长 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 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1)颈联中“邀” “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 益回 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 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塞上听吹笛高 适雪 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请简要分析“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是怎样描写景物的答: (2)在表达思乡情怀上,两首诗运用了相同的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张 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1)本词上片描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答: (2)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答: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机女叹[宋]叶茵机声咿 轧到天明,万缕千丝织得成售与 绮罗人不顾,看纱嫌重绢嫌轻月夜闻纺织声[清]陈文述茅檐辛苦倦 难支,绣阁娇憨定不知多少吴 姬厌罗縠,绿窗一样夜眠迟1)请概括这两首诗蕴含的相同情感,并简要分析叶茵的《 机女叹》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织女生活的答: (2)陈文述的《月夜闻纺织声》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答: 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门怨(其二)李 白桂殿 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 悬明镜秋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1)诗中“愁”的内涵是什么?试作说明答: (2)古人评此诗“独照”二字“无理而妙” ,试作具体说明。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①韦庄 ②满 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 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 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  ①金陵:润 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 厅此 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②韦庄:唐代末年诗人1)颈联中“攒”字是个多音字,为其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结合诗句加以说明A.cuán(聚集)      B .zǎn(积聚)答: (2)本首诗和《琵琶行》第二段一样,都以写“江月”作结,分别分析其作用答: 答案1.(1)①以静衬动,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 “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③虚实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 “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了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2.(1)通篇围绕“闲”展开,临水的数间茅屋是闲,垂杨下轻衫短帽的形象是闲,黄鹂三两声中醒来晚的午醉生活是闲通过居住环境、服饰、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了词人的闲居生活2)设问作用:①表现作者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含蓄深沉地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②照应开头的“闲”字,营造出悠闲恬静的意境3.(1)“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 ), “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 ,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样,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表现出诗人对月影、溪声的喜爱之情。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清闲的心境以及归隐村野、终老乡间的愿望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沙似雪” “月如霜” ;按照由远及近、由低到高的顺序描写景物;融情于景,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2)虚实结合李诗由“芦管”想到征人“尽望乡” ,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思乡之情;高诗是由满含思乡情感的“梅花”曲,联想到乐曲落满关山,以此表现出思乡之情或答“以动写静” “视听结合” “借景抒情”亦可)5.(1)赛龙舟,荡秋千,踏青营造了热闹、欢快的氛围2)示例一:末句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无影无踪,以动衬静,写出了热闹归于平静,最终恬淡清明的意境示例二:写出了月光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 ,以动衬静,表现了恬淡清明的意境6.(1)①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之气( 或对富人富贵骄人的不满);表达了对织女深深的同情(或表达织女哀叹自己辛苦劳作的辛酸和无奈之情) ②“ 织”(或劳作情景)和“售” 织女机声不停,通宵劳作,费尽辛苦,才织得纱绢;织女们将精心制作的织物送到大户人家去出售,结果换来的却是富人的不屑与嫌弃2)①对比②前两句将茅檐舍下纺织女的辛苦疲倦、体力不支,与锦绣屋阁中富家女的娇憨悠闲作对比,后二句将“厌罗縠”的“吴姬”和贫寒的“织女”进行对比,同是不眠,人生却迥然不同。

      突出表达了作者的不平与同情7.(1)指宫女独居深宫的孤单寂寞2)月本无情,清辉遍洒,但在宫女眼中一到寂寂长门,便成独照,可见明月是有意相苦,此说显得“无理” ,但于此不难看出宫女愁怨之深:月亮到此都成“独照” ,那么人之孤独不言自明,不言怨而怨自知,可见用语之妙8.(1)A 说明:诗句描绘的是雕饰精美的门庭内满堂灯火,像是红烛夜市一般的情景,用“攒”(cuán) 字表示灯火之多2)白诗: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乐声令人沉醉的效果韦诗:写出环境由喧闹转入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