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 1.3.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件 中图版必修1-中图版高一必修1地理课件.ppt
34页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二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始终绕 其自转轴 的旋转运动2.方向3.周期一二思考讨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在哪里?提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在于二者选取的参照物不同一二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围绕 太阳的运动2.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在图中用箭头标 出答案:一二(2)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图中A点为近日点,地球每年1月初经过该 点,图中B点为远 日点,地球每年7月初经过该 点3)周期:1恒星年,即365天6时9分10秒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一二一二思考讨论结合教材P19图1-3-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分析春、秋分日及冬、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现象有何不同提示:春、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地球自转转和公转转的特征问题导问题导 引晴朗的夜晚,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的某地,一天文爱好者用三脚架固定好相机,并将相机尽可能对准北极星,把焦距定在无限远,将光圈全部打开,快门定在长时间曝光,然后开始曝光,不间断曝光23小时56分,在冲出的底片上显示恒星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其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为何北极星附近的恒星会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提示:北极星为地球自转轴的指向,其位置是不变的2)恒星做圆周运动的方向为什么是逆时针 ?提示:随着地球的自转,在地球北半球高纬度的人们会看到恒星绕北极星运转由于在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在地球上看北极星周围的恒星会绕北极星做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正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探究一探究二名师师精讲讲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及二者的关系角速度是指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转过 的角度;线速度是指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 内转过 的弧长探究一探究二2.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1)纬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2)海拔: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例题1】 导学号96100013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外侧弧线上标出箭头所表示的地球自转方向探究一探究二(2)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为 ,即一个探究一探究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中心点为北极点,最外圆圈为赤道这一信息第(1)题,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
第(2)题,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顺着自转方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根据D图中经度变化的状况可知,该图中心点为南极,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第(3)题,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一个恒星日答案:(1)标注略(为逆时针 方向)2)C(3)23时56分4秒恒星日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二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问题导问题导 引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000年,交角改变在22.1到24.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黄赤交角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什么是黄道面?什么是赤道面?提示:黄道面是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赤道面是通过地球中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2)什么是黄赤交角?提示:赤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3)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有何影响?提示: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4)若黄赤交角变为 24.5,太阳直射的范围将会如何变化?提示:太阳直射点在24.5N24.5S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变大名师师精讲讲1.掌握黄赤交角的方法掌握黄赤交角要把握好“一轴两面三角度”和“三个基本不变两个变”。
1)“一轴”指地轴2)“两面”指黄道面和赤道面3)“三角度”指黄道面和赤道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面的夹角为904)“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 程中,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总是自西向东5)“两个变”指地球在公转轨 道的不同位置,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线、地轴与太阳光线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 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 律如下图:(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往返移动,使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从而产生了四季探究一探究二(3)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范围大小,决定着回归线 与极圈的度数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导致五带范围的变化、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 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纬 度相等,和极圈的纬度互余因此,黄赤交角的变化与寒、温、热三带范围的关系密切,如下表所示:探究一探究二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2.确定春、秋分的方法(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确定春、秋分时应按地球公转方向来确定。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判断时应先根据近、远日点判断出冬、夏至日,然后根据公转方向判断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来确定,若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进入北半球,此时为春分日;若由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此时为秋分日典例剖析【例题2】 导学号9610001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中画出地球的公转方向2)地球位于图中位置时最接近近日点,此时是(日期)前后,太阳直射点在上3)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纬度变化的范围是4)在图中位置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图中位置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解析:在图中确定二分二至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思路展示:答案:(1)绘图 略2)B12月22日2326S(3)向南移动02326S(4)BD1-2 3-5 6导学号96100015(探究创新题)下面是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画的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的图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四幅图中,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 B.C.D.1-2 3-5 6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2题,两图表示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故图表示正确;两图表示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图表示正确答案:1.A2.D1-2 3-5 6导学号96100016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第35题3.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A.B.C. D.4.确定南、北回归线 度数的依据是()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5.若黄赤交角变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带的范围扩 大B.极昼极夜的范围变 小C.热带 、寒带的范围扩 大D.地球公转速度加快1-2 3-5 6解析:第3题,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从图中可看出为第4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第5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扩大,极昼极夜的范围也扩大,因此热带和寒带的面积扩大,温带面积缩小答案:3.A4.B5.C1-2 3-5 66.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C,D2)写出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填“南”或“北”),经过 D处后的运动方向为向(填“南”或“北”)。
1-2 3-5 6解析: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判断出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纬线名称第(2)题,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第(3)题,太阳直射C、D两处时分别是秋分日前后和冬至日前后,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C处向南,D处以后向北答案:(1)夏至,北回归线 秋分,赤道冬至,南回归线(2)2326黄赤交角3)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