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doc

4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6207078
  • 上传时间:2023-09-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6.54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窗体顶端住房城乡建设事业 “十三五”规划纲要 [发布时间:2023-8-23]  浏览次数:2511次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规定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贯彻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城乡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全文3万余字,共分17个方面内容,重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面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连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城乡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重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全面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连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目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住房城乡建设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化和城乡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城乡化连续推动,2023年,设市城市数量达成656个,建制镇20515个,城乡常住人口7.7亿人,常住人口城乡化率提高到56.1%。

      随着城乡化的推动,我国城乡和区域空间布局日益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一)城乡住房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大规模推动,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23~2023年,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城乡保障性安居工程4013万套、基本建成2860万套,超额完毕“十二五”时期开工建设3600万套的任务,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缓解各类棚户区改造进展顺利,“十二五”时期,全国累计开工改造棚户区住房2191万套、基本建成1398万套一大批棚户区居民“出棚进楼”,改善了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时期,全国累计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1359万套,基本建成1086万套公共租赁住房不仅使现有城乡低保家庭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还解决了大量城乡中档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乡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落户农民的住房问题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建立,保障房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二)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逐步优化,房地产市场基本保持平稳运营,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各地区各部门密切协作配合,适时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实行分类调控,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责任制,实行差别化住房税收、信贷、土地供应等政策。

      十二五”时期,房地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房竣工量和交易量均达成历史最高水平,二手住房市场逐步成为解决城乡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方式,住房租赁市场日益成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平稳发展,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6万亿元,比2023年增长约1倍,房地产业增长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23年的5.7%提高到2023年的6.1%房地产业链条长,关联度大,带动了建筑、建材、金融、家具、电器等产业的连续发展三)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在支持缴存职工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缴职工人数和缴存金额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年终,全国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1.18亿人,缴存总额8.95万亿元,分别比2023年年终增长3170万人、5.7万亿元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逐步放宽,个人住房贷款力度不断加大,异地贷款业务全面推动,有力支持了缴存职工合理住房消费需求截至2023年年终,全国累计提取住房公积金总额4.88万亿元,比2023年年终增长3.41万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499万笔、5.33万亿元,分别比2023年年终增长1159万笔、3.48万亿元。

      住房公积金个贷率由2023年年终的61.53%提高至80.8%四)城乡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实行管理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城乡化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积极贯彻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编制京津冀城乡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规划,完善国家和区域城乡体系,优化城乡布局与形态指导省域城乡体系规划的制定实行,“十二五”时期,经国务院批准,批复13个省(自治区)省域城乡体系规划,推动各地合理拟定大中小城市和小城乡的发展功能和发展目的,走符合本地特点的新型城乡化道路启动城市划定开发边界试点工作确立了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定和农村实际需求、具有较强指导性和实行性的乡村规划理念,初步建立了以村民为决策主体、规划编制单位指导、政府组织推动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推动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与实行,支持开展村庄规划、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试点工作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理念创新转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排水与污水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燃气、集中供热、园林绿化、综合交通等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十二五”时期,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毕79131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8倍。

      2023年,城市污水解决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解决率分别达成91%和92.5%,超额完毕“十二五”规划拟定的85%和80%的目的任务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达成93%、燃气普及率95.3%、集中供热面积64.2亿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5.6平方米、轨道交通线路长度3311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3%,较“十一五”期末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达成225处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推动新型城乡化健康发展、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六)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按照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规定,将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提高中央补贴标准十二五”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440亿元支持1794万农户改造危房建立了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一户一档大力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5年专项行动并建立验收制度,开展县(市)域农村污水统筹治理示范,启动江苏、吉林、山东、宁夏等省级试点以及100个县级示范。

      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将2555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央财政给予支持,建立了基本的保护管理制度开展中国传统民居类型普查,挖掘整理出599种民居类型开展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村村普查并建立信息系统,指导各地累计对近30万个村庄开展环境整治会同有关部门拟定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命名了55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七)建筑业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建造能力大幅提高,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时期,建筑业增长值年均增长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7%左右我国在高难度、大体量、技术复杂的超高层建筑、高速铁路、公路、水利工程、轨道交通、核电核能等领域具有了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设计建造能力,新建成了一批难度大、品质高的标志性建筑对外工程承包规模稳中有升,结构不断优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连续推动,建筑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业与制造、信息等行业融合发展势头显现积极推动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建设工程公司资质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工程质量专项治理行动,推动贯彻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切实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健全建筑业相关标准体系,共发布标准2023余项,标准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

      市场决定工程造价的机制初步建立,工程计价依据体系基本完善八)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加速推动,绿色建材工作稳步实行,行业科技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城乡新建建筑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23年年终,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基本达成100%,共形成超过1亿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共有3979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记,省会以上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始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十二五”时期,全国累计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完毕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均超额完毕了国务院下达的目的任务完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4450万平方米稳步推广绿色建材,对建材工业绿色制造、钢结构和木结构建筑推广等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启动了绿色建材评价标记工作组织实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了城市污水解决厂提标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关键技术,开展城乡区域规划、城市功能提高与空间节约运用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行业科技能力连续增强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重要是,城乡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尽合理,城乡规划前瞻性、严厉性、强制性和公开性不够;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城乡建设缺少特色;城市建设盲目追求规模扩张,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总量局限性、标准不高、运营管理粗放等问题突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安全隐患多等“城市病”问题加剧;城市管理执法体制亟待理顺,城市管理有待改善和加强;农村住房建设和居住环境治理欠账多;住房保障方式仍需完善;建筑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

      二、总体规定“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繁重从城乡化进程看,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乡化率将达成60%左右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乡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协同连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的进一步实行,我国发展的空间格局将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规定住房城乡建设事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要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全过程,着力推动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助力经济增长,增进人民福祉从城市工作看,城市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深刻结识城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中的重要作用,从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的高度,从贯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高度,扎实做好城市工作。

      全面进一步地结识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既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又要增强忧患意识、超前谋划,准确把握有利条件,科学应对风险挑战,进一步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作出积极奉献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发言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坚决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大力强化城乡规划工作,塑造城乡风貌特色,推动城市建设优化升级,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环境质量和安全运营水平,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转变建筑业、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方式,强化建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