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知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比较分析.doc
2页认知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比较分析=“news_bd”> 一、生成语法 (一)生成语法的发展历程 1957年乔姆斯基发表的《句法结构》代表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到现在近六十年历史,经历了五个阶段1957年—1965年是第一个阶段,为古典理论阶段,全面颠覆了正在盛行的结构主义,《句法理论》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965年—1970年为第二个阶段,即标准理论阶段,他在语法范畴中增添了语义,《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是他在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1970年—1979年为第三个阶段,即扩展式标准理论阶段,他认为表层结构在语义的解释中也有作用,他的主要作品有《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及语义说明》1979年—1993年为第四个阶段,即为管约论阶段,乔姆斯基将语义解释加入到表层结构中,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支配和约束论集》1993年至今为最简理论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主要作品是《语言学理论最简方案》 (二)生成语法的研究对象以及重要概念 语言能力被生成语法视为主要研究对象,乔姆斯基秉承天赋论,并提出了普遍语法 乔姆斯基还提出了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的概念,认为深层结构在语义的解释上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认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并且人天生就具有这种转换能力。
除此之外,乔姆斯基认为虽然每个民族的语言具有不同的表层结构,但是各民族语言都有一样的深层结构,这个观点对于翻译理论有着重大影响 二、认知语法的形成及主要特点在1976年Langacker 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认知语法,Langacker 、Lakoff 、Taylor、Johnson、Talmy等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认知语法的语言学家们认为,句法构造形成内在原因包括两点:语义和认知,语义和认知是决定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认知语法在批判转换生成语法的同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如:语言及句法的非自治性,它们是具有体验性的;以语义研究分析为出发点;只设三个概念单位,并认为象征单位=音位单位+语义单位;用识解论来解释语法现象;认为语法具有相似性、模糊性 认知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比较 认知语法与转换生成语法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两代认知科学的的分歧 (一)二者的哲学基础不同:认知语言学是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而笛卡尔哲学以及形式主义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二)心理学基础不同:认知语法给予体验的心智主义、建构主义、互动论及联通论;而转换生成语法主张天赋论,他们反对行为主义理论三)意义观不同:认知语法的意义是基于认知语义学的;而转换生成语法的意义观是基于客观语义学的。
四)语法构造解释不同:认知语法基于体验和认知之上,解释语法构造和形义对应关系;而转换生成语法未深入分析语法构造,未解释形义对应关系五)运用理论不同:认知语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而转换生成语法运用经典范畴模型理论六)理论假定不同: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是第一性的,与交际功能、语用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句法范畴和语法关系是自治的,所有的句法限制可不考虑意义,通过句法规则来解释,认为句法是第一性的七)对于普遍性的不同:认知语法认为语义构造和语法构造有共同之处,但更加强调其差异性、相对性;而转换生成语法更强调普遍语法八)对于构造的意义与各部分意义的关系看法不同:认知语法采用整合观,认为构造的意义与各部分意义是有理据的,主要是整合而成的,而不是通过一般规则计算而获得的;而转换生成语法采用组合观,认为每个语法构造的意义是其组成部分的意义的函数,可通过计算获得九)对于语法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看法不同: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法是一个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系统;而认知语法并不赞同,运用了原型范畴理论、认知模型、隐喻机制、心智空间等等十)表示句法结构的图形不同:转换生成语法用树形图来表示由成分要素构成的句法结构;而认知语法用一种全新的图形(如:射体—界标,侧面—基体,等)来表示由成分要素构成的句法结构。
十一)句法构造的分析方法不同:认知语法采用自下而上的语言分析方法;而转换生成语法则采用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十二)生成语法设深层结构—表层结构,而认知语法不设这两个结构,没有转换这一说,认为语法表达式是由象征单位整合而形成的 结语 认知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是研究语言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它们在心理学基础、哲学基础及对语言的假设方面存在很多分歧,在对于如何研究语言、语言系统的本质及语法结构的本质的看法大有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