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pdf
5页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纲目号】全国范围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编著者】中共中央党校进修部【作者】郭泽福【原文出处】来自特区的报告——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经济特区的谈话【原文日期】 19920900 【原文页号】 126~136 【出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作者单位】《海南日报》副总编【文献形式】文集中央决定在海南岛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建立经济管理新体制,把海南岛建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这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从海南建省办特区的战略意义出发,中央对海南提出了这样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就是争取在三五年内赶上全国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到本世纪末达到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 进而赶上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这一战略目标是相当高也是相当鼓舞人心的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面临着“目标高,起点低”的突出矛盾因此,摆在新生的海南省面前的最主要任务是下大力气发展生产力海南特区对于国际上发展经济的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和管理方法都可试验,通过特区建设的实践,摸索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海南目前的经济技术水平比较低,要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对海南特区的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有一个紧迫感,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实践中,不断探索出一条较快发展的路子。
如果仍循着常规路数和常规速度,就不可能实现海南特区较高的发展目标看不到这一点,我们的特区建设就会陷于被动邓小平同志最近在我国南方视察时指出:现在,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 步,甚至等于后退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对于加快海南特区的经济建设很有意义,也大大有助于我们探索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在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期建设特区,确立其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只从目标出发,还必须从实际出发否则,美好的愿望不可能变为具有巨大凝聚力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确立海南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还要考虑海南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特征海南是个大岛且又地处热带,由此表现出的经济发展条件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和经济单元海南岛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外围”,与当今世界经济极为活跃的亚太地 区连为一体, 处在这样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战略位置,对外开放的构想应考虑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因素,可以有更大的跨度海南岛地处热带,是我国热带、亚热带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格局中,扮演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在通过设立海南省决定的同时,通过了“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对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做了充分的考虑海南建省办特区,不但改革开放的任务重,而且与深圳等经济特区相比,海南基本上仍是一个“农业社会”,地域大,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丰富,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其开发建设的任务更重改革开放和开发建设的双重任务,是我们确立海南经济发展模式要考虑的实际问题海南作为经济特区,在对外开放中,必然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必然要发展外向型经济,也就必然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战后一些国家和地区, 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规模引进和利用外资,从而实现了经济的起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它们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从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现在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正在走这样的发展路子这是富有启发的总的来说, 对海南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提高到中央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战略要求来考虑,同时也要从海南本身的实际出发,注意借鉴外国或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唯其如此,我们的探索才有利于我们的实践 建立海南特区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着眼点,是建立政府宏观计划指导下的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市场调节体制。
加快发展海南的生产力,必须使改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表现为根据特区经济发展需要,更好地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 来,逐步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最终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格局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多一点市场经济或少一点计划经济,不是两种社会制度的本质区别海南经济特区,对于计划和市场这两个资源配置的手段都应利用得更充分 海南特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近5年内约需资金200亿元,到2005年总共需要2000亿元左右这一巨额资金来源于省内、国内和海外 但海南经济技术基础薄弱,自身积累能力十分有限,国内资金也极为紧张, 因此,主要资金只能从海外引进与此相适应,海南特区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引进资金,要靠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和体制条件从政策的角度来 看,就是要保证人员、资金和商品进出有较大的自由而从体制上看,就应当看到,在海南特区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背景下,更多的非政策机构为投资主体,政策的投资范围更多地集中于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这样就不宜人为地规定以哪种经济成分为主,而是多种经济成分自由平等竞争,长期并存。
这种选择,不取决 于某一个人的主观愿望,而由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海外这一特征决定海南特区建设资金主要来自海外,不但对海南的经济结构有影响,同时会带来海南经济活动的变化这种变化集中表现为利用外资转化为利用海外信息、销售渠道、管理 方法这种经济活动的外向化,使海南经济由内向型过渡到外向型经济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海南特区政府的宏观调控行为也应当优化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特区与内地的联营企业,不能沿用传统的直接的计划管理办法,而应更多地采用 经济的法律的方法, 就是完善企业自由平等竞争的法律环境,形成正确的市场经济秩序,运用产业政策及与之相配套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价格政策、工商管理政策、金融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来引导企业管理经营和决策多元的经济结构, 外向的经济活动和间接的政府调控构成了海南特区经济运行模式 的主要内容 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以政府间接调控为前提,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海南特区与深圳等特区有很多的不同,但主要的不同表现为:海南是一个完整的农 业社会,而深圳等经济特区是城市社会,由此决定开发的重点和对象也不同深圳等特区以城市资源(包括工业资源、商业资源、技术和熟练的人力资源等)为开发重点;而海南则更倾向于以常规农业和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热带作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为主要的开发对象。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探索海南开发建设的新 路子也只有结合海南的实际,才不会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探索出自己的发展路数经济发展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经济开发方式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来说,经济开发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对于现代化过程影响尤甚在各种可供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经济开发方式中,成片开发是较切合海南实际的选择深圳等特区的发展有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空间位置上毗邻港澳,交通方便,语言相同,信息灵通,再加上劳动力比港澳地区便宜得多,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政策上的 “时差” 深圳等是20年前建设特区,其特殊政策在当时有“绝对优势”,20年之后的特区政策已趋于“淡化”就海南而论,它没有深圳的“天时、地利”,但海南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有其独特之处,应利用区域广、开发程度低的条件,大力 引进和利用外资,搞成片开发海南的成片开发,就其内容来说,可以搞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成片开发,利用海外大财团的资金和技术,在一些港口地区进行工业资源开发,建立现代化的港口城市 在岛内自然条件优越的广大内腹地区,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这种综合开发试验区主要以开发热带种植业、养殖业及其加工业为主,集中发展外向型农业,建成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经济发展区。
在省内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也可引进外资,统一规划,进行旅游业的成片开发 海南的成片开发,就其形式来说,可以采取“土地入股,共同开发”的方式,“以项目带动土地,以土地支持项目”的方式,以及“成片承包开发”的方式在这些方式中,探索与实践意义最大的是“成片承包开发”的方式成片承包开发”既是一种经 济开发方式,也是主权国家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来说,是指主权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有关法律规定,以低地价等方式使投资者取得国有成片土地的使用权在这一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阶段内,实行特殊管理体制和灵活的政策措施,实现生 产要素的充分流动和投资者生产经营权充分享有,吸引投资,达到成片开发经营土地资源及带动相关区域经济开发的目的这一方式,可在海南特区沿海有条件的地方进行实践性的探索从海南的实际出发,中央在确立海南省的经济开发方针时指出:要结合海南实际, 摸索自己的发展路数,不要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模式要作好通盘的长期规划和分步骤的实施计划,先从沿海开始,搞二、三块地方,一块一块地分片开发,开发一片收益一片,切忌急于全面铺开3年多来,海南省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来进行特区经济建设 现在,海南的开发区建设已初具规模,“成片开发”正成为海南大规模吸引投资的重要方式,也是海南特区有别于其他经济特区的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海南省开发区建设所取得的进展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创办一年开 局良好1990年8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这个试验区,由琼山、澄迈、东方、乐东、儋县划出6片总规划面积为300多万亩的土地作为开发区域,由于“按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开发,而引起国内外客商的关注目前,已申请立项的项目45个,已批准立项18个,计划投资额3.5亿元人民币1年来, 这个开发试验区按照办科技型、外向型、创汇型现代农业基地的要求进行开发,今年6月,试验区第一个项目——狮子岭加工区正式动工这个海南第一个现代化的农业加工区,将按照规划引进“三通一平”,以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或以使用权入股等形式, 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建立起高水准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形成大批量的商品生产能力 这标志着开发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标志着海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个加工区位于琼山县永兴镇,总面积3500多亩,中央拨出2000万元无息贷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启动资金,准备上马的项目有10多个 二是海口四大开发区的开发已初具规模位于海口四周的金盘工业开发区、滨海金融贸易区、港澳国际工业区、海甸岛东部开发区,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靠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到今年8月底止,四个开发区已累计 投资14.47亿元人民币、5064万美元和468万元港币,共开发土地6518亩,引进投资项目303个。
其中已建成项目98个,在建项目195个金盘和港澳两个工业开发区引进的工业项目有99个,已有36个项目建成投产三是海南国际科技工业园开发拉开序幕这个由国家科委、海南省政府、四川省政府和香港港澳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兴办的科技工业园,今年2月在港澳国际工业区奠基该区规划占地1780亩,主要从事多种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高技术、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业务四方协议首期筹资1亿元人民币目前,首期开发 的800多亩土地已开始平整现在,成片开发正成为海南省大规模吸引外资的重要方式去年5月下旬,美国华盛顿投资集团与琼山县签订海基基开发区500亩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基础设施 开发投资标准每平方公里不低于2.5亿元人民币这是目前海南较大的外商投资成片开发项目 首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两年内完成一座年产5万吨的镀锌管厂与一座年产5万吨的小型轧钢厂的建厂奠基仪式已于去年7月在海口市永桂开发区进行,使这块昔日默默无闻的土地一跃引人注目这是1990年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排名第 二(按销售额)的鞍山钢铁公司在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