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件 湘教版.ppt
47页第2讲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定位最新考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纲解读1.识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2.学会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 [知识整合]1.气候变化(1)含义: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的气候改变2)衡量指标:、、风等长时间长时间温度温度降水量降水量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 期时 期图 示图 示变化特点变化特点地质时期地质时期(距今距今1万年万年以前以前)①① 变化变化②② 相互交替相互交替③③变化周期变化周期波动波动冷暖干湿冷暖干湿长短不一长短不一历史时期历史时期(近近1万年万年以来以来)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两次较大波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年到公元前1500年为年为 ;;15世纪以来为世纪以来为温暖期温暖期寒冷期寒冷期近现代近现代(近近一两百年来一两百年来)①①气温呈波动气温呈波动 趋势趋势②② 变化显著变化显著(温带、温带、 增加,增加,亚热带亚热带减少减少)上升上升降水量降水量热带热带【特别提醒】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克服思维定势(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一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还有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4)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导致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 [深度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原因原因具体分析具体分析自然自然原因原因①①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地球处于温暖时期,气温呈现上升趋势;②②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太阳活动、厄尔尼诺、火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山爆发等影响到气温的变化人为人为原因原因①①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温室气体总量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大气温室气体总量增多;增多;②②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的破坏,减弱了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题组递进]1.(2013·广东文综,10)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
A.增加了对CO2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解析 本题以全球气候变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植树造林增加了对CO2的吸收,会有效抑制气候变暖,故A项错误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功能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故B项正确植树造林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相对湿度,故C项错误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与气候变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B2.(2013·江苏地理,13~14)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1)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B.正相关关系•C.反比关系D.负相关关系•(2)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解析 第(1)题,以CO2浓度变化与部分地区温度变化相比较为背景材料,考查判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0~2010年的50年间,CO2浓度不断上升,全国和其他三地温度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呈正相关关系,B项正确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CO2的浓度、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动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等静态因素不会影响年平均气温的波动,B、C、D三项错误;CO2浓度不是唯一影响因素,A项正确答案 (1)B (2)A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知识整合]【知识链接】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深度思考]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会使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具体影响如下所示:•(2)对水循环的影响•可能使蒸发量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次数→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发生变化。
•(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①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农业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纬度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最终后果如下所示:•(2)对工业的影响•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3)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题组递进]1.(2012·浙江文综,1)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氧化碳排放完成下题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全球变暖的因素推广太阳能、核能可以降低能源消费结构中化石燃料的比重,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故①项正确;③项增加森林面积可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从而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故B正确;而②项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即相对提高了化石燃料的比重,④项提高单位GDP能耗,也增加了化石燃料的消耗,②、④项均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②、④项均错误。
答案 B2.(2009·浙江文综,2~3)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 ℃~5 ℃,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1)~(2)题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解析 第(1)题,全球变暖会导致洪涝、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故选B项第(2)题,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B项中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公众不可能参与C项中多种水稻会增加CH4排放量,CH4也是温室气体。
D项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不能抑制全球变暖答案 (1)B (2)A单曲线坐标图的判读步骤[思维模板]这是坐标图的最基本形式,单坐标中的曲线表示的是同类事物分析坐标曲线试题一般采取“读数轴—看曲线—抓关键点”三个步骤读数轴”是指明确横轴和纵轴的含义,认识到数量变化的关系看曲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是递增、递减还是波动,以及增减变化的快慢、幅度等,进而思考变化的原因,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用地理的原理解释曲线变化抓关键点”即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最大值、最小值)、转折点、拐点、起点、终点等,这些关键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充分领会其含义【典例剖析】(2010·安徽文综,23~24)《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1)~(2)题•(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 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审答流程】(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二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题答案 答案 (1)D (2)C[学以致用]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近50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回答(1)~(2)题。
•(1)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A.两地近50年来气温均逐年呈上升趋势•B.两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2)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的情况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答案 (1)D (2)A命题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013·浙江自选,11(1)]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 )①缓解交通拥堵 ②吸引外来游客 ③倡导低碳出行 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⑤解析 根据试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信息,并结合自行车出行“低碳环保”的特点可判断出杭州推出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交通拥堵,倡导低碳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故选B,排除②与⑤。
答案 B2.(2012·重庆文综,6)《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题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矿业发达B.人口数量大C.森林覆盖率高D.石油资源丰富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和区域特征的分析判断能力南非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其发达的工矿开采、加工有关,因此人均碳排放高,A项正确;人口数量大有可能会使人均碳排放降低,B项错误;森林覆盖率高低与人均碳排放没有联系,C项错误;南非石油资源不丰富,D项错误答案 A•3.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 B.日地距离缩短•C.黄赤交角增大 D.全球气候变暖 (2011·江苏地理,江苏地理,1~~2)右图是右图是1992年和年和2003年格陵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兰冰原面积对比图读图回读图回答答3~~4题•4.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解析 第3题,人烟稀少的格陵兰冰原面积缩小,只能是自然原因气温升高使冰川融化所致。
故D项正确第4题,全球冰川大量消融以后,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但全球的水量大致是一个定值,不会因此而增加,只能说全球液态水量增加,故B项错误;海面上升会导致海洋面积增大,陆地面积相对缩小,海岸线长度会因之而减小,故C项错;全球变暖是原因,冰川消融是结果,故D项错误只有A项完全符合题意答案 3.D 4.A•5.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于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009·山东文综,山东文综,5~~6)艾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读图,回答回答5~~6题6.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解析 第5题,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第6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
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答案 5.A 6.D7.[2012·重庆文综,36(2)]依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12分)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是我国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区之一为此,我国积极实施国际资源合作开发战略据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建议将远东的几百万公顷土地(下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出租给外国投资者我国投资者对此表现出极大兴趣下图是俄罗斯远东局部区域示意图俄罗斯拟出租土地所在区主要地带性植被是____________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该区土壤水分含量______________分析全球变暖对该地区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12分)解析 从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海陆分布来分析判断,俄罗斯出租土地所在地区位于远东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带性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由于该地纬度高,气温低,有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且受海洋影响大,降水较我国西北地区多,因此该地土壤水分含量较我国西北地区高全球变暖对俄罗斯远东地区来说,热量增多,有利于喜温作物生长,生长时间延长和降水增多,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答案 亚寒带针叶林 高有利影响:①热量条件得到改善;②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③农作物种植范围扩大;④农作物可利用的水分增加(降水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