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考研.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42263470
  • 上传时间:2022-10-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86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考研当代音乐研究方向:本方向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音乐学界为响应邓小平同志关于''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在“实践标准讨论”中起步的当时的任务,一是拨乱反正, 清除“文革”影响,将音乐界从极左思想禁锢下解放出来;二是研究新时期新的时代条件下 我国音乐界涌现的大量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给以科学的回答 80年代中期,在编写《当代中国》丛书音乐卷的过程中,音乐界发起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 音乐文化建设进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将建国以来各个音乐领域的发展历史纳入当代音乐 学者的研究视野,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而使“当代音乐研究”作为一个新起的研究 方向得以确立并得到音乐学界的承认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的战略转轨,当代音乐生活中新现象和新矛盾层出不穷,各种不同的风格、技法竞相登场, 诸多音乐观念和思潮之间的碰撞与争鸣也日趋尖锐,其中大量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亟待 研究与开掘,使得“当代音乐研究”成为与音乐现实、音乐实践联系最紧密的研究方向之一 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博士学位教育中,均设立了“当代音乐研究” 这一研究方向。

      居其宏教授从80年代前期即从事“当代音乐研究”,就当时音乐界的诸多热点问题发 表了很有见地的论文和评论,为这一研究方向的起步作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中期至90年 代中期,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担任大型系列丛书《当代中国》音乐卷编委兼编辑部主任, 实际主持该书的编写全过程,为此发起、领导了音乐界的“回顾与反思”,并在涉及当代音 乐史的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上发表了大量有创见、有深度的文论,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 响,与其他著名学者一起,使“当代音乐研究”这一方向成为音乐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并得到 广泛承认进入90年代之后,他在当代音乐这一方向上的研究视野,除了继续关注音乐美 学、音乐批评、歌剧音乐剧创作与研究的当前状况和应对策略之外,更倾力于当代中国音乐 历史脉络的梳理、经验教训的总结、整体走向的设计及其在新世纪未来发展的构想这方面 的重要学术成果,集中体现在他调入南京艺术学院之后出版的《新中国音乐史》《当代音乐 的批评话语》《超越与重构》及《歌剧美学论纲》4部著作中密切关注当代音乐现实,善 于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理论命题并加以阐发,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逻辑的融合是 其研究的一贯特色,因此他的学术成果文化视野开阔,学术观点独到,学风严谨,文风犀利, 表述深入浅出,胆、识、学兼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格;他在歌剧音乐剧方面的一些著作和文 论发表后,不但对全国同行的创作实践产生巨大影响,且已成为文化部制定有关政策的重要 依据。

      多年来,居其宏教授一直担任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一一“文华奖”的评委,中国艺术 节评委,2002年11月,又被文化部、财政部联合聘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家委员 会委员及歌剧、音乐剧、交响音乐、民族管弦乐专家评审组组长在我国“当代音乐研究” 这一方向上,居其宏被认为是最有活力、最具代表性和旗帜性的学者我院邹建平教授、陈建华教授、王建民教授等专家,在教学工作之余,密切关注当代国 内外音乐创作及其他领域的发展现状,并以各自的学术成果推进了“当代音乐研究”的发展 其中,邹建平的论文《20世纪赋格中的戏剧性处理》《20世纪赋格主题的特征》,对本论 域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其成果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处于前沿地位,对当前的创作与教学 实践颇有价值陈建华的《中国音乐理论书目1949-1999》,在卷帙浩繁的当代音乐学文献 中,投入艰巨的梳理和分类功夫,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文献学著作此外, 我院其他教师在当代音乐创作理论、当代音乐表演理论、当代音乐教育理论等研究领域均有 不少成果面世,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著名学者领衔、学术成果丰硕、学术梯队合理、研究视野 能够覆盖整个音乐领域的"当代音乐研究”的人才基地和学术中心,并与国内两个本方向已 有的博士授予点形成共建互补之势。

      虽然,“当代音乐研究”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起步较晚,其发展也未臻成熟,但在强调理 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今天,这一方向承担着研究新情况、回答新问题、面向新世纪、全 面开创当代音乐文化建设新局面的光荣使命,其意义和作用是任何其他传统学科所无法取代 的中国传统音乐方向:本方向是我国音乐学专业中最具民族特色、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基本构成规律且在国内外音乐学界备受重视的学术研究领域我院在民族音乐学研究方 面作过值得自豪的贡献一一将西方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方法首次引进我国的第一届全国民 族音乐学学会便由我院发起并在我院召开当时我院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沈恰、杜亚雄日后均 成为国内知名的民族音乐学家近年来,我院田耀农教授、钱志和教授及赵后起副教授在中 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方面亦卓有建树,已形成一个较有力的学术群体;2002年6月又引进 伍国栋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使我院这一研究方向的学术力量更加强大,目标更加坚定,特 色更为鲜明根据我院学者群体的特点和优势,本方向的研究对象已定位为:民族音乐学元理论研究, 中国传统音乐存见剧种、曲种、乐种、乐人、乐社研究及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在强调文化 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当今时代,本研究方向承担着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抢救音乐遗产、探究 传统音乐规律、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历史重任,为此,本方向将研究重点布点于 江浙及华东一带南音与吴歌、古琴与琴学、昆曲与戏曲、丝竹乐与江南丝竹、评弹与说唱艺 术等多项著名传统音乐文化类型的起源和繁衍兴盛之地,以进行民族音乐学的抢救、采录、 整理、研究,并对之作社会学和史学的纵横考察与梳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外作学科和地域 上的扩展,初步形成了立足江苏本省、怀抱长江下游,进而辐射全国、面向当今世界的研究 特色,为江苏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提供厚实坚挺的科研成果。

      本研究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伍国栋教授,学术视野广阔,治学严谨,持论稳重,十分重视 田野工作和基层调查,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现场采录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其学 术成果丰厚,在全国同领域学者中具有很高声望,被誉为当代国内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 几位民族音乐学家之一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和现状,中国汉民族音乐和少 数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学的学科理论和田野考察实践,音乐教育的理论和现状,且多有独到 发现他的多部学术专著和大量研究论文,在学术上居于该学科领域的最前沿如《白族音 乐志》是我国首部民族音乐志,也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单一民族音乐专志,填补了中国音乐 学领域无音乐专志、中国少数民族无音乐专志等多项空白,受到民族音乐理论工作者及少数 民族群众的广泛好评和肯定,并为其他民族音乐志的续撰,在体例、结构、内容、材料诸方 面提供了良好先例和重要参考;他的《民族音乐学概论》,则是这一新兴学科在我国兴起后 第一部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该书框架结构合理,内容深入浅出,且将理论 阐述与田野工作、实例分析紧密结合起来,令后辈习者便于操作,出版后深受中央和地方各 音乐院校同领域师生欢迎(第三版已经发行),遂成为这些院校师生当前所用最基本的理论 教材和重要参考读物。

      他调入我院后出版的学术新著《民族音乐视野中的传统音乐》,则把 传统音乐置于广阔的文化视野之中,从不同侧面、以众多专题探讨中国传统音乐的人文内涵、 历史文化价值及其当代命运,从中可以窥见作者长期积累、深思熟虑之后的厚重文化底蕴及 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的诸多真知灼见,是同类著述中出类拔萃之作本研究方向以伍国栋为带头人,已经形成较完备的科研梯队和学术群体,其成员有获博 士学位的中年传统音乐理论家田耀农,有传统音乐表演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俱佳的资深教授 钱志和,有经验丰富、在我国音乐史学界卓有声名、已成功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的音乐史学 家赵后起他们的专著和论文《皖西锣鼓调查与研究》、《中西乐学“调”的比较研究》、 《大音希声辨析》、《京剧胡琴演奏艺术》等,对各自的研究对象和论题均有较深的开掘和 新颖的见解,在学术界亦有广泛影响同时,本研究方向成员目前还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级 重点科研课题,是传统音乐理论界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此外,一批从事传统音乐研究的学 术新锐正在迅速成长,后继人才资源丰足,使我院这一方向的研究群体更显雄厚在我国音乐学各学科中,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所拥有的各种类型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资 料以及学术成果积累等,就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这一研究方向而言,即便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 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无限丰富性和极高权威性的学术优势;特别是我国今年正式启动大规模 “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后,作为主要以“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形态 出现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类型及其科研成果,在国际和国内都将受到特别的关注,有着深远 的拓展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音乐美学研究方向:音乐美学是研究音乐审美规律的科学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多将其 研究重点集中在美学原理和历史发展层面,并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就;而对音乐现实和实践 层面中的美学问题关注不多,成果也少针对这一现实研究格局,根据我院的人才特点和学 术优势,应对时代需要,将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定位于:在基本原理研究与实践美学研究并举 的前提下,重点突出实践品格鲜明的应用研究,以此打造出以下4个亚研究领域,并初步形 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1、将音乐美学原理与音乐心理学、音乐技法及音乐表演结合起来, 以形成音乐表演美学;2、运用现代文化学理论和音乐美学理论,结合具体音乐形态进行跨 学科的综合研究,以形成音乐文化美学;3、运用音乐美学原理来观察音乐批评实践并进行 批评元理论的研究,以形成音乐批评美学;4、继续深化音乐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上述 3种应用研究提供更加深厚而坚实的哲学支撑多年来,我院茅原教授、杨易禾教授、刘承华教授冯效刚副教授在上述4个研究领域潜 心研究,亦多有建树,从而奠定了我院音乐美学研究群体在国内同一领域中突出的学术地位本方向的学术带头人茅原教授是我国音乐美学研究群体中学养深邃、厚积薄发的长者, 他的美学专著《未完成音乐美学》是其长期从事美学原理研究的心血结晶。

      该书不仅论述了 音乐美学的学科框架和一般范畴,并将西方现代美学思潮研究纳入到自己的学术视野中来, 而且以大量篇幅论述了音乐本体论中的美学问题,从而使它具有一般美学著作不太具备的实 践品格;与此同时,还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列出专章来加以论述,从而改变了国内 美学研究中彼此间较少联系的状况,为建立融古今中外音乐美学理论于一体的中国音乐美学 体系铺设了第一块基石本方向的研究骨干杨易禾原本便是二胡演奏家,有丰富的音乐表演实践和体验,后在茅 原教授指导下从事音乐表演美学研究,将美学思辨与舞台表演实践结合起来,表现出明显的 学术优势其代表性著作《音乐表演美学原理与应用》首开本方向学术著作之先河,对音乐 表演美学的学术框架和基本理论作了整体设计和归纳,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且紧紧扣住“应 用”这一主题,对音乐表演实践中的种种美学问题作了较深入的阐发,其鲜明的实践品格在 美学界和音乐表演艺术界独树一帜,迄今为止是我国这一研究领域内为数不多的专著之一 他近4年来发表的《意念与音乐表演美学》《试论演奏个性》《从音乐的存在方式看表演的 二度创作基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文本与型号》等学术论文,选取音乐表演艺术中的相关 命题,作美学视角的切入,有思辨,有实证,立意新颖,论证严密,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不但对音乐表演实践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拓展了音乐表演美学的内涵,进而为音乐美学更 高层次的抽象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他的上述学术成果,使其在本方向研究中的国内领先 地位得以确立并成为该方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本方向的研究骨干刘承华教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术优势,立足于从文化学的角度研究 音乐美的形态与特征,其研究切入点在音乐美学界独具一格,自成一家近年来,他对中国 传统音乐的美学特征和哲学意蕴进行了创造性的研。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9.10 装配式施工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管控要点.pptx 1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全控制.ppt 2022.7.29 安全关键点验收指引.pptx 10、冲击成孔灌注桩安全文明施工管控.ppt 2022.9.28 花篮拉杆悬挑架培训.pptx 废水再利用生产氟化盐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范文).docx 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半导体零配件生产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参考).docx 动力电池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农业光伏电站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工业污水处理厂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家具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多元醇生产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扩建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燃气设施及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模板).docx 城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合成香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治理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docx 城区地下排水管道改造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参考).docx 县城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范文模板).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