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文献专题片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004.doc
7页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摄制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将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该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作为主线,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深入反映共和国筚路蓝缕一路走来的感人故事和重要事件,倾情呈现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广大观众全方位了解新中国发展的一部优秀作品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七集 艰辛探索,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形成初步的系统的思路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在曲折中发展,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之后,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怎样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面对这样一个全新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探索1956年4月25日和5月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重点讨论经济问题,同时也包括同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毛泽东特别强调,“在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论十大关系》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毛泽东后来自己也认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在1956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了给八大作准备,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的调查研究这一年,中央领导同志全都深入基层第一线,摸清实际情况,制定政策,留下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精彩篇章1956年9月1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刚刚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毛泽东:“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刘少奇:“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我们的胜利!”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艺的方针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这个方针,并明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双百”方针一提出,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界、学术界空前活跃,1956年一年举办的重要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有50多次,科学工作者提出的学术论文和报告超过2000篇,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电影双百”方针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来的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的国家形象它反映了繁荣文艺、发展科学的时代要求,更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展繁荣文艺和学术的坚定信心。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就在这个时候,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动乱我国也涌现出大量新的矛盾如何科学看待并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一大考验1956年11月召开的八届二中全会,以当时东欧一些国家的事件为鉴戒,强调在兼顾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同时,必须警惕和防止干部特殊化和脱离人民群众,并决定准备开展全党整风经过长时间观察思考,在总结一年来国际国内发生重要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逐渐成熟1957年2月27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对于已在全国处于执政地位的党来说,更重要的是以民主的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处理大量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1957年4月27日,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在全党开展一场“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使党的作风得到改进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发生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深刻教训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调整政策,纠正错误1958年10月,毛泽东又一次踏上南下旅途他一路上走走停停,每到一处都要找当地干部谈话,了解情况一方面,他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取得的成果感到兴奋;另一方面,他也觉察到,这场热火朝天的运动需要降降温随后,中央召开了两次郑州会议,纠正“左”的错误为了探索经济建设规律,毛泽东多次提倡各级领导干部读政治经济学毛泽东自己在杭州组织了读书小组,从1959年底开始,用两个多月通读了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组织了学习小组毛泽东在读书过程中谈到,讲到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62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一直扩大到县级,共7000人参加被称为“七千人大会”会上,代表们畅所欲言,针砭时弊,总结教训从这一年开始,按照“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进入全面调整时期,开始逐步走出低谷1964年底到1965年初,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提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并确定了分两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宏伟蓝图和精神动力。
到1965年底,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全面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的敌视、封锁和孤立,以及苏联在中苏关系恶化后施加的巨大压力,严峻的外部环境对党在科学判断国内政治形势、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方针政策时产生了极大影响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毛泽东不断观察和思考新兴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极为关注艰难缔造的党和人民政权的巩固,高度警惕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消除党和政府中的腐败现象和特权、官僚主义等现象进行不断探索和不懈斗争但是,由于“左”的错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积累发展,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场延续十年的动乱,使党、国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损失最大的挫折党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纠正自己的错误,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进展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党和人民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24万人遇难、16万人重伤,百年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次灾难,给唐山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唐山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一伟大历史贡献的意义在于,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建立的不朽功勋,将永远铭刻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丰碑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