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doc
7页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1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_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2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3 一.电容器与电容 1.电容器.电容 (1)电容器:两个彼此又互相的导体都可构成电容器. (2)电容:①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电荷本领的物理量.②定义:电容器所带(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与两极板间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 ③定义式: 2.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1)充电过程 特点(如图1.3—1) ①充电电流:电流方向为方向, 电流由大到小; ②电容器所带电荷量; ③电容器两板间电压; ④电容中电场强度; 当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容器所在电路中电流,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与充电电压; ⑤充电后,电容器从电源中获取的能量称为 (2)放电过程 特点(如图1.3—2): ①放电电流,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板流出,电流由大变小;开始时电流 ②电容器电荷量; ③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 ④电容器中电场强度; ⑤电容器的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注意:放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电容器极板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当放电结束时,电路中无电流. 3.平等板电容器 (1)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式(即电容与两板的正对面积成正比,与两板间距离成为反比,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 (2)带电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场可以认为是匀强电场,且E= 4.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的仪器—静电计 电容器充电后,两板间有电势差U,但U的大小用电压表?去测量(因为两板上的正.负电荷会立即中和掉),但可以用静电计测量两板间的电势差,如图1.3—3所示 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静电计由的两部分构成,静电计与电容器的两部分分别接在一起,则电容器上的电势差就等于静电计上所指示的,U的大小就从静电计上的刻度读出. 注意:静电计本身也是一个电容器,但静电计容纳电荷的本领很弱,即电容C很小,当带电的电容器与静电计连接时,可认为电容器上的电荷量保持不变. 5.关于电容器两类典型问题分析方法: (1)首先确定不变量,若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则不变;若电容器始终和直流电源相连,则不变. (2)当决定电容器大小的某一因素变化时,用公式判断电容的变化. (3)用公式分析Q和U的变化. (4)用公式分析平行板电容两板间场强的变化.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4 1.光的电磁说 (1)麦克斯韦计算出电磁波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说明光具有电磁本质 (2)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_射线射线 产生机理在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运动产生 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产生的 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的 (3)光谱①观察光谱的仪器,分光镜②光谱的分类,产生和特征 2.发射光谱连续光谱产生特征 i由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发光产生的由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组成 ii明线光谱由稀薄气体发光产生的由不连续的一些亮线组成 iii吸收光谱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通过物质后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而产生的在连续光谱的背景上,由一些不连续的暗线组成的光谱 3.光谱分析: 一种元素,在高温下发出一些特点波长的光,在低温下,也吸收这些波长的光,所以把明线光波中的亮线和吸收光谱中的暗线都称为该种元素的特征谱线,用来进行光谱分析. 4.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 i共同点: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它们波动的频率都取决于波源的频率;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频率都不变. ii不同点:机械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其波速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与波的频率无关.而电磁波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介质中传播.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均为3.0_1_m/s,在介质中传播时,波速和波长不仅与介质性质有关,还与频率有关. 5.不同电磁波产生的机理 无线电波是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作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的.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伦琴射线是原子内层电子受激发产生的. γ射线是原子核受激发产生的. 频率(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作用不同.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热作用,可以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和进行红外线遥感;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可用来杀菌和消毒; 伦琴射线有较强的穿透本领,利用其穿透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进行对人体的透视和检查部件的缺陷;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更大,在工业和医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探伤,测厚或用γ刀进行手术.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5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Ⅰ.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分子质量m0. Ⅱ.宏观量:物体的体积V.摩尔体积Vm,物体的质量m.摩尔质量M.物体的密度ρ. 特别提醒: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以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3)图像: 理解+记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与热传递都使物体的内能改变 特别提醒: (1)物体的体积越大,分子势能不一定就越大,如0℃的水结成0℃的冰后体积变大,但分子势能却减小了. (2)理想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为零,故分子势能忽略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只与温度有关. (3)内能都是对宏观物体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的内能的说法,由物体内部状态决定. 高二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