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条件观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doc
3页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条件观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条件观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条件观察与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方法:按确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常规做 颈动脉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同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斑块积分、管腔截面积、偏心指数综合判断是否是冠心病与单纯根据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分判断是否是冠心病比较,有 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01> P<0.05o结论:从颈动脉超声的多个 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比单纯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 分的准确率高❷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多个条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临床判断为冠心病及疑似冠心病人;在进行冠状动脉 造影前常规检查颈动脉超声;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年患者;临床病 史是患者本人提供的完整资料;未进行过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实 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我院临检中心检查的患者;无其他慢性肝、肾功能 损害及结缔组织疾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狭窄 N50%) 74例,男50例,年龄35〜75岁,平均53. 5±8. 1岁;女10 例,年龄38〜68岁,平均52. 7±8. 3岁。
颈动脉超声:应用GE公司L0GIQ-9超声检查仪,由1名专职医 师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头仰位,肩部垫薄枕,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 暴露颈部,在颅外颈动脉体表位置,从颈总动脉起始部位开始,对颈 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进行纵轴及 横轴切面扫查,检测血管内膜表面到中层外表面间的距离(IMT)、血 管内径、有无斑块、血管有无狭窄、是否偏心冠状动脉造影:由我科专业心内科医师操作,入路途径为常规的 经股动脉或梯动脉,左冠状动脉至少投照4个体位,右冠状动脉至少 投照2个体位冠状动脉造影判定标准: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标准,狭窄N50% 的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支即诊断为冠心病根据冠状动脉 狭窄直径N50%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单支、双支、三支, 累及左主干时,以同时累及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计算,诊断双支病变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 0软件进行分析,包括X2 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X土S),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结果两组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在高LDL-ch方面,冠心病组与观察 组比较,有着显著差异(P<0. 05)o同时在TG、低HDL-ch方面比较, 冠心病组与观察组也有显著差异(P<0. 05)o而两组在TC方面比较, 无显著差异(P>0. 05)o本研究中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与单支病变及观察组在内-中膜厚 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
随着斑块积分的增加,冠状动脉病 变加重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心病组的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与观察组比较及三支病变与单支 病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o血管腔截面积小,提示动脉 硬化本研究在管腔截面积上,单、双、三支病变组与观察组比较及 双支、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o血管偏心指数大,易出现动脉硬化,本研究冠心病组的单、双、 三支病变组与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o斑块发生率及 血管面积狭窄率三支病变组与观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o 综合判断冠心病资料分析,见表1本研究结果和段军[l]等人报道的一致,可能与我国 人群的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有关颈动脉和冠状动脉有相似的特点,二者均是平滑肌动脉,且在动 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是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了解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的一个窗口我们的研究还发现,同时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积分、 管腔截面积、偏心指数综合判断是否是冠心病,比单纯根据颈动脉内 -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分判断是否是冠心病的准确率要高。
但 是,单纯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或单纯根据斑块积分判断冠心病的 发病率比John报道要少,这可能与我们的操作者的经验有关研究认为,颈动脉超声检查是一种很好的预测冠心病的辅助检查, 在诊治冠心病的工作中,应该将这项检查普遍的应用到临床中建议 分析、判断这项检验结果,不要单纯、孤立的看一个指标预测冠心病, 这样会影响颈动脉超声的预测,要从多角度分析预测冠心病,提高预 测冠心病的准确率参考文献1段军,杨明,丁五麟,等.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患者与 冠心病的关系.临床医学,2005, (25):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