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设计.doc
70页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设计珠江流域防洪规划第一章流域防洪局势1.1 流域概略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构成,跨越我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 省(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越南东北部,总面积45.37 万平方公里,我国境内面积44.21 万平方公里流域北靠南岭,西部为云贵高原,中部和东部为丘陵盆地,东南为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地、丘陵面积占94.4%,平原面积仅占5.6%西江起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马雄山,北江起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茅坑,东江起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西江、北江在广东省三水思贤滘,东江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分别汇入珠江三角洲,经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入注南海2004 年,珠江流域人口9935 万人,耕地6652 万亩,地域生产总值17736 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外贸出口总值约占全国的37%,在我国公民经济建设中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 水文特色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部低纬度地带,南临南海,西隔印度支那与孟加拉湾相望,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整体上属亚热带天气,拥有冬无寒冷、夏有炎暑、春夏多雨、秋冬干旱- 1 -2 / 70的天气特色,沿海地域夏、秋天节常受热带气旋侵袭。
流域水汽丰沛,多年均匀降雨量为1470 毫米,多年均匀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派特别集中,汛期(4月~9 月)雨量占整年降雨量的80%以上流域的洪水由暴雨形成,多集中在4 月~10 月前汛期(4月~7 月)暴雨多为锋面雨,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流域性洪水及洪水灾祸一般发生在前汛期;后汛期(7 月尾~10月)暴雨多为台风雨,形成的洪水相对集中,来势迅猛,峰高而量相对较小西江为珠江的主流,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35.31 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77.8%西江防洪控制断面梧州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53900 立方米每秒(2005 年6 月),检查历史洪水最大洪峰流量为54500 立方米每秒(1915 年7 月)北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水系,思贤滘以上的流域面积为4.67 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10.3%北江防洪控制断面石角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6700 立方米每秒(1994 年6 月)东江是珠江流域的第三大水系,东莞石龙以上的流域面积为2.70 万平方公里,占珠江流域总面积的6.0%,东江防洪控制断面博罗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2800 立方米每秒(1959 年6 月)。
本次防洪规划所采纳的珠江流域各主要水文站的洪水资料系列已延长至1997 年(部分站点延长至1998 年),设计洪水计算以实测资料为主此中,西江干流大湟江口(加甘王水道)站、梧州站、高要站,北江石角站,西北江三角洲三水站、马- 2 -口站及思贤滘断面的设计洪水,考虑了上游部分谨防遇中小洪水不溃决时,行、滞洪面积减少而惹起的洪峰流量加大的状况(称“洪水部分归槽”),采纳部分归槽设计洪水成就1.3 洪涝灾祸洪水灾祸是珠江流域发生频次最高、危害最大的自然灾祸,尤以中下游和三角洲地域为甚1915 年7 月,西、北江同时发生200 年一遇洪水,两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域的堤围几乎所有溃决,广州市受淹7 天,珠江三角洲受灾耕地648 万亩,难民378万人,死伤10 余万人据统计,1915 年至1949 年的35 年间,流域内发生较大洪水灾祸22 次,给珠江三角洲地域带来十分惨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新中国成立后,东江、西江、北江和柳江多次发生大洪水,经过全力抗洪,保证了要点地域防洪安全,但也造成了较大灾祸损失此中,1994 年西、北江大水,广东、广西受灾人口近1800 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80 多亿元;1998 年6 月发生的西江大水,广东、广西的受灾人口也超出1500万人、成灾耕地超出810 万亩;2005 年西江发生大洪水,梧州部分城区被淹,流域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36 亿元。
台风暴潮也常常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1993 年“9316号”台风造成广东省11 市37 县(市)受灾,受灾农田306万亩,受灾人口569 万人,死亡25 人1.4 防洪局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珠江流域的防洪工作经过50 多年的不懈努力,流域内已建成388 座大、中型水库,江、海谨防1.2 万多公里,初步形成了以谨防工程为基础、堤库- 3 -联合的防洪工程系统目前,西江下游及北江中下游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多在10 年~20 年一遇,东江下游及三角洲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标准在50 年一遇左右,西、北江三角洲一般保护区的防洪(潮)标准在20 年一遇左右要点防洪城市和要点保护对象中,保护广州的北江大堤的谨防标准约为50 年一遇,与飞来峡水利枢纽、潖江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水道联合运用,可使其防守北江洪水的标准达到200 年一遇;西北江三角洲五大联围的防洪(潮)标准约为20 年~50 年一遇;东莞、惠州等重要城市约能防守100 年一遇洪水,南宁、柳州及梧州(河西区)等要点防洪城市的防洪能力约为50 年一遇珠江流域暴雨屡次,洪水峰高、量大、历时长,防洪减灾是一项长久的任务目前流域防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防洪工程系统不完美,西江缺少控制性防洪枢纽,不可以有效调控流域洪水,珠江中下游及三角洲地域防洪压力极大;江、海谨防工程标准低、隐患多,加之洪水归槽的影响,实质防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标准广泛偏低,难以知足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病险水库多、除险任务重;珠江三角洲河网与河口区河障许多,占用分洪道的现象比较普遍,洪水排泄不畅;上中游地域水土流失严重,山洪灾祸屡次,不单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条件和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危害,并且影响到中下游地域的防洪、发电、航运及水资源综合利用;人类活动影响加重了部分地域的防洪压力,郁江、浔江及西江干流沿江筑堤惹起的洪水归槽现象显然,同样暴雨条件下的洪水量级较过去增添;防洪管理的基础工作单薄,流域洪水预告预警系统及防洪决议支持系统还没有形成,防洪社会化管理水平较低,- 4 -防洪非工程举措亟待增强。
跟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珠江流域防洪面对着巨大的挑战,流域防洪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5 -第二章流域防洪整体规划2.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照以人为本、人水和睦的理念,进一步完美流域防洪工程系统的整体布局方案,以知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的要求;正确办理改造自然与适应自然的关系、防洪减灾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关系、防洪建设与洪水管理的关系,规范水事行为;兼备珠江流域将来防洪建设安排,为防洪建设和洪水管理供给科学依照;在重视防洪减灾工程举措的同时,增强非工程举措,经过成立防洪减灾保障系统,提升抗御洪水灾祸的能力,保障流域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保护改革、发展与稳固的全局2.2 基来源则珠江流域防洪规划坚持和表现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办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依照“堤库结合,以泄为主,泄蓄兼施”的防洪目标,以保障人民民众的生命财富安全为根本,依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既有效控制洪水,又给洪水以出路,协调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二是防洪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依据流域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以国家《防洪标准》为基本依照,统筹安排流域防洪建设,使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与流域防洪工程系统的整体布局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三是坚持全面规划、兼备兼备突出流域防洪系统的整体作用,兼备考虑西江、郁江、柳江防洪水库的防洪与发电、航运、浇灌、供水、渔业等综合利用的关系,要点保护对象与一- 6 -般保护对象之间的关系,流域防洪与交通航运、领土资源、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的关系四是就地取材、突出要点依据不一样地域的防洪形势,制定相应的防洪举措和防洪标准,要点增强城市及流域下游三角洲防洪建设,兼备西部及其余贫穷落伍地域的防洪安全五是工程举措与非工程举措相联合成立和完美洪水预警预告系统和防洪减灾保障体制,增强防洪风险管理,促使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2.3 防洪区划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规定,在剖析珠江洪水吞没状况及洪水风险的基础上,依据流域特色和洪水特色,划定珠江流域防洪区总面积约为1.91 万平方公里,约占流域总面积的4.2%,内有人口3035 万人,耕地1468 万亩,地域生产总值10073 亿元,分别占流域总人口、耕地面积及国内生产总值的30.5%、21.5%、56.8%2.3.1 防洪保护区珠江流域的南盘江中上游、郁江中下游、柳江下游及红柳黔三江集合地带、浔江、西江、珠江下游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区7 大要点防洪(潮)保护区总面积约1.41 万平方公里,区内有人口2667 万人,耕地1168 万亩,地域生产总值9715 亿元,分别占珠江流域受洪(潮)水威迫地域人口、耕地及生产总值的84.7%、75.2%和94.9%。
2.3.2 洪泛区珠江流域人多地少的矛盾向来比较突出,江河两岸漫滩几- 7 -乎全被开发利用,并为谨防工程所保护,演变成防洪保护区所以,珠江流域的洪泛区占流域防洪区的比重甚小,且分别据初步统计,流域洪泛滥区面积约2200 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32 万人2.3.3 蓄滞洪区规划划定北江左岸支流潖江与北江干流交汇口邻近的低洼地域为蓄滞洪区,面积79.8 平方公里,区内人口约5.86 万人,耕地6.71 万亩2.3.4 规划保存区初步列出规划谨防工程、防洪排涝闸、河流与河口整顿工程以及防洪水库工程的用地范围,待按程序赞同后,划定为规划保存区包含:规划江、海谨防工程建设(包含所属防洪、排涝闸,新建和除险加固达标)和管理用地约226km2,珠江河口区规划治导线至现有岸线之间的地区约407km2,规划流域控制性防洪水库工程建设用地约828km22.4 防洪目标本次防洪规划以2015 年为近期水平年,以2025 年为远期水平年防洪整体目标是在规划期内,成立起切合流域实质状况、知足公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民众生命财富安全要求的防洪系统,保障经济社会的可连续发展在发生常遇洪水和较大洪水时,能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平定;在遭受大洪水或特大洪水时,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不致发生大的动乱,生态环境不会遇到严重损坏,可连续发展进度不会遇到重要扰乱。
近期,将以防守西江、东江100 年一遇、北江100 年~300- 8 -年一遇的洪水为目标,保证中下游和三角洲要点防洪对象的安全同时,逐渐完美防洪非工程举措,尽量减少一般防洪保护区遭受中小洪水、要点保护区遭受超标准洪水可能造成的洪灾损失10 年后,使广州市达到防守西江100 年一遇、北江30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中心城区防洪、潮堤可防守200 年一遇的内洪和潮水;南宁市达到100 年一遇、梧州市河西区、柳州及其余地级城市达到50 年一遇、县级城市达到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珠江三角洲要点保护区达到50 年~100 年一遇、其余重要保护区达到20 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使珠江河口区要点海堤达到50 年~100 年一遇、一般海堤达到10 年~20 年一遇的防潮标准远期,建成西江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