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 变 生 命 的 教 学.doc
15页改 变 生 命 的 教 学作者:韩霍华(Howard G. Hendricks) 译者:张淑惠 教师在从事生命的事业,而非话语的事业假如学生真的感觉到教师拥有真理,他们会在教室门口排长龙 教师要必须遵循“教学七大定律”:教师的定律、教育的定律、活动的定律、沟通的定律、心的定律、鼓励的定律、准备的定律 1.教师的定律(The Law of Teacher) 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学 2.教育的定律(The Law of Education) 人们学习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方式 3.活动的定律(The Law of Activity) 最大的学习总是因着最大投资所带出的结果 4.沟通的定律(The Law of Communication) 要想真正地传授知识,必须先建立桥梁 5.心的定律(The Law of Heart) 教学所影响的不是头脑对头脑之间的传递,而是心与心的交流 6.鼓励的定律(The Law of Encouragement) 当赋予学习者适当的动机时,往往会带来最有效的教育 7.准备的定律(The Law of Readiness) 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师生双方都做了适当的准备时,将产生最大的效果。
假如你要用一句话来把这七项定律全部摘记下来,这七项重要的定律所要求的,就是传讲的热忱 1.定律1 ── 教师的定律1.1 传道者?或知识贩卖者? 你不能够凭空传讲,也不能传授你所没有的东西,假如你不了解──而且是真正地透澈了解──你就不能传给别人 P14 ) 当我寻找好教师的时候,我总是寻找拥有「胖子」FAT 条件的人 —— 也就是忠心(Faithful)、合用(Available)和受教(Teachable) P17 ) 1.2 教师是生命不断更新的学习者 有影响力的教师,必然是由丰盛的生命涌流出来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一旦你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得停止教学 P14 ) 我,身为一位教师,我必需成为学习者,是学生中的学生,我仍然继续在这条不间断学习的过程里奔跑 P14 ) 我宁愿让我的学生饮于流动的溪流,而不是一滩停滞不动的水塘 P15 ) 你瞧,唯有透过一个被改变的人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当你改变得愈多,你就愈能成为一个改变别人生命的器皿 P19 ) 假如你想成为一个改变的媒介,必须先经历改变 P19 ) 最使人振奋,也最充实富足的人莫过于上了年纪仍决定不断学习的人。
P21 ) 为了使你生命中知识领域不断成长,我给你三项建议: ·维持一项持续不断的研究及阅读计划 ·报名参加持续的教育课程 ·认识你的学生 一位好老师最大的威胁就是满于现况──不再问「怎样改进我的教学?」 ( P39 ) 2.定律2 ── 教育的定律2.1 使学生心向往之才是成功的教学 教师主要是一位刺激者和激发动机者.....并非是参赛者,他是激励并引导参赛者的教练 P44 ) 教师的真正功能乃是在创造对自我学习最有利的环境......真正的教学并非提供知识,而是刺激学生去得着它有人说,教得最好的人,乃是教得最少的人 P43 ) 教师必须激起并引导学习者自动自发,而通常是不告诉学习者任何事物 ── 不为他做任何事 ── 而是让他能够自己学习或自己来做身为一位教师最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因着你所做的,让学习者做了些什么 P44 ) 那些在你生命中最好的老师可能就是当日撒种的人 ── 而你现在仍然收成他们的果实 P51 ) 在三十五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学到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确切地告诉学生:「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得到!」( P62 ) 2.2 学生的需要是教育的重心 有一次,我到西岸的一所教会讲道,当我开讲的时候,我发现讲桌上有句标语正对着我﹕「在这世界上你想要在这些人身上做些什么?」(P49) 你不单是要对谆谆教诲的原则有兴趣;更要去影响别人。
P44 ) 2.3 教学的三大目标 第一个目标﹕教导人们如何思考 如果你要长久地改变一个人,你要确实地去改变他的思想,而不是行为的改变 P50 ) 假如你正准备教他们如何思考,那么,先决条件是你自己要懂得如何思考 P52 ) 不要忘记你的任务是去发展那些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可以接受训练并且做他们所选择要做的事因此,我会建议你,多花些时间征询答案,而不是回答问题 P56 ) 第二个目标﹕教导人如何学习 创造一生持续学习的学习者 P53 ) 当你学习时你就在成长今日你停止学习,明日你就无法成长 P53 ) 学习不单是兴奋的过程,也是个符合逻辑的过程 P53 ) 第三个目标:教导人如何做到 这个目标带领我们回到一项原则,就是只要是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到的,就不要替他去做假如你替他做了,你将会让他或她成为一个教育的跛子.....一个教育方面的半身不遂者 P55 ) 假如你正要教导学生思考、学习、做到..... 那么,你要鼓励他们精通四种基本的技巧:读、写、听、说 P57 ) 2.4 学习的四个层次 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学习的四个层次: 学习者的起点,开始的基本层次是无意识无能力。
接下来的层次是有意识无能力 第三个层次是有意识有能力 最后的层次是无意识有能力P46 ) 3.定律3 ── 活动的定律3.1 知而不行则枉 今天教育的头号问题是,未能刺激学习者将所学付诸行动 P127 ) 最好的学习者乃是参与者;他们不仅是在外围观看活动,并且深深地溶入其中,完全投身在场内,他们也比一般没有投入的学习者,享受更多的学习乐趣 P69 ) 学习并不是以活动本身为目的;活动乃是达到学习目的的手段 P67 ) 我听见,我会忘记我看见,我会记得我做了,我会明了 P70 ) 在良好指导下的练习将能臻于完美 P68 ) 3.2 全人投入的学习 我们记忆的潜能最高仅达我们所听见的百分之十 P70 ) 假如我们将视觉与听觉并用,心理学家说,我们记忆的潜能会提升到百分之五十 P71 ) 除了视觉与听觉再加上做,效果如何呢?心理学家说这样的结合会带来百分之九十的记忆效果 P71 ) 当你做了以后你不仅会明了;而且也会改变 P70 ) 3.3 实践者才是主动学习者 知识不像有形的物质,可以从一个心灵传送到另一个心灵,因为思想不是可以掌握或触摸的物体.....思想必须经过重复思考,经验必须再经验。
P65 ) 一位传讲者的工作不是去感动人,而是去影响他们;不单是说服他们,而是去改变他们 P66 ) 我们的学生乃是为着错误的对象工作 ── 他们是为老师作功课,而不是为他们自己我常常花二、三年的时间,用这种方法把学生的观念纠正过来学习者最终极的问题应该是「你要什么?」而不是「你的老师要什么?」( P75 ) 4.定律4 ── 沟通的定律4.1 认识沟通 沟通(communication)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communis这个字,意思是「共同」在我们沟通之前,我们须要先建立共通性、而共同性愈多,就带来愈多沟通的可能性 P87 ) 所有的沟通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要素即:思想、感觉、行动当我们要与另一个个体沟通时,它包含了.....我知道的事 .....我感觉到的事我正在做的事 P89 ) 假如我彻底明白某些事,深深体验到这些事,并且持续地做这些事,那么我就有极大的潜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沟通者 P89 ) 要把这些概念卖出去,我要真正明白它,深深地相信它们是有价值的,并且亲自地使用它们,这是沟通的起点 P90 ) 每一次教导时,你可以问你自己,我知道些什么 ── 而我要学生们知道什么?我感受到什么 ── 而我要他们感受到什么?我做了什么 ── 而我要他们做些什么?( P94 ) 4.2 有效的沟通 最有效的沟通,总是包含情感因素 ── 感觉要素,兴奋要素。
假如,我宣称我信奉某种永恒真理,那么它必须反映在我的价值观、我所看重的事物、我对金钱与时间的用度、以及令我兴奋的事情 P91 ) 你是什么样的人,远比你说什么来得重要 P93 ) 要有好的引言,这项忠告是假定你已经知道你要说些什么,并且知道在剩下的时间里该怎么说 P98 ) 教导需要在内容与沟通、事实与形式、教什么与如何教的这些关系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P97 ) 当你要强调某件事情时,你要放慢你的速度,并且温和地说 P100 ) 5.定律5 ── 心的定律 教学影响的不是头脑对头脑之间的传递,而是心与心的交流 P108 ) 对希伯来人来说,心包含人格的全部 ── 他的理智、情感、意志 P108 ) 苏格拉底用三个非常有趣的概念扼要说明了沟通的本质,他称之为Ethos, Pathos, 及Logos. Ethos意即性格,Pathos 意即怜悯,Logos意即内容 P109 ) 最伟大的沟通者 ── 最伟大的教师 ── 不见得是那些具有高瞻远瞩的人,而是那些拥有广阔心胸的人,他们以他们的全人来传达信息,并且与听众作全人沟通 P111 ) 如果我们要评估你的教导是否有果效,我们所凭借的不是你所做的,而是学生学习后的结果。
P112 ) 人们接受他们感觉可以接受的,并且拒绝他们感觉应该拒绝的 P114 ) 做一个有影响力的人,认识你的学生我们当中有些人是生活在象牙塔内,一点也不清楚我们的学生在哪里,所以我向你提出挑战,你要走入他们的生命中 P121 ) 你愈亲近他们,就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P121 ) 赢得倾听的权力 P122 ) 信任总是在沟通之先 P122 ) 愿意在你学生们的面前,成为一个有弱点的人 P122 ) 6.定律6 ── 鼓励的定律6.1 MQ决定学习成果 当我教学的时间愈长,我就愈深信一个人的MQ ── 他的动机商数(Motivation Quotient) ── 远比他的智力商数(IQ)来的重要 P127 ) 鼓励的定律是﹕当赋予学习者适当的动机时,往往会带来最有果效的教学 P128 ) 不合理的动机会遭致毁灭性的后果 P128) 其中有一种,我称之为棒棒糖式的动机,另一种不适当的动机是罪恶感 P128 ) 6.2 使学生自动自发 动机有两种层次,第一种不是人们原有的动机 ── 乃是外在的动机,第二种较为重要 ── 是属于原有的动机 ── 乃是发自内在的 P130 ) 你的工作就是运用所有的动机,去引发原有的动机。
你希望能够潜入学生的内心,从中搜寻找出关键性的按钮,然后用力一按但是你必须先从外部着手,使他内部发生改变 P130 ) 身为一位教师 ── 乃是一位激发动机者 ── 你要帮助人们发展到自动自发的地步你要他们做他们愿意做的.....不是因为你要求他们,或是你逼迫他们,而是他们自己选择要如此做 P131 ) 7.定律7 ── 准备的定律 准备的定律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与教师双方都做了适当的准备时,将产生最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