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9.赏识与挫折教育应有“度”.doc
5页赏识与挫折教育应有“度”——“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之我见【摘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孩子在面对同一件事同个问题时,态度、做法截然不同,很多孩子面对挫折、困难时所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我们惊憾,各种教育方法百花齐放,赏识教育的逐渐普及让泼冷水的挫折教育也逐渐蔓延本文通过对此两种教育方法的客观比较、把握、分析,笔者认为只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度”,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定会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词】 赏识 挫折 有度在全面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提倡“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今天,赏识教育、快乐学习法逐渐被广大社会舆论认可但赏识教育用之过度的话,所谓“物极必反”,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有些孩子经受不了一点点的责备,经受不起一点不被重视甚至连一句不顺耳的话都听不得,碰到一点困难就立马寻求帮助或退缩,更不要说批评受挫了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提倡让孩子吃苦,泼冷水的挫折教育也应声逐渐兴起看过一篇小学课文:外国某一作家年少时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以后,他每当有进步,哪怕是点滴成绩,母亲都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他从母亲身上得到了信心与希望。
而父亲对他要求却很严厉,对缺点和失误从来都不留情面,有时还大声斥责,因而他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自我认识与谦逊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后,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正是这两种爱的交织才成就了一个伟大作家的长成文中的父亲、母亲采用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教育方法,即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当前,新课程带来了许多观念的改变,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教育观、人才观不同等原因,出现了“矫狂过正”的现象,过分强调赏识教育和过分忽视挫折教育都是不可行的研究表明,幼年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深远无论是过度的保护包办、无节制无原则地赞赏或者是过度的严厉,对幼儿都是不利的我们身边的某些孩子因为得到太多的关爱和表扬,变得弱不禁风,变得唯我独尊,变得较横跋扈;有的孩子却因为受到太多的歧视或批评,变得自卑心理严重,变得叛逆心理极强,变得萎靡不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只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意识地减少保护,不要刻意去隐瞒或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才能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地面对挫折和困难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
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一竿子到底的教育方法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的孩子,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既要让他们在赞赏中树立自信,又要让他们在挫折中学会坚强,成为一个胜不骄、败不馁的人如同跷跷板,任何一方没有把握好,重心都会偏离那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下,我们该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度”呢?又如何使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呢?一、把握赏识教育的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尊重和赞美对于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来说,赏识的作用毋容置疑,它带给孩子们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可以使其充分发挥出潜能莎士比亚也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1、赏识到“点”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客人带了礼物去做客,看到主人5岁的女儿非常可爱,收了礼物后很有礼貌的微笑道谢客人情不自禁地抚摸小女孩的头发,赞美她长得真漂亮!等女孩回房后,主人却严肃地对客人说,你伤害了我女儿,要向她道歉!因为女孩长得漂亮与否取决于父母的遗传,不是她个人的功劳孩子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你因为她漂亮而夸奖她,会误导她把天生美丽当作值得骄傲的资本,从而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没有经过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会使她误认为一个陌生人可以随意抚摸她的身体,并且不要经过他的同意。
见客人神情沮丧,又安慰客人说,你还有弥补,可以夸奖她的微笑和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客人心悦诚服这给了我们两点有益的启示:1、不要一味地夸奖孩子的天赋,如“你真聪明”、“你真漂亮”等,这样会误导孩子把天赋当作值得骄傲的资本,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2、多赞赏孩子付出的劳动,多表扬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和行为习惯,如“你真勇敢”、“你很努力”、“你最爱动脑筋了”、“你的手工做的真仔细”,这样更有利于塑造他们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格2、适“时”赏识赏识的时机必须要把握,因为人的需要是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过期的赏识,如同食品过期,食之必被害之,轻则闹肚子,重则危及生命不适时、不及时的赏识行为,不仅会削弱激励的作用,还会使人们对赏识产生冷漠、厌恶心理等副作用特别是那些有错想改或正在改的人,对他们积极正面的表现如予以及时表扬、赞赏、肯定等,定能促使他们在认知、感情、意志等方面都处于一种健康、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慢慢学会自我调控,有效地促进他们转变的速度,往好的方向发展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有待我们发掘、开采但不可否认,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各人具有的潜能不尽相同有他们的闪光点,也有他们的不足点。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更加是引导面对全体幼儿,尤其是后进生,更要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观其眼神,察其面色,要有一双“火眼精睛”,只要他们有一点想学的样子,就要抓住时机,充满信任地请他发言;在他们欲言又止、想答又不敢答时,给他一个肯定的眼神,鼓励他大胆发言3、适“量”赏识孩子常常通过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往往被教师的表扬、批评左右教师的表扬宜多不宜少,尤其是在我们幼儿园,教师的表扬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表扬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表扬会对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总比身边的人强,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同时过多的表扬也会降低表扬的价值,使孩子觉得唾手可得,得到表扬是理所应该的,而不再珍惜和受鼓舞二、把握挫折教育的度现在社会中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但是,我们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古语有云“不打不成材”、“棒下出孝子”等,也不是全无道理的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玛丽琳•古特曼也曾说过“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步入生活后,他们可能会遭到更多的失望电视台和报纸报道高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因遭遇挫折而跳楼自杀等悲剧已屡见不鲜。
为什么我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时代的宠儿”会如此地“不堪一击”?有首歌唱得好,“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呢?可见适时适度的抗挫教育势在必行1、创设的困难情境要适量进行挫折教育创设的困难情境对提高幼儿抗挫能力和心理耐受性来说,决不是难度越高效果就越好,也不是越“苦”就越能塑造人、锻炼人不同年龄的幼儿,不同个性特点的幼儿,不同能力发展水平的幼儿,其抗挫性都是不同的,应设置不同难度的挫折项目,使之既有利于提高孩子积极的心理耐受力,又不超过每个孩子心理的承受度就如同摘取果实时,“跳一跳,够得到”就行了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到最佳状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积极解决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烈日炎炎下,你却要发烧感冒的孩子坚持去跑步锻炼身体,经受现实环境的锻炼和考验,其后果可想而知对这样的孩子你必须给他提供优越的条件,鼓励他战胜病痛,等身体慢慢恢复健康和强壮以后,才能让他投身到较恶劣的环境当中去有些家长、老师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对一些各方面能力比较弱,表现比较差的孩子,动不动就大加训斥,或跟能力较好的孩子一比长短,竭力贬低,让他们干些力所不及的事情,以达到制服孩子的目的。
这些看似平常,细想却极度不当的做法,却被美其名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孩子本来就较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气,你再对他“挫折”一番,他只能变得更差,更没信心2、利用的手段要适度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在孩子犯错误,做错事时,狠狠地责骂、批评;有的认为不管怎样,为了孩子不骄傲自大,多批评少表扬总是好的,这样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心理抗打击等承受能力;还有一些人认为不娇惯孩子就应该对孩子的所有需要都一律回绝,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其实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孩子们一些坏习惯、坏品德的养成、错误人生观形成等都与之息息相关受过恶劣批评的孩子往往会丧失自信心,有些因为害怕再犯同样的错,以致对力所能及的事也产生畏缩退避行为,不敢再尝试;有些因为害怕承担犯错误后的责任和逃避成人的批评而学会撒谎和推卸责任较少受表扬和缺少关心、关注的孩子会认为不管事情做得好不好,反正结果都无关痛痒长久渴望被赞扬被关心的情绪得不到满足,从而慢慢对一切事物失去主动性,抱以无所谓和冷漠的态度一次两次挫折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反复经历这类情况的话便会导致孩子习得这种对生活的无助感、挫败感,从而丧失对生活的热情3、采取的评价要适合在对幼儿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慎重,适合的评价能促使幼儿往好的方向发展,否则双方都伤身伤心。
不带情感色彩的评语是无力也是无效的,批评如同“良药苦口”,所以“忠言逆耳”,有经验的老师概括为:一针见血,直入心扉,在与其相对时要有切肤之痛的感觉然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个性不同的人,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固然要有,我们也还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教无定法,“批评也无定法”,只要能够使犯错误的人认识其缺点并加以改正,就已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借彼喻此、迂回启发”的批评教育往往可以避免针锋相对,孩子也有自尊心,也有“面子”,在给孩子留有余地的基础上让其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却有事半功倍之效但在给孩子台阶下时,也不能太过例如,一位家长当着孩子的面,一再强调孩子体质差、老生病,有些能力发展得不够好很正常,也不奢望他有个什么成就在这以后,这位小朋友一遇到困难就干脆不动手了,教师追问其原因,他回答,我爸说不会的就不用了做显然,这个孩子已经对自己能力发展作出了不正当的归因因此,成人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慎重,尤其是不要夸大其不利的一面三、“赏”“挫”结合,差异发展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孩子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不同性格的孩子在面对事物时,反应亦不相同,差异发展、因材施教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必须针对孩子的特性,给予适合的教育方法和帮助。
1、争强好胜型——挫折教育班上有个叫谢雨婷的小朋友,各方面能力都很强,经常受到老师家长们的赞赏但有一次活动时,新学的舞蹈没有跳好,我们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少了往日的赞许但她却很伤心,下课时对小伙伴大发脾气,对人爱理不理,接连几天不肯上幼儿园从她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她只允许自己成功,经不起挫折此类幼儿在团体中一般表现都相当自信优秀,竞争意识较强,对于荣誉特别执着当结果不尽如意时,便会负气,他比一般人更难接受自己的失败或失误,认为问题不可能出在他身上,而是游戏规则或外部环境不够完善如果不给他一些适度小挫折,他是不会成长的,以为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可以随心所遇我们可采取在游戏中,故意输给孩子,借机告诉他,即使输了也能用轻松的心情面对,每一个人都有输赢的时候,胜利不是唯一的结果,也可让孩子学会观察乐观的孩子输了时候的态度,孩子必会慢慢领悟2、争相推过型——挫折教育+赏识教育黄家宝是班上有名的小调皮,聪明、鬼灵,经常调皮捣蛋,每次和伙伴打闹他都有理,连“画画作业没完成”都是妈妈不在,没人催促他画的缘故这类孩子大多属于调皮捣蛋型,俗称“鬼灵精”的他们,学习能力比较强,有些骄纵蛮横,失败时,喜欢把过错推到别人身上,认为借此可以摆脱责任,免于被师长责怪,并且不必努力来寻求解决管道,缺乏正面思考能力。
他们普遍好辩,任你如何循循善诱的教导,他自有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