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人教版上册教材分析.doc
16页一、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明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 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有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等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新选的课文有描写自然现象的《秋天的图画》,有反映学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钟》,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欢庆》、《我们成功了》等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 5、突破传统教材的呈现方式,增加了亲和力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本”变为“学本”其次,教材的呈现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再次,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和才能的机会 6、教材内容具有开放性和弹性 本册教材规定了识字量,但同时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多认字,超过规定的识字量。
二、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留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流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再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三、学生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31人,其中女生14人,男生17人.学生主要来自滕头、傅家岙、肖桥头三个自然村,另外也有不少来自外省的借读生学生之间差异很大,从总体上看,一、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一,方言较多二、优秀生不是很多。
大多是中等生和差生,(特别差的有几个)差的学生主要是外地打工的民工子弟本人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多多鼓励多发动家长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周次 日期 课时安排 备注 1 9.1~9.2 学生报名 2 9.3~9.9 识字一(2课时) 秋天的图画(3课时) 黄山奇石(3课时) 机动(1课时) 3 9.10~9.16 植物妈妈有办法(3课时)古诗两首(3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4 9.17~9.23 识字2 (二课时) 一株紫丁香(3课时) 我选我(3课时) 机动(1课时) 5 9.24~9.30 一分钟(3课时) 难忘的一天(3课时) 语文园地二(3课时) 6 10.1~10.7 国庆休息 7 10.8~10.14 识字三(2课时) 欢庆(3课时) 北京(3课时) 机动(1课时) 8 10.15~10.21 我们成功了(3课时) 看雪(3课时) 语文园地3(3课时) 9 10.22~1.28 识字四(2课时) 坐井观天(3课时) 我要的是葫芦(3课时) 机动(1课时) 10 10.29~11.4 小柳树和小枣树(3课时)风娃娃(3课时) 酸的和甜的(3课时) 11 11.5~11.11 语文园地4(3课时) 识字五(2课时) 称赞(3课时) 机动(1课时) 12 11.12~11.18 蓝色的树叶(3课时) 纸船和风筝(3课时) 从现在开始(3课时) 13 11.19~11.25 语文园地5(3课时) 识字6(2课时) 窗前的气球(3课时) 14 11.26~12.2 假如(3课时) 日记两则(3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15 12.3~12.9 语文园地六(3课时) 识字7(2课时) “红领巾”真好(3课时)机动(1课时) 16 12.10~12.16 清澈的湖水(3课时) 浅水洼里的小鱼(3课时) 父亲和鸟(3课时) 17 12.17~12.23 韵文园地7(3课时) 识字8(2课时) 我是什么(3课时) 机动(1课时) 18 12.24~12.30 回声(3课时) 太空生活趣事多(3课时) 活化石(3课时) 19 12.31~08.1.06 农业的变化真大(3课时)语文园地8(3课时) 复习 20 1.7~1.13 复习 21 1.14~1.20 复习 22 1.21~1.27 复习期末考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一学期使用。
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面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构字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和课文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均以“导语”的形式点名专题,识字课、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展示台等内容都围绕着本组的专题安排如第二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识字课的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动宾词语接着,安排了《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说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语文园地”里“口语交际”的话题是结合课文《我选我》的内容设计的,让学生谈谈对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的看法,讨论如果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引导学生展示在课外活动中学到的本领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识字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识字课的内容围绕本组的专题,而且形式多样。
有描写秋天美丽景色、反映学校生活和引导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词语,有表达爱国之情的三字经,有讲思想方法、给人启迪的成语,有提倡团结合作的谚语,有教学生怎样做人的对联,还有反映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拍手歌为便于学生朗读,多采用韵文的编排形式,即使是一串词语,读起来也十分上口这样语言优美、内容丰富的识字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识字的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还加强了字、词、句的综合练习,并有利于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热爱 3.课文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时代感,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与九年义务教育同册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课文新选的课文有描写自然景象的《秋天的图画》,有反映学生生活的《一株紫丁香》、《一分钟》,有表达爱国情感的《欢庆》、《我们成功了》,有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长处,遇事要多动脑筋的《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有倡导友好相处,表现尊重个人选择的《纸船和风筝》、《称赞》、《从现在开始》,有体现关心他人的《窗前的气球》、《假如》、《日记两则》,有反映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有介绍科学知识和科技成就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活化石》、《农业的变化真大》。
这些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联系儿童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文质兼美,语言典范,学生爱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本册教材的课文体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记等应有尽有,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课后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等语文练习外,还编排了词句积累与扩展的练习;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除了小鸟以外,我们还应该爱护哪些动物?”);把课堂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的练习(如,让学生回答:“看到小动物受伤了,你在乎吗?你会怎么做呢?”);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练习(如,让学生收集资料、自编拍手歌)等 设计这样的练习,用意在于指导学生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