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翻译规则费下载.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41663359
  • 上传时间:2018-05-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1.5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翻译规范翻译规范为了尽可能提高翻译工作的效率,确保翻译作品的质量,重庆大学出版社根据组织翻译作品出版方面的经验制订了一个翻译规范本办法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译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不过,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办法,我们的目标是永恒和明确的——为读者奉献上乘的译作!为读者奉献上乘的译作!本规范包含三部分本规范包含三部分一、基本翻译规范一、基本翻译规范二、关于翻译作品夹注的处理方式二、关于翻译作品夹注的处理方式三、建议的翻译流程三、建议的翻译流程第一部分 基本翻译规范一,一, 体例:体例:按原版体例行文,特别注意将各级标题参照原版分清楚比如CATEGORICAL DATA ANALYSIS(CDA)一书正文标题层次为:1.1/1.1.1,1.1.2,1.1.3,1.1.4……翻译中也要严格按照这个体例来写另外,行文中的层次及空行、提行等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书做出区分,比如第一级标题“第 1 章” ,下面各级标题以此类推用:一,(一) ,1, 等但是对于已经确定的标准一定要保证全书一以贯之,这样您在审校以及我们在编辑的时候都便于发现问题二,二, 人名、地名的翻译:人名、地名的翻译:行文(包括正文的行文和注释的行文)中的人名和地名都必须翻译,分别以《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第二次修订本)》 (新华通讯社译名资料组编,商务印书馆,1997)和《外国地名译名手册(中型本) 》 (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商务印书馆,2003)为准。

      参考文献以及注释中仅为说明出处的人名、地名则不必翻译人名、地名以及其他专有名称翻译后,为方便读者检索,采用夹注及对照表相结合的处理方式,详见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作品夹注及对照表的处理方式” 三,书名、杂志名、文章名等文献名字的翻译:三,书名、杂志名、文章名等文献名字的翻译:行文(包括正文的行文和注释的行文)中的书名、杂志名、文章名要翻译出来,同时连同其英文放入文后的专有名称对照表中,以便于读者进行检索参考文献以及注释中仅为说明出处的书名、杂志名、文章名则不必翻译英文的书名和期刊名一般要排成斜体,而期刊中的文章名排正体,都不用书名号2不规范 a:此前不久,奈瑟·盖格(Nathan Gage,1963)所著的《教学研究手册》(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出版规范:此前不久,奈瑟·盖格(Gage,1963)所著的《教学研究手册》出版同时文后生成对照表词条《教学研究手册》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四,术语的翻译:四,术语的翻译:1.1. 术语的翻译及如何使用原文夹注,术语的翻译及如何使用原文夹注,详见第二部分“关于翻译作品夹注的处理方式” 。

      2. 全书术语的统一学术类图书,术语翻译的准确以及全书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建议各位译者在正式开始翻译前,先根据书后的 SBJECT INDEX,或 GLOSSORY 做一个人名和术语翻译对照表,这不但是保证作品的严肃性的必要条件,也是方便日后修改的一个必要的技巧当然,每一位译者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也可以在进行一些内容的初步翻译后,再对原书的 INDEX 或 GLOSSORY 的术语翻译精心打磨但在翻译初稿完成后,都应当对术语对照表的翻译再做审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对于全书已经心中有数,所以更容易理解术语的精确含意,使得译文更准确、恰当在多人合作翻译时,各译者在翻译初稿完成后,应当交换阅读各自翻译的术语对照表(全部或者自己负责的那部分) ,以便尽早发现术语翻译中不统一、不准确的问题五,书后的术语、人名、地名、出版物名英汉对照表:五,书后的术语、人名、地名、出版物名英汉对照表:交付的正式译稿中除正文译文外,应包括本书术语和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交付的正式译稿中除正文译文外,应包括本书术语和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1.1.术语英汉对照表术语英汉对照表,对照表的次序及词条的选择以原版为准原版有 GLOSSARY 的,直接将其翻译出来即可,不必生成单独的术语对照表。

      原版若既无 INDEX 又无 GLOSSARY 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将有关的术语名找出来,自己做一个英汉对照表2.2.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专有名称的汉英对照表需要翻译者将书中翻译成中文的各种专有名称找出来,自己做一个汉英对照表以译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列六,六, 图表的处理:图表的处理:对于制作比较麻烦的图表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将图表扫描后转换成电子文件,然后将需要翻译的部分翻译出来;其二,将图表位置空出来,将其中需要翻译的部分的译文放在译稿的相应位置上一般的图表翻译者也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制作但对于一些数据特别集中的图表要特别注意,我们希望能够采取复印粘贴的办法,这样数据就不可能出错七,不翻译的内容:七,不翻译的内容:版权页、REFERENCENOTICE 或 NOTE 中的内容如果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解释说明,则需要翻译;如果是引文的出处,如,引自哪本杂志、文章或书籍则不用翻译对于有些书稿中的 APPENDIX 是否需要翻译要视情况而定,需要翻译者与审校人员以及出版社3方面共同商议确定八,其他注意事项八,其他注意事项1.1. 译文与英文应每页对应:译文与英文应每页对应:在每页翻译完成后,准备进入下一页的翻译前,另起一行并用异体字标明以下为第几页译文。

      如“以下为第 231 页译文” ,或者用黑头括号标明:【231】 2.2. 脚注或篇后注:脚注或篇后注:根据英文版的具体情况,原版书是脚注的就用脚注,原版书是篇后注的就用篇后注需要注意的是,在译文中须将原文中的注释次序和符号在相应位置标出3.3.译者注:译者注:用圆括号标出,紧跟在要说明的内容后面,最后用破折号标明“译者注”字样例如:接下来的一步,仍然是虚拟的(这方面最好的作品是威廉·吉布森写于 1985 年(应为 1984年,原文如此参见 ——译者注 )的关于计算机朋客(cyberpunk)的小说《神经浪游者》),电脑芯片被植入大脑以使人直接与 Web 相联,从而使被植入者本能的感觉到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注:这样处理可以避免与原文的在脚注或篇后注的次序上造成混淆,不便于编辑发现和解决问题另外,由于翻译者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如果遇有一些翻译者认为读者比较难于理解的地方,我们希望翻译者能加译者注,这样方便读者阅读同时,如果发现原文中有错误,译者在做出相应调整的时候,要特别做出译者注,以免在后期制作中造成混乱4.4.封底语和译校者简介:封底语和译校者简介:为了便于书稿的宣传,请各位译者将封底语翻译出来,并写一个简单的译校者简介。

      5.译者前言:译者前言:由于研究方法的问题在国内还相对落后,很多研究方法对国内的读者而言还比较陌生,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请各位译者就自己翻译的书写一个系统的译者前言好的译者前言对于读者了解书的内容将起到非常大的引导作用,特别是一些相对生疏的领域,作(译)者前言尤其重要,所以,这个前言不能太笼统和宏观,一定要紧紧结合书稿的内容,起到导读的作用另外,希望各位译者在翻译和写作译者前言的基础上,再写作一个书评,我们会组织在期刊或报纸上刊发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关于翻译作品夹注及对照表的处理方式关于翻译作品夹注及对照表的处理方式一、关于出处夹注的处理方式一般的英文学术著作,标注文献出处的方式上都是采用文中夹注与参考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夹注的表达方式一般为“姓+年代(+页码) ” ,而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则相应的为“姓+年4代+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 因此,在英文的原文献中,读者若想具体了解某处的引文具体出自哪本书(书名、出版者) ,只要根据行文夹注中的“姓+年代”信息,到参考文献中寻找即可同时,由于英文的参考文献一般是按照作者的姓的首字母顺序排列,因此很容易找到但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中国出版的有关规定,往往需要翻译文献作者的名字,这样一来,很多地方我们汉译的人名就与参考文献的英文名对照不起来,为读者的阅读和文献查阅制造了麻烦。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按照有关要求翻译了人名,又能保证读者快捷、准确地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应的文献?我们根据编辑大量翻译作品的经验,提出一个在英文文献出处夹注的处理上总的原则,即,经过处理后一定要能够保证夹注中的文献说明方式可以与参考文献对应起来,具体而言,就是使读者能够根据夹注中“姓+年代(+页码) ”的简单提示方式,快速准确地在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应的文献信息根据这个总原则,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理方式,举例说明:1. 夹注只注明原文姓氏【【例例 1】1】原文:Marx Burdge (1998) published his revised book on SIA, Thomas Becker and Borb Vanclay (2003) published a new Handbook of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译文:马克思·博尔杰 1998 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影响评估著作的修订版(Burdge,1998) ,托马斯·贝克尔和鲍勃·范克里 2003 年发行了社会影响评估的新手册(Becker and Vanclay,2003) 错误的表达方式: 马克思·博尔杰 1998 年出版了他的社会影响评估著作的修订版(Marx Burdge,1998),托马斯·贝克尔和鲍勃·范克里 2003 年发行了社会影响评估的新手册(Thomas Becker and Borb Vanclay,2003)。

      注:一般叙述中,在原来的作者用的是全名的情况下,如以注:一般叙述中,在原来的作者用的是全名的情况下,如以夹夹注方式注方式标标明出明出处处,就只要上姓氏就,就只要上姓氏就可以了,可以了,这这是是为为了方便在参考文献中了方便在参考文献中进进行行检检索和索和查询查询,因,因为为参考文献通常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参考文献通常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序2.原文正文中没有出现所引文献作者名字的【【例例 2】2】原文:However, many decisions were affected by the recognition of social factors in more subtle and indirect ways (Freudenburg, 1986).译文:但是许多决策还是受到了社会因素认知的影响,只不过方式比较微妙和间接(Freudenburg,1986) 错误的方式:但是许多决策还是受到了社会因素认知的影响,只不过方式比较微妙和间接(弗卢5登堡,1986)注:因注:因为这为这里的里的“( (Freudenburg, ,1986) )”只是一个只是一个纯纯粹的出粹的出处说处说明,它与明,它与书书后的参考文献后的参考文献( (Freudenburg, W.R. 1986.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2: 451-478.) )结结合起来,合起来,读读者就能者就能轻轻易地易地检检索到具体文献的名字、作者名、出版机构、出版年代等。

      而一索到具体文献的名字、作者名、出版机构、出版年代等而一旦翻旦翻译过译过来,因来,因为书为书后的参考文献是英文的,后的参考文献是英文的,读读者反而无法者反而无法进进行索引了行索引了3.同一文献,两个作者【例 3】原文:In Australia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for social assessment developed through the mandate for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s outlined in Wildman and Barker (1985)译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