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论视角探讨供给侧改革.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47036411
  • 上传时间:2023-03-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4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但是习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供给能力决定一国的竞争力 马克思的《资本论》提出了当时最完整最科学的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其中虽然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特征,提出了包括商品、价值、价格、货币、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通货流通规律、节约时间规律、社会再生产规律等基本范畴和普遍规律在内的系统的逻辑严密的商品经济一般原理由此可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提高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更为重要,因为: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提高了,即使国内需求没有扩大,也会保持经济增长,因为供给能力提高的企业和个人会开拓外需市场,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反之,如果一国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即使国内需求扩大了,也不一定带来经济增长,因为在国内企业和个人的供给能力没有提高的情况下,扩大了的内需市场很可能会被国外的企业龙头所占领。

      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主要不是内需,而是面向全球市场的供给能力,才是决定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内需不足可以开拓外需,外需总量一般不存在不足,只存在国内供给竞争力不够和供给适销不对路若某种产品出现外需不足,则证明这种产品必须尽快淘汰生产能力过剩,不能归咎于需求不足,而应归咎于生产能力没有适应新的市场需要和对结构变化的不适应 供给与需求互相依存,但国内有效需求最终决定于各主题的供给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碰到经济问题时,更多的是到西方经济学中找方法,更多的是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经济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又有学者主张更应该借鉴“里根经济学”即供给学派的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采用供给分析和供给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在扩大内需中主要采取了通过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增加政府的投资需求、通过提高工资或收入增加个人的消费需求等措施,所有这些措施确实是直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的有效措施,但企业和个人有效需求的扩大最终是由其供给能力决定的虽然需求对供给有重大影响,但各种主体的各种有效需求都取决于其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而支付能力或购买能力取决于其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其生产率,生产率又取决于其供给能力。

      但是,如今我国的一个主要情况是,有效需求很高,但与之匹配的供给能力却严重错失,一部分供给能力明显溢出,而另一部分供给能力却存在较大缺乏 因此,为了清除这种资源错配导致的经济结构失衡,既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修正供给侧对供给侧的重新梳理是势在必行的现行的资源错配一方面在于计划经济的延迟性,一方面在于人民需求的日新月异,在整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我们却注意到中国居民在国外疯狂扫货,伴随着的是国内需求拾级而下,国际航班的高速增长,伴随的是国内航空的踱步不前这代表这我们需要应对我们的新的需要来对供给侧进行改动,针对现在的中国经济情况,我们很容易就梳理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目标 首先是土地价格的溢出导致企业成本的飞速增长,导致实体经济收益与地皮交易利润形成显著的差异,或者说,我们在10亩地上兴建生产线做制造业,期间产生一系列建造费用、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员费用,最后在稳定后盈利,在我过往的印象中,一家小型的锂类生产厂家,盈利能力年均不过千万左右,而在过往的房地产经济中,平均成本在1000元1平米,二线城市的售价平均约为8000元1平方米,除开其他费用,每平方米至少利润在3000元所以房地产经济的失常导致土地价格的溢出,而实体经济却要受缚于土地价格,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产业因为对土地负担过重,导致自身缺乏盈利能力,进而导致恶性循环,缺乏科研能力,生产力较社会平均生产力持续下降,最终,资金流断裂,企业破产,资产清算,社会资产流失,就业岗位减少,但导致这个原因的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土地负担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最终破坏了国家经济。

      所以,供给侧改革第一就是要降低土地价格对企业造成的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国家具体采取措施与否,或是什么措施,暂且不谈,但是降低土地价格势必对庞大的利益集团造成影响,所以选择并不是很多,一方面就是新的工业园区,新的土地,新的价格,来对企业优惠,一方面,助推新经济产业,如虚拟经济等对土地需求量较低的产业,避免与利益集团的冲突,或是对旧土地进行整改,划出新土地但是无论是如,对房地产经济和土地的价格整顿势在必行,否则将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带来具体的破坏,针对这一点,我不妨回顾一下香港回归前,港英政府采取的措施1984年,香港确定回归中国,港英政府开始刺激房地产产业,银行推行破坏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在香港可以使用物业,一方面贷款购买,一方面购买后银行抵押,再次买房,随着房价的增长,形成财富循环,因此,香港商人纷纷放弃制造业,进入对房地产行业的投机中,土地价格飞速增长,增加了对制造业的负担,没有进入房地产业的制造业商人纷纷停产,而普通人丧失了买房能力,掀起对中国政府的仇恨 第二点是行政成本导致的企业的成本,这一点主要是因计划经济的残余导致的,或是管制,或是垄断行业,再或是官员腐败,权力寻租导致的成本,针对这一点,更好的说明就是习近平主席之前提出的,由行政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以及对国企的改革,放开更多的行业,允许民营企业的进入,扩大竞争。

      比如说,航空企业,航空煤油一直仅由中国的几家垄断国企生产,如果放开了能源领域,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势必扩大竞争,航空煤油价格将下降到一个行业公认价格点,而不再是现在由几家企业把持的价格,这样,航运业的成本就得到降低官员腐败,或是管制也很好理解,其目的,一方面是降低政府干涉,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竞争,来让行业利润降低,维持在一个合理点,降低其他行业的成本,形成更良好的经济结构 第三点是改变资金成本的分布,一直以来,因为对经济金融业有所接触,所以这一方面,我很早就有感触,中国的资金成本与欧美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反型,上市融资成本远低于银行贷款成本,对企业上市融资成本的风险远低于银行贷款风险,而对于中国股民,股市入股的股息收益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同时,风险非常高,因此中国的股市是没有价值的在纳斯达克,你对股票的买入,可以理解为对该企业的投资,对企业长期发展的认可,但是在中国,这样的投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中国股票的股价不取决于企业发展,而是取决于庄家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企业选择上市融资,其目的在于成本比银行贷款低,风险也更低,这本身就是矛盾的,高风险高回报,但是在这里,却是高风险低回报,低风险高回报。

      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运作的利润是一个非常夸张的量,也是一个成效快的量,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是资金成本的缺陷,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歪曲,另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利润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来进入,实体经济的利润并不足以吸引这么多的资金,这也会导致经济结构发展的失衡,既虚拟经济的比重接近实体经济 这里我们不妨假设下,如果长期情况下,虚拟经济的利润大于实体经济的利润会是什么结果首先我们要知道这样的点,如果我们把整个社会经济视为一个整体,那么社会经济的增长唯一的来源是劳动产生的商品的累积,而很明细,这种商品的累积只能来源于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资本运作的收益大于实体经济的收益,会给实体经济的投资人一个这样的信号,我有1000万的资金,我投资给实体产业,明年我有1200万,但如果我投资给某基金,我明年会有差不多1500万很明显,没人是白痴,在这种的情况反复重复下,实体经济将没有足够的资本,而更深一步讲,基金公司的盈利怎么来的呢?主要靠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的投资,但现在,实体产业全部衰落了,你投资能有什么回报?可在中国,你就能有回报,为什么?因为中国的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不是由上市公司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基金公司这样的庄家决定的,那么他们赚的钱来自哪儿?普通人如你我,简单一点说,我们把操作视为一个整体,忽略2%的散户赢庄家的情况,那么庄家盈利就是这样的,他以1000元1股的情况下买入了10000股,以2000元1股卖出了10000股,而将市场上的其他散户视为一个整体,他们以2000元1股买入了10000股,以1000元1股卖出了10000股,所以最后我们的结果是什么?聪明人和有钱人依靠股市圈走穷人的钱。

      这种寡德的行为就不用多评论了,很明显,这种假设情况只能导致文明的破灭 因此,对资金成本的改革也必须进行,应该说不止资金成本,而是整个金融界,金融行业的利润必须控制在一个当前实体经济的利润点之下,各个股市也应该逐步整顿,让中国的股市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有长远发展的股市,而不是一个圈钱机器,这些想法都很美好,但正如上一段说的那样,中国想要有一个长远而健康的发展,这些美好的想法是必须实现的,否则,我们将失去发展的动力,人人将成为只会投机和欺负穷人的工具,最终会破灭我们的文明和我们的信仰,这无疑是可悲、而可耻的 第四个则是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是一种多元化因素导致的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导致的人才定向移动,人力成本趋向型发展,一方面是国家将养老保险成本摊在了企业上,还有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人才来满足发展需求,导致人力成本偏高,只需要1个人才来形成的薪酬为15000岗位,不得不因为人才缺乏划分为两个10000岗位针对这个现象,第一则是合理面对劳动力红利消失,逐步将劳动力密集行业实行空心化,将环境负担转交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时使用当地廉价劳动力,第二对于国家而言,应该适当将养老保险成本放在自身身上,这个成本,对于企业,是完全无辜的成本,企业的限制性因素是利润,既当优先保证利润,这才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除开了限制性因素,才有社会责任等等,所以,针对中国实体行业的萎靡,养老保险成本不应当在放在实体行业上,甚至再进一步讲一句,实体行业往往是劳动密集产业,这一部分成本极大的压缩了企业的利润,2015年我接触过几个制造业的老板,因为家里关系有些接触,他们的2015年险些熬不过来,找了多方来拆借资金,而养老保险成本,是他们承认的,一个重负。

      第三点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不对应,这是中国教育的缺陷,这种缺陷,我可能不太能够阐述出来,但是以我的一点浅薄看法来说,中国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太多,教育太少,培养方案和培养结果,本身就是存在冲突的,更细说,教育的平均学生投入不足,即使是最顶级的985,和次一级的985,对于每个学生的资金投入,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一流大学相比,远远不够,这是一个最容易衡量的参数,但是如果想要和发达国家比肩,这种投入是必须的 第五点是生产力的调整,我更愿意说是优胜劣汰,谈到这一点,不得不从08年开始,08年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拿出4万亿的大单,来保障国内的企业生存,这个措施,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4万亿是否是一个合适的数字,活下来的企业都是怎样的企业,这些就不得而知了,这里我来做这样的一个说明,假设我们在西安市,存在一个5亿的车胎市场,在封闭环境下,西安市有一个生产力成本在一个车胎10元,同时生产力能满足三分之二的市场的大公司,同时有10家生产力成本在一个车胎20元,同时每家生产力能够满足十分之一的市场的小公司,理想环境下,这家大公司将依靠生产力优势,获得市场的大部分份额,然后不断提高生产力,成为一个优秀企业,而10家小企业,有的将依靠优秀的管理在细分领域生存,有的将被吞并,有的将破产,最后只有3家小企业能活下来,但是依靠这4万亿的大单,最后有8家小企业活了下来,而这9家企业,生产力溢出了49%,这就导致,势必有企业将通过廉价销售来挤压市场,导致了这9家企业,利润都降低,难以满足生产科研的继续。

      因此,在这一次的生产力的调整中,国家作为主体,就是要削减劣质国企的生产,优胜劣汰,让在上一次经济危机中不该存活的企业彻底死去,当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