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对比的哲学视角.ppt
42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3讲 语言对比的哲学视角,1.,语言世界观的意义,2.语言世界观的理据,3.语言世界观的含义,4.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1.,研究哲学问题的意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指导各种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欧洲哲人把哲学叫做学问中的学问,就是这个意思不研究哲学,不善于从哲学层面思考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就会使自己的研究陷入盲目性几十年来,我国的语言研究缺少自己的理论,始终在洋框框里打转,跳出了一个框框,又进入另一个框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自己的语言哲学和语法哲学没有建立自己的本体语言观,因此对于外来的东西,不是体系的套用就是仅仅注意方法的引进由于没有一个以我为主的坚实基础,对外来理论必然缺乏鉴别力和抵抗力,“洋为中用”就只能变为一次次的程度不同的“西化”要想真正建立汉语的语法体系,必须从最深层的哲学思考开始,建立汉语自自己语言哲学2.,语言世界观的理据,洪堡特(Karl Wilhelm von Humboldt,17671835)认为:,“,一种语言的作用以及构成这种语言的词语是生活现实在语言中的反映,其反映方式是说有关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词语不再像传统符号理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思想概念的索引,而被认为能直接构成思想概念和文化。
单词不是公认的符号,而是声音这些声音连同它们所代表的概念和事物,并通过它们生成的精神以一种神秘的联想方式存在语言之间的区别并不是声音与符号上的区别,而是世界观上的区别,”引自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语言可以说是各个民族心灵的外壳,各民族的语言是各民族的心灵,他们的心灵就是他们的语言,说这两者是等同的一点也不过分,”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人从自身中造出语言,而通过同一种行为他也把自己束缚在语言之中;每一种语言都在它所隶属的民族周围设下一个圈子,人只有同时跨进另一种语言的圈子,才有可能从原先的圈子里走出来所以,学会一种外语或许意味着在迄今为止的世界观领域里赢得一个新的出发点,”在某种意义上,这确是事实,因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属于某个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美体系掌握外语的成就之所以没有被清楚地意识到,完全是因为人们或多或少总是把自己原有的世界观,甚至语言观,带进了一种陌生的语言,”美国人类学-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 Sapir)和他的学生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继承并发展了洪堡特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沃尔夫萨丕尔假说,(Whorf-Sapir hypothesis)。
其基本思想是:,人类同时生活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里,人类的主观世界是由人们的“语言习惯”构建的,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言习惯”,或者是不同结构的语言,客观世界是由主观世界的活动而得以感知的,因此,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自然世界有不同的感知语言学界通常把这些重要思想称作沃尔夫假设三段论:,1)语言 A 的结构不同于语言 B 的结构;,2)文化 A 与文化 B 的行为结构差异同语言A与语言 B 的结构差异有关联;,3)语言 A 的结构决定文化 A 的行为结构语言影响或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马克斯 韦伯认为,,控制人们行为和思维的“文化之网”主要是由语言构成的,爱德华 W萨义德认为,,西方人以语言构建起来的特定话语结构来界定和改造东方人,罗伯特 菲列普森指出,,英语本身就是帝国主义,阿拉斯代尔 宾尼库克在香港、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说,,是英语构建了一个殖民主义的话语结构,把东方人变成了西方人,结构主义大师米歇尔 福柯和雅克 德里达等人断言,,世界存在于语言之中,从文化层面看,由于语言结构,包括语法、语义、语用诸方面结构的消失,与此相对应的行为结构随之而消失从认知层面看,语言是人们用来感知外界的途径。
外界事物通过语言形成概念、建立关系、构成模式,进入人的大脑语言的丧失意味着这一途径的丧失语言的差异导致认知途径的差异,语言的相对性意味着认知的相对性乃至文化和民族的相对性因此,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语言的时候,伴随而去的是这个民族认知、文化以及民族本身的相对性换句话说,当一位印第安人用英语或者其他欧洲语言去感知外界、和外界交流的时候,本质上他已经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印第安人了,因为其他语言替代了他母语的同时也替代了他的文化,语言已经使他脱胎换骨了可参阅蔡永良语言 教育 同化),德国哲学家茅特纳(Fritz Mauthner)在1902年说过一句话:“,如果亚里斯多德说的是汉语或达可塔语,他的逻辑和范畴就会是另一个样子,”If Aristotle had spoken Chinese or Dakota,his logic and his categories would have been different.),“,在一个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跟一个在其他传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看世界,其方法是不同的,”伍铁平),与语言相对论对立的观点是语言普适论,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假说”(cognition hypothesis),认为知识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这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提出来的。
许多语言学家常用乔姆斯基(NChomsky)的深层结构理论和皮亚杰(JPiaget)的发生认识理论来反对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乔姆斯基认为,不同语言中的范畴差异只是表层的,各种语言的深层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但乔姆斯基并没有对深层结构作出明确解释后来乔姆斯基的学生将深层结构进一步深化菲尔墨 (CFillmore)把深层结构深入到语义格,即把深层结构看成行为动作和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等的关系拉科夫(GLakaff)、麦考莱(JDMcCawley)等又把深层结构深入到义素这说明深层结构并不是已经被确认的结构,而是说各种语言中相同的基本结构也仅仅是猜想,所以乔姆斯基后来也放弃了深层结构的概念即便所有的人类自然语言存在相同的深层结构,也没有回答表层结构是否对文化有影响这一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看,世界观的形成本身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语言在其中起了勾勒和凝固作用;而世界观一旦形成,便会对人类的认识起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语言,有时会强制使用它的人在它所勾勒的范畴里思考问题如洪堡特说:“语言从精神出发,再反作用于精神,这是我要考察的全部过程”(洪堡特)3.语言世界观的含义,语言是一种世界观的观点,在承认思维反映现实,而语言凝化思维的前提下,特别强调语言对思维的反作用,其要点就是“沃尔夫萨丕尔假说”所申述的两点:,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即语言决定思维,“一个人的思想形式,是受其没有意识到,但又不可抗拒的语言形式的规律所支配的”;,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
不同的语言认识世界的图像和方式,因而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的世界图式具体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3.1 语言体现不同民族的概念和意义,语言世界观与语言反映现实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认为语言反映的是客现世界的现实,而前者认为语言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现实,而只是经过人们用语言这个透镜过滤过的现实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所认识的世界并不与之完全相符事实是,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地建立在人类社团的语言习惯之上的没有两种语言会相似到能将它们视为代表同一社会现实,不同社会所处的世界乃是不同的世界,而不是具有不同标志的同一世界,”萨丕尔:1988,185),“,能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伽达默尔),“,没有语言,就不会有任何概念;同样,没有语言,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有任何对象,因为对心灵来说,每一外在的对象只有通过概念才会获得真实的存在而另一方面,对事物的主观感知,都必然转移到语言的构造和使用上来因为词正是从这一感知中产生的,词是事物在心灵中造成的图像的反映所以,即使不考虑语言的作用,我们也可以把每个有个性的人看作世界观的一个独特的出发点,但个人更多的是通过语言而达到世界观,”洪堡特),3.2,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价值体系,在价值体系上,语言同样反映、影响着不同民族的世界观。
这在语词的象征意义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所谓善与恶、好与坏等都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对自然界的分类我们把鸟类分为“益鸟”和“害鸟”;把植物分为“香花”和“毒草”;把老虎、狮子说成是“凶猛”的,把兔子和绵羊说成是“温顺”的,把晴朗的天气说成是“好”天气,把刮风下雨天说成是“坏”天气这些都是人类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自然界的分类,其实自然界本无这些区别词义的引申和习惯搭配也表现了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不同阶级的不同世界观本质上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它也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语言反映价值观念只是语言作为世界观的一个内容因此在我们的认识中,“语言世界观”与“语言的民族性”是一致的,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只是“语言世界观”比“语言的民族性”更具有哲学意义如果只是把语言看作谁都可以利用和掌握的工具,语言民族性的意义又何在呢?所谓民族性,不联系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是难以作出解释的3.3,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洪堡特理论的精髓在于他所说的“内蕴语言形式”这个“内蕴语言形式”就是语言的语义和语法结构,即强加在言语原材料上的各种成分、模式和规则内蕴语言形式”一部分是人类所共同的,一部分却是各民族所特有的每种语言的词语都是按照一个系统的整体进行组织,因此除了借词之外,每个单词的说出都以一个语言整体的语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
因而语言上的种种不同就表现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汉语的单音节性及节律性这样的特点,赵元任先生说:,“,音节词的单音节性好像会妨碍表达的伸缩性,但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反倒提供了更多的伸缩余地我甚至猜想,这种伸缩性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我还斗胆设想,如果汉语的词像英语的词那样节奏不一,如 male跟female(阳/),heaven 跟 earth(天/地),rational跟surd(有理数/无理数),汉语就不会有阴阳、乾坤之类影响深远的概念,”楮孝泉则将这一观点引申到了结构,他说:,“,汉语的形式上的规整性对概念的形成的影响,并不只是在现代社会中才有的从汉文化的创始时以来,政治观也好,哲学思想也好,常常是以一种口号式的非常简单的对称的文字形式出现的,如克己复礼、内圣外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这是由汉语的内在节律性所决定的,也是因为汉语的句式特征造成的形式上的规整性,并不只是个修辞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个思想的终极产品的外观形象问题因为,人们是用语言来思想的,这种对语言形式的规整的要求,必然深刻地影响思想本身的面貌,可以说,要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特性,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汉语文字的这种齐整对仗的要求所产生的,思想模具,作用,”。
4.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会对对比研究带来重要的、带革命性的意义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就是给语言以本题论的地位,而不仅仅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就会更加注重从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而不满足于对语言的表层结构进行形式的描写;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就会把语言研究的重点放到语义上,以语义研究带动语法和语用研究,才会使语言研究更切实用总之,才会使语言学真正成为领先的学科承认语言是一种世界观,对于语言对比研究来说,显得更加重要对比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例如对比的基础,可比性问题、从形式还是从意义出发等等,无不同语言观有关系语言观不同,着眼点和方法就会不一样4.1 语言世界观给语言以本体论地位,索绪尔普通语言学纲要结尾有一句名言:“语言学的唯一的、真正的对象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索绪尔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