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一章沉积岩野外调查要点.docx

32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60285002
  • 上传时间:2022-10-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20KB
  • / 3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沉积岩野外调查要点一、沉积岩岩石类型及野外描述要点(1)主要岩石类型,见表 1-1表1-1主要沉积岩类型表陆源碎屑岩牛物化学-牛物有机岩化学沉积岩火山碎屑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铁质岩凝灰岩粉砂岩硅质岩蒸发岩集块岩砂岩磷块岩锰质岩角砾岩砾岩和角砾岩煤铝土质岩2)泥质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见表 1-2表1-2泥质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 颜色(原生色 及风化色)B. 岩层厚度C. 裂开情况D. 沉积构造E. 非粘土矿物F. 有机质G. 化石灰、红、绿、杂色斑点等极薄层状、薄层状、中层状等易成页片(页岩);不易成页片(泥岩);块状、土状; 易成板状、易裂开(板岩)层状或纹层状、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或块状含石英、云母、钙质、石膏、黄铁矿、菱铁矿等及其含 量富有机质、沥青质、碳质、不含有机质等 含化石:如笔石、介形类、植物及其埋藏、保存状况 辱 3)砂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见表 1-3表 1-3 砂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 颜色(原生色)B. 岩层厚度C. 颗粒D. 杂基E. 胶结物F. 特殊矿物质G. 沉积构造H. 化石白、灰白、灰、绿、黄褐、红、杂色等 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 成分(岩屑、石英、长石等)与含量、粒度、圆度、 分选性、成熟度成分(粘土、细粉砂等)、杂基含量结构(非晶质、隐晶质、晶质);类型(基底式、孑L 隙式、接触式、镶嵌式)如含海绿石、菱铁矿等 层顶面构造(波痕、干裂、剥离线理、雨痕、虫迹 及足迹等)层底面构造(槽模、沟模、压刻模等) 层内构造(各种层理、结核、潜穴、钻孔等) 腕足类、双壳类、植物及其埋藏、保存状况等4)砾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见表 1-4。

      表 1-4 砾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 •颜色(原生色及风化色)B. 岩层厚度C. 砾石成分D. 杂基或胶结物白、灰白、绿、黄褐、红、杂色等 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 岩屑、石英、燧石、石灰石及其含量等 杂基成分、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及类 型粒度、圆度、分选度、成熟度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叠瓦构造等 E•砾岩结构F 沉积构造5)碳酸盐岩野外观察及描述要点,见表 1-5表 1-5 碳酸盐岩描述要点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颜色灰白、浅灰、灰、深灰、灰黑、黄绿、红色等成分分类石灰岩(方解石100%~95%,白云石0~5%)含白云质灰岩(方解石95%~75%,白云石5%~25%) 白云质灰岩(方解石75%~50%,白云石25%~50%) 含泥质灰岩(灰质95%~75%,粘土质5%~25%) 泥灰岩(灰质75%~50%,粘土质50%~25%) 砂(粉砂)质灰岩(灰质75%~50%,陆屑25%~50%) 含砂(粉砂)质灰岩(灰质95%~75%,陆屑5%~25%)结构分类① 按颗粒、亮晶胶结物或泥晶基质类型及含量可划分石 灰岩类型:如鲕状亮晶灰岩、团粒泥晶灰岩、内碎屑 亮晶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等26种② 按颗粒及灰泥含量变化、支撑类型,可划分石灰岩类 型:颗粒灰岩、泥粒状灰岩、粒泥状灰岩、泥状灰岩③ 礁灰岩可划分如下类型:礁屑粒泥灰岩、礁屑泥粒灰 岩、礁碎块灰岩、粘结灰岩、骨架灰岩岩层厚度薄层状、中层状、厚层状、巨厚层状等沉积构造① 前沉积构造:沟道、冲刷痕、小槽、爬迹、大槽等② 同沉积构造:扁平层、交错层、纹层、波痕、藻席纹 层等③ 沉积后构造:滑塌构造、干缩、鸟眼、层状晶洞、钙 结层、帐篷构造、晶体印樟、示底、缝合线等特殊矿物如海绿石、黄铁矿、菱铁矿等生物化石、有孔虫、海绵动物、珊瑚动物、腕足类、双壳类、头 足类、三叶虫、棘皮类、苔藓动物、钙藻类等及埋藏、保 存状况6)岩层厚度术语。

      <0.01m ,极薄层状; 0.01~0.1m ,薄层状0.1〜0.5m,中层状; 0.5〜2m,厚层状;>2m,巨厚层状沉积岩结构描述术语1.粒度(单位: mm)0.03 0.06 —0.25 —- 0.5 —- 2 —- 4泥 粉砂 细砂 中砂 粗砂 细砾 —16 64 —- 126 256 一中砾 粗砾 细卵 粗卵 漂砾 2.圆度 高棱角状f棱角状f次棱角状f次滚圆状f滚 圆状一高滚圆状3.分选性分选差f分选中等f分选好f分选很好4.成熟度成熟度低f中等f高5.胶结类型 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镶嵌式三、沉积构造描述术语沉积构造描述术语见表 1-6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特殊沉积构造很难解释或判 别其成因,也无现成的描述术语,要注意观察描述表1-6 沉积构造分类术语表层理构造① 水平层理;② 韵律层理或互层层理;③ 平 行层理;④ 交错层理(包括流水、波浪、潮汐、 风力成因类型):⑤ 块状层理;⑥ 粒序层理上层面构造①波痕;②剥离线理构造;③ 流痕构造下层面构造①槽模;② 沟模;③ 跳模;④ 刷模、锥模、 锯齿痕流动成因的其 他构造①冲刷面构造;② 侵蚀槽构造;③ 叠瓦构造与重力作用有 关的构造①重荷模;② 砂球和砂枕构造;③ 包卷层理;④滑塌构造液化作用形成的各种 泄水构造① 包卷层理;② 盘状和泄水沟构造;③碎屑岩脉构造;④其他泄水构造沉积介质的拖曳和牵 引作用形成的构造①变形翻卷层理;②包卷层理干缩作用形成的构造①干裂;②帐篷状构造撞击作用形成的构造①雨痕;②冰雹痕;③ 泡沫痕暴 露流 动 成 因化学成因构造①结核;②晶体石膏、盐等印痕;③ 冰晶痕;④瘤 状构造;⑤叠椎构造;⑥缝合线构造;⑦色带构造; ⑧鸡笼网状构造生物成因构造①叠层石构造;② 生物骨架构造;③ 生物扰动构造(弱、中、强)复合成因构造①层状晶洞构造;②席状裂隙构造和斑马构造;③ 鸟 眼构造;④窗孔构造;⑤ 示底构造;⑥硬底构造表生风化 成因构造①蜂窝状构造;②针孔状构造;③疏松状构造等四、化石野外工作(一)大化石野外观察与采集要求须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好进行观察和测量的主剖面和辅助剖 面。

      2)逐层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剖面的岩石性质、 岩 相特征及横向变化、厚度变化、化石群面貌和岩层间 的接触关系除有文字描述外,必要时辅以素描图或 照相3)重要的地层界线附近(如界与界、系与系、 统与统之间的界线)分层要精细,一般按厘米计化 石和各种样品按层采界线处应附素描图和照相4)一般要求对露头岩性岩相全面充分研究之后 特别要对露头上各类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古生态观察、 描述、素描和照相之后,方能对化石进行系统的采集 但也可边观察边采集(表 1-7)5)必须逐层系统全面采集剖面上的化石 采集 时应从数量上保证足以达到鉴定种的目的,对一些新 类型和具特殊意义的化石(如能反映系统演化等)应 尽量多采采集时要特别注意采全生物群,不能只选 完美或易采者,更不能偏重某类生物化石采集,所有 类别的化石都要全面系统采集化石采集中须及时编 录,不同层位、不同地点的标本都不能相混表1-7化石野外观察项目观察项目观察及描述要点A•埋藏特征区分原地生长和异地埋藏,化石有无优选方 位B.化石组分及多样性采用拉线法或样方法统计各类化石占总化 石数量百分比,各类化石属、种数量、化石 密度等C.化石的各种生态类型统计底栖爬行、底栖固着、潜穴、钻孔、浮 游各占多少比例。

      广盐性、狭盐性、暖水型、 冷水型各占比例多少D.牛物间相互关系如共栖、互惠、侵占等E. 化石保存类型实体、樟铸、遗迹F化石成岩作用或造岩 作用如白云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介壳滩、 生物丘、生物礁等(6)在砾岩、角砾岩中采集化石时,必须对砾石 和胶结物中的化石分别采集因为两者所含的化石年 代很可能不相同7)在混杂岩地层剖面或调查路线上要按基质和 岩块(片)对内部物质组成分别进行详细描述,分别 采集古生物化石 , 因为混杂岩基质与岩块(片)、岩块 (片)与岩块(片)之间所含的化石年代很可能不相 同8)如岩层内保存有大量个体大小不同的化石 时,应当收集自幼年期至成年期一系列反映个体发育 的标本9)在野外对所采集的化石整理包装之前, 有条 件的应进行初步鉴定,以指导野外生物地层工作的深入进行10)所采化石和其他标本应由采集者亲自用木 箱包装好装箱时最好把硬标本和易碎标本分箱包装, 每层标本之间用稻草、软纸或棉花等隔开,箱内不留 空隙,避免在运送中损坏标本二)古生态野外观察要点古生态(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为此古生态的野外 观察和记录要着眼于有机界 (化石)和无机界(围岩) 有关的全部现象和标本。

      为此,除按表 1-7 所列各项 进行认真观察外,野外工作中还应带着以下问题进行 观察和描述:(1)化石的围岩发育哪些沉积构造?所反映的沉 积环境是什么?(2)化石在围岩中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在岩层的某 些部位?生物群面貌和岩相是否协调?有无违反常态 的现象?(3)有无保存于特殊围岩的化石 (如各种结核中 是否含化石)?(4)围岩的成分、粒度与化石的类别和保存类型 有无关系?同一岩层不同露头上的化石有无异同?(5)围岩中化石是定向排列?杂乱排列?还是按 某种规律排列?个体大小是否一致?化石完整程度如 何?(6)围岩中化石类型多寡(分异度)与各类化石 丰度如何?不同类型化石间相互关系如何?(7)如含遗迹化石,遗迹化石保存方式如何(平 行层面、斜交层面、垂直层面 )?形态如何?(8)化石属种的各种生活方式(如底栖固着、底 栖爬行、潜穴、钻孔、漂浮、游泳等)各占多少比例?(三)微体化石野外观察与采集要求微体化石的采样方法和大化石很不相同野外露 头上难以识别出各种微体化石,必须将含微体化石的 围岩或沉积物一起采集,运回室内进行种种处理,才 能获得研究所需的单个化石采样有两种方法:一是随意采样法,即采集时在 各个沉积岩填图单元中随意选择层位采集;二是规则 采样法,即是按一定规则,有计划的采集。

      随意采样 法取得的样品,尽管能够用于确定各地层的地质时代 和推断其沉积环境,但不适于系统研究工作所以规 则采样法值得大力推崇,并且规则采样法有利于将各 个剖面的研究结果相互对比规则采样法,视其不同目的,又可分为两种方法 一种是为了研究化石的时间(年代)变化,顺着地层 从老至新的方向等间距的采样,称为层位采样法;另 一种是为了研究同一时期化石在地理上乃至环境上的 变化,沿着地层展布方向采集同时期的沉积物,谓之 层面采样法1.层位采样法在地质构造简单的地区,尽量沿一条路线采集, 以便查明样品相互间的层位关系 (新老关系)在两条 以上的路线上采样时,要追索标志层,查明各条路线 的层位关系及样品相互间的层位关系因层位法的研 究目的在于查明化石的时间顺序,所以通常采用等间 距采样法通常采样间距为 5~10m ,但若精度要求低, 可放宽间距到几十米一般原则是,对沉积速度缓慢 的地层(薄层状岩层),采样间距要小(1〜2m);对沉 积速度极慢的地层(凝缩层),常常需要无间隔地连续 采样由于各门类微体化石的差异甚大,研究时要求 不一,其采样间距和样品大小亦不一致(表 1-8)表1-8 几类重要的微体化石采样间距和样品大小化石门类采样间距(m)样品大小切片用(c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