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学****
  • 文档编号:350813770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4.42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游记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多角度写景,来突显各拉丹冬雪山的特征的方法3.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壮美,感悟长江源头的神异不凡知识链接】1. 各拉丹冬:各拉丹冬雪山位于中国青海格尔木市与西藏安多县交汇处,为唐古拉山脉主峰,海拔6621米2. 作者简介 马丽华,生于山东济南毕业于山东临沂师院中文系和北京大学中文系1976年进藏后历任《西藏文学》编辑,西藏作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副主席2003年调至北京,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编审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报告文学《青藏苍茫》,散文集《终极风景》、《苦难旅程》,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涉藏题材文学作品17部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菱( )角 虔( )诚 蠕( )动 豁( )然 懈( ) 怠 蜿蜒 ( ) 敦 ( )实 腈纶( )2.解释下列词语黧黑:接踵而至:砾石:皱褶:【整体感知】 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

      提示: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感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沿冰河接近冰山——此地已达海拔六千米以上合作探究】1. 品读5-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明 确】 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 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2.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3.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呢,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明确】 5-6段是从低处观赏描写,10-11段是从高处观赏描写,这样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神韵 两次写观赏雪山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也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4. 品读第12-14自然段: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风声和坚冰之下的流水 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拓展延伸】5.赏析句子的妙处,感受语言的魅力1)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提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提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 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