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X线诊断课件.ppt
66页心脏与大血管X线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付和睦 一、X线检查方法 (一)普通检查 1透视: 2摄影:后前位(靶片距2m) 右前斜位(向左旋转450) 左前斜位(向右旋转600) (二)造影检查1造影剂:离子和非离子型2手段:传统造影机和DSA3方法:选择性(心室、心房、主动脉和肺动脉)和超选择性(冠状动脉等) 二、正常心脏 与大血管X线表现 (一)心脏与大血管正常投影 1 后前位 右心缘 上段: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 下段:右心房,右心膈角区有时可见下腔静脉影 心胸比率一般不大于0. 5 左心缘 上段:主动脉结 中段:肺动脉段(心腰) 下段:左心室 2 右前斜位(第一斜位) 心前缘 上段:升主动脉 中段:肺动脉圆锥 下段:右心室 心前间隙(胸骨后区) 心后缘 上段:左心房 下段:右心房 心后间隙、食道正常压迹有主动脉结、左主支气管和左心房 3 左前斜位(第二斜位) 心前缘 上段:右心房 下段:右心室 右心房上为主动脉,二者相交成钝角 心后缘 上段:左心房 下段:左心室 透视下可见室间沟;后下缘心膈角内可见下腔静脉及心后三角;主动脉窗内可见气管分叉、主支气管和肺动脉(二)心脏大血管搏动 心左缘搏动:代表左心室搏动,收缩向内,舒张向外,其上主动脉和肺动脉搏动与相反; 心右缘搏动:代表右心房搏动。
(三 ) 影 响 心 脏 大 血 管 形态、大小的生理因素1根据体型分为(生理分型):横位心:矮胖体格,心纵轴与水平面夹角<450 ,心胸比率>0.5斜位心:适中体型,夹角约450 ,心胸比率0.5垂位心:夹角>450 ,心胸比率<0.5 2年龄:如婴幼儿心影呈球形,老人呈横位3呼吸:如深吸气心影趋垂位,深呼气趋横位4体位:如立位心影伸长,仰卧位横径加大 谢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付和睦三、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X线表现(一)位置异常 1右位心:(1)右旋心—心长轴指向右,内脏正位(2)镜面右位心—心长轴指向右,内脏反位2左旋心(孤立性左位心):心长轴指向左,内脏反位3中位心:心长轴居中,罕见除镜面右位心外心脏位置异常常合并心内畸形(二)形态异常病理分型1二尖瓣型心: 代表右室大,无肺动脉狭窄一类心脏病,例如风心、房缺等2主动脉型心:代表左室大一类心脏病,例如高心病3普大型心:代表多个房室大一类心脏病或心包病,例如心肌病或心包炎4靴型心:代表右室大,有肺动脉狭窄一类心脏病,例如法鲁氏四联症等。
(三) 心脏各房室 的增大1左心室增大后前位(1) 左心缘延长,心尖向左下延伸(2) 相反搏动点上移左前斜位 左心室段向后下突出,与脊柱重叠,心后三角消失 见于:高血压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2右心室增大后前位 (1)心腰平直或突起、心尖上翘 (2)相反搏动点下移右前斜位 (1)心前缘前突,心前间隙变窄 (2)肺动脉圆锥隆起左前斜位 (1)心前下缘向前膨隆,心膈面延长 (2)室间沟后上移位 见于:二尖瓣狭窄、肺心病和肺动脉狭窄等3左心房增大后前位 1 左心耳突出 2 心底部双重密度右前斜位 食管中段受压变形后移左前斜位 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抬高 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功能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4右心房增大后前位 下段向右膨隆并延长左前斜位 心前缘上段膨隆延长,与主动脉间夹角变锐 见于:房间隔缺损、三尖瓣病变等5心脏普遍增大后前位 心脏向两侧扩大,心横径明显加大左、右前斜位 心前后间隙缩小,食管心后段受压普遍后移和气管受压分叉角度增大 见于:心肌、心包疾患和心功能失代偿(四)主动脉形态和密度的改变 1 形态改变:迂曲、延长 2 密度改变:增粗、钙化(五)心脏大血管搏动异常1心功能代偿时心搏幅大,率不变(早期高血压);2心功能失代偿时心搏幅小,率加快(各种心衰);3大量心包积液时心搏消失;4心脏主动脉搏动强见于甲亢、贫血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肺动脉搏动强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和肺动脉瓣狭窄。
(六)心脏大血管钙化 1 主动脉钙化 2 心包钙化 3 瓣膜钙化 4 冠状动脉钙化 (七)心脏边缘异常 缩窄型心包炎心缘变直(八)肺循环改变1肺充血 肺动脉血流量增多,表现为:(1) 两肺门影大,肺纹理增粗,边缘锐利,清晰;(2) 肺门舞蹈 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和甲亢等 2肺血少 右心排血量减少,表现为: 肺门影小,肺野透亮,肺纹理稀少和稀疏 见于肺动脉狭窄和三尖瓣狭窄等肺血多少的判断标准 主要以右下肺动脉干直径为标准:正常成人男性10~15mm,女性9~14mm,一般肺动脉和伴行支气管直径之比为1:1 其次外周肺野透亮度高,肺纹理稀少,变细3肺动脉高压 收缩压>4kPa(30mmHg),平均压>2.7kPa(20mmHg) 1 肺动脉段突出 2 肺门截断征 3 中心肺动脉搏动强 4 右室大4肺静脉高压 肺静脉压 >1.33Kpa(10mmHg)肺静脉高压X线表现 1 肺淤血:肺静脉压轻度增高时肺野透亮度下降,肺门大,模糊,以上部明显,上下肺门比例失调; 2 间质性肺水肿:压力3.33kPa或25mmHg左右时出现间隔线,A、B、C线中以B线多见; 3 肺泡性肺水肿:压力进一步升高出现,表现为双肺门区为主的边缘模糊的大片实变病灶,典型者呈“蝶翼状”,可有胸水。
5混合性肺动、静脉高压 1 可由早期静脉高压导致动脉高压,最终二者并存,多见于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2 在小儿可由动脉高压导致静脉高压,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