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教学之我见(3).docx
4页走向生本——有效教学之我见武宏钧有效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生态的,走向生本的课堂走向生本的有效的语文生态 课堂,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能够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把主要依靠教师的教, 转化为在教师的帮助下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把课堂办成真正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而不是“讲堂” 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激扬生命的拓展方式,引领学生感悟并体验语文课具有情感的温度、 文化的宽度和思想的深度而“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应如何拓展语文生态课堂的空间呢?一、 创设情景,拓展激发情趣的乐度 在生态课堂的入题时,教师应用满面春风的语态,带有浓郁情味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 产生一种情感共鸣的语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从而转化为良好的学习动机, 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进而掌握“文章”精髓,领略“文章”的美妙 如教赵丽宏的〈〈山雨》,我用CAL画面辅助激发情趣,背景音乐在“沙沙”的细雨声中响 起,伴以语言描述:山雨,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一幅温馨的春雨图呈现在学生面前,接着, 范读声起,民乐伴奏,时悠扬悦耳,时清新活泼,牵动学生的神经,学生情不自禁跟着叨念。
在范读中生成的氛围使学生 心悦神逸地步入学习状态,范读成为叩启学生心灵的敲门砖、 点火石激发情趣,尽管只是“转轴拨弦三两声”,但能一石激浪,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顺利地带到知识的 “渡口” : 在恍思中窥到“桥”那边的“风情小园” 、迷人意境,而心旌摇曳,欲罢不能二、 层次练习,拓展攀登知识的梯度 生态课堂应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优化学生攀登知识的梯度,把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起来, 开展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综合、灵活的知识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已有知识水平和可接受能力, 鼓励学生展开大胆而又合理的想像,予以补充比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在教学开始时,我深情地点拨:“这篇课文是由三幅生活的画组成的 每幅画面上有背景,有人物形象请你找找看,是哪三幅画? ”然后出示填空题:一一花生、一一花生、一一花生在课堂结 束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我们的家乡有很多土特产,学了〈〈落花生》一文,想一想,你 喜欢哪一种土特产,然后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句新颖的广告语 请你把广告的创意画下来这种练习题目,既立足应用,又体现了人文关怀,具有亲和力,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 现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 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价值。
这 样的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攀登知识的梯度,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 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愚以为,语文教师只有创造性使用教材,敢于超越 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 学生才能爱学,乐学,语文知识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 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三、 滋润心田,拓展徜徉文化的宽度 “没有见过风景的人,会把盆景当作风景即使见到了真的风景,也不应只停留在一处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一一而它恰恰最有赖于教师“脑内存”的容量和品质比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船夫的 驾驶技术特别好” 这一重点语段时,我们引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活化处理,可先让学生以威尼斯小艇船夫的身份讨论并汇报怎样招揽顾客来坐船, 后让其他学生以顾客的身份向刚才汇报招揽顾客方法的 “船夫”提问学生无论是汇报,还是提问、回答,都能从课文中捕捉相关的信息, 然后跳出教材,加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这样的活化文本,增添了生态课堂徜徉文化的宽度,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了学生的直觉、感受、想像、情感,使学生在阅读批判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在感性化的学习中领悟课文, 完善人格,关注生存方式,得到和谐的发展。
其实,教材只是一个“引子” ,我们借这个“引子”,可以更深地走进作家作品, 走进文学史,走进人类的精神空间 语文老师必须有语言与文化上的 积累意识,应该像牧羊人那样,把学生引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 ,而不是圈养起来愚以为在生态课堂上,教师应想尽办法对教材“美容”或“整容” ,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快乐的课堂中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四、 创新超越,拓展思想拔节的深度 如果把情感的真实看作“飞翔课堂”的内核,那么,生态课堂的文化美质和思想含量就是“飞翔课堂”的两翼唯有思想,才能还语文教 育以永久的灵性、质感与生命的活力多少年来, 语文课堂的文化品格一一文学的熏陶、文化的烛照、思想的启蒙,长期与我们绝缘一谈〈〈落花生》就是做老实人,一谈〈〈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批判资本主任社会的黑暗, 一谈〈〈小珊迪》就是应该诚实善良……至于超越文本,对教材进行独特深刻的解读,以至于读出自己,进而用思想建构语文课堂,只是空谈 我个人认为,这种没有高尚价值引领、没有思想深度的语文, 是庸俗且粗劣的语文,因为它培养的是一批批丧失独立思考能力的“空心人” 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生态课堂的拓展,应该使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越来越强, 越能够认真倾听文本的灵魂回响,开掘语言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承比如如教完《詹天佑》 课文最后一节时,我设计了请学生“从课文里找依据,给’京张铁路’重新起名字”这样一 个教学环节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条铁路,故起名为“中国第一路” ;有的说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达到了当时国际一流水平, 故起名为“创新路”;有人为纪念后天佑, 故起名“天佑路”;有人因这条路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 故起名“争气路”;有人说京张铁路修筑之成功,是因为詹天佑爱国,故起名“爱国路” ;有人根据这是中国人设计修筑的第一条铁路的事实,起名为“中国路”;有人说这条铁路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故起名“智 慧路”;各种各样,不一而足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升华了 学生的思想境界,又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开放式教学, 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注重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 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体现出灵活与机智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未来文明的 创造者,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
五、 促进发展,强化智慧引导的活度 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新 课程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练习应该设计出能够展示学生学习过程(如思维过程、动手过程、活动过程等) 的题目,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布置一些这样的题目:学习了这篇课文, 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请你把自己思考的过程写出来;学会了这个生字,请你想一想, 你用什么巧妙的方式记忆它?把你思考的过程写出来, 让大家学习和分享;你的这一篇文章写的很棒,想一想,你的经验是什么,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通过 展示自己的成功过程,以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收获 的智慧使语文学习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愚以为,生态课堂强调创 新而不失教材基础知识的依托, 积极关注智慧引导的活度, 努力将练习的基础性与开放性结合起来,体现练习内容的多元化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时, 要立足应用,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使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素养得到提高生态课堂传授知识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 更重要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 手段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生态课堂由“教”到“导” ,因为人的意识不是随手一撒就可以发芽的种子,它像火把需要点燃, 像炮弹的引信需要撞击, 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 烧,而不是做学生思维的保姆,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智慧果实六、 多元设计,增加润泽生命的温度。
汉语是一种雅致的语言,它能把每一缕阳光、每一片绿叶、每一声鸟鸣都化作生命的诗意存在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 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生态课堂应该让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 增加润泽生命的温度,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使他们更快乐地完成作业我在布置作业时, 十分注意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作业模式,注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元化如:教学“春天”这一单元后,课堂上,我先让小朋友进行讨论:我们 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爱 讨论后,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春天的爱 第二天的汇报课上,孩子们有画画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有演奏乐器的,有背诵诗歌的,还有的孩子带来了风筝,带来了爱草护绿的宣传牌, 最有意思的是李坚小朋友,他说:“我在院子里种了一棵树苗,我想让大树的伙伴更多些 ”生态课堂应该用温暖的眼神关注每一颗敏感的心灵, 用真诚的心灵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在对话中让学生体验语文的诗意和人生的况味……生态课堂要从过去 “师道尊严”的藩篱中跳出来,把学习的主动权、发展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有机会张扬个性, 展示才华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定论,敢于奇思妙想;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耐心地回应;要 小心翼翼地呵护和扶持这些奇思异想的、 充满个性的幼芽,唤来春风,邀来阳光,给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安上爆竹”,从而诱导他们迸发出绚丽、智慧的火花来。
七、 融入童趣,凸显快乐学习的靓度 课堂,因为有了学生活生生的生命,所以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积极拓展探究的空间以激发生命的力量, 通过师生互动燃起师生的生命之火, 激发师生的生命之力, 让师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中, 不断走向更加成功的未来从而构建激扬生命的课堂,使师生个性发展、灵性飞扬学生是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是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使课堂形成活力 无限、激情释放的文化氛围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这样设 计:“如果赵州桥的设计师李春带着工匠们来到我们身边,你怎样采访他们? ”接着小组合 作,一人做记者,三人做被采访者,然后全班交流在教学中,学生穿越时空所作的采访交 流,是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是一种无形的心灵感染,对学生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的,这样采访设计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生兴趣盎然、小脸通红,小眼发光、 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进入了欲罢不能,乐此不疲的积极状态之中这样的设计,拓展 了课堂的空间,使古老的赵州桥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课堂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地思考探索、勇于表现自我,创新和超越。
快 乐是成功的源泉把快乐设计在练习中, 是生态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好方法 在课堂练习时,可变一变思路,演一演,玩一玩,唱一唱假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盘珍珠” ,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一根线”,生态课堂的语文教师应该用心去穿好这一串“珍珠” ,使课堂教学成为鲜艳夺目的装饰品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语文的生态课堂课更加精彩八、 循序渐进,拓展习惯养成的厚度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教育就是要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良好的习惯对语文学习来说尤为重要 “小学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